冬天洗澡這樣做最傷皮膚!醫揭「3大地雷」你可能天天都在犯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隨著冬季來臨,氣溫驟降、空氣濕度降低,皮膚科門診觀察發現,許多民眾因長時間使用暖氣、熱水洗澡或過度清潔,導致皮脂膜受損、角質層含水量下降,出現乾燥、脫屑與搔癢等不適。恩主公醫院皮膚科江明哲醫師提醒,皮膚乾癢看似小問題,但若長期忽視,可能進一步發展為慢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甚至感染性皮膚炎。當乾癢持續不癒或出現破皮紅腫時,應及早就醫。
氣溫濕度雙降 皮脂膜受損成冬季乾癢主因
江明哲醫師指出,冬季氣溫降低會使皮脂腺分泌減少。研究顯示,溫度每下降1°C,皮脂分泌量約減少10%。皮脂是皮膚天然的防水層,一旦油脂減少,角質層便難以留住水分;同時冷空氣與暖氣環境使濕度下降,當角質層含水量低於10%時會出現微裂,造成皮膚屏障受損並引起紅癢與發炎。而冬天的乾癢其實是皮膚屏障損傷的警訊,若沒有即時修復,皮膚會陷入乾癢與發炎的惡性循環。
保濕關鍵3步驟 重點是「鎖水」不是「補水」
江明哲醫師強調,保濕的核心在於重建皮膚屏障,而非單純補水,他分享保濕關鍵三步驟如下:
- 吸水劑:甘油、玻尿酸、尿素。
- 鎖水劑:凡士林、礦物油。
- 修復屏障:神經醯胺、膽固醇、脂肪酸。
- 臉部/中性肌:選擇含水量較高、質地輕盈的乳液作為日常保養。
- 四肢部位乾燥區:選擇含油量較高、保濕力佳的乳霜。
- 手肘、腳跟龜裂:選擇如凡士林含油率最高的油膏,在皮膚表面形成防水膜。
三大錯誤習慣 恐讓皮膚越洗越乾
江明哲醫師指出,許多人在冬季為了清潔或止癢,反而破壞皮膚防線,常見錯誤包括:
持續乾癢兩週未改善 恐為皮膚病或代謝異常警訊
江明哲醫師提醒,皮膚乾癢若經過保濕與改善清潔習慣仍未改善,且乾癢伴隨紅疹、皮屑、裂紋或夜間劇癢與疼痛,就要懷疑有可能是以下的皮膚疾病或代謝問題引起:
【延伸閱讀】
天冷注意4招保護心、腦 身體水分不足疾病風險增!冬天「補水」也很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記者: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