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很臭狂吹冷氣?別急著降溫!體熱不一定是壞事

流汗很臭狂吹冷氣?別急著降溫!體熱不一定是壞事


流汗很臭狂吹冷氣?別急著降溫!體熱不一定是壞事

天氣一熱就狂吹冷氣、擦止汗劑?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流汗雖然會臭,但那是身體還有餘裕在調節體溫的證明。汗本身沒有味道,味道是汗液與皮膚上的細菌、皮脂混合產生的結果。能順利出汗,代表自律神經、代謝與散熱功能都在運作;反之,若完全不流汗或流汗異常,才是身體在求救的訊號。

不太流汗正常嗎?

「醫師,我幾乎不太流汗,這樣正常嗎?」張家銘說這是門診常見問題。流汗是身體的基本功能,代表你的體溫調節與自律神經正常。若天氣熱卻完全不流汗、常感覺悶熱或頭暈,反而要懷疑是否出現「汗腺退化」或神經反應遲鈍。
尤其長輩因汗腺功能變慢、神經對溫度感受下降,容易在還沒流汗前就出現中暑或頭昏。流不出汗不是乾淨,是身體在失去自我降溫的能力。

流汗流太多好嗎?

「我一運動就全身濕,是不是太虛?」其實不一定。張家銘解釋,流汗多代表體溫調節靈敏,但要看情境。

如果是在運動、天氣熱或泡三溫暖時大量流汗,那是體溫調節、自律神經正常運作的表現,代表身體還有餘裕處理壓力。

但如果在冷氣房也出汗、半夜常盜汗、或情緒一緊張就全身濕,那就可能是 甲狀腺功能亢進、自律神經失調、更年期變化或血糖異常 等警訊。

張家銘提醒,可以觀察以下幾點:

  • 流汗是整天都這樣,還是特定時段?
  • 是手汗、腳汗,還是全身一起?
  • 是否伴隨心悸、疲倦或體重變化?

這些細節都是身體在「說話」,一旦異常持續,建議就醫檢查。

不想流汗,刻意讓自己不流汗反而更糟

怕臭、怕尷尬,很多人會擦止汗劑或整天躲在冷氣房。張家銘指出,汗本身沒有味道,味道是細菌代謝的產物。如果長期不讓自己流汗,汗腺會退化,體溫調節能力下降,容易出現代謝慢、睡不好、出門就中暑等狀況。不流汗,才是身體最該警覺的事。

流汗不只熱才會有

出汗並非只有天氣熱才會發生。張家銘說,出汗是身體對外界刺激與壓力的反應。像是緊張、吃辣、喝酒、生病發燒、甚至做夢,都可能引發出汗。
這代表你的自律神經仍然靈敏、調節功能正常,是健康的重要訊號。

長輩為什麼不容易出汗?

隨著年紀增長,汗腺的反應速度會變慢。張家銘指出,老化讓神經傳導變慢、溫度感知力下降,長輩在熱天往往「還沒出汗就先中暑」。張家銘提醒大家,尤其是長輩,汗要讓它流出來,身體才會涼。

找回對溫度感覺 養身體底氣

台灣天氣又熱又濕,很多人常常整天都待在冷氣房,造成身體忘記怎麼應付外面的高溫,張家銘建議,尤其是上班族,每天給身體一些「熱的刺激」:

  • 早上快走10分鐘
  • 洗熱水澡多待2分鐘
  • 泡腳、曬太陽

張家銘說這在醫學上叫熱適應(heat acclimation),能幫助身體恢復調節能力。這些都是讓身體找回對溫度的感覺的方式,汗流得比較順,體溫也會比較穩。

讓身體熱一點,不是壞事

「身體需要一點熱的刺激,就像在提醒自己該動起來。」張醫師說,讓身體稍微熱一點,是在訓練出汗機制。相反地,長期待在冷氣房會讓體溫調節能力鈍化,一外出就容易頭暈、心悸,甚至中暑。
所以別怕流汗,流汗其實是在「養底氣」,讓身體更有韌性。

流汗男女有別

男女的流汗方式不同:

  • 男性:流汗量多、集中在上半身與軀幹、速度快但容易脫水。記得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 女性:流汗分佈平均、量少,常覺得自己「不太流汗」。可透過核心運動、拉筋、泡腳促進循環。

張醫師說,這不是誰健康誰不健康,而是荷爾蒙與汗腺敏感度的自然差異。

體溫重新分配,更好睡

睡眠品質與出汗有關。張家銘解釋:坐著、躺著、站著,身體的出汗分布都不同。

  • 平躺:下半身出汗多
  • 坐著:軀幹出汗明顯
  • 站著:背部為主

久坐讓下半身血流變慢、出汗少,熱氣就卡在上半身。
張家銘建議:

  • 每坐一小時起來走走、踮腳尖或晃一晃
  • 睡前熱敷腳,幫助體溫重新分配

這樣能改善睡眠品質,也讓全身循環更順暢。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專家諮詢: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
資料來源:Effect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body functions on sweating response: A review

延伸閱讀:

夏天只想吹冷氣?流不出汗可糟了∼

流汗並不能「治百病」 關於流汗的5個真相

小暑飆高溫熱到汗流浹背!中醫揭「6 招」改善多汗症爆汗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