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糖陷阱!最新研究發現:無糖汽水「肝病死亡風險」更高

[周刊王CTWANT] 無糖汽水、低糖氣泡飲,可能正悄悄損害你的健康!根據1項令專家震驚的新研究,無論是含糖飲料還是標榜「零糖」的汽水,都可能與嚴重的肝臟疾病有關。
據英國網媒《UNILAD》報導,許多人習慣以1杯清爽的檸檬氣泡水、水果風味汽水搭配晚餐;也有人仰賴碳酸飲料維持戒酒生活。無論你是熱衷於摻入奶油、調味糖漿或果汁的「髒汽水」(Dirty Soda),還是偏好1罐無糖可樂,只要飲品內含有糖或代糖,都可能引發潛在的健康危機。
這項於6日在歐洲腸胃學會週(UEG Week)發表的研究指出,無論是「含糖飲料」或「低糖、無糖飲料」,都與「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原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風險升高有關。根據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MASLD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起因於肝臟內過多脂肪堆積,長期下來可能引發肝臟發炎。患者常見症狀包括右上腹隱痛、食慾不振及意外體重下降。
研究團隊由中國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科的研究生Lihe Liu領導,他們透過反覆的「24小時飲食問卷調查」,追蹤參與者的飲料攝取情況,分析汽水飲用量與MASLD、肝脂肪累積及肝臟相關死亡率之間的關聯。
結果顯示,經常飲用含糖飲料者罹患MASLD的風險增加約60%,而低糖或無糖飲料者的風險也增加約50%。在中位10.3年的追蹤期內,共有1,178名受試者發展為MASLD,另有108人死於肝臟相關疾病。
更令人不安的是,雖然「含糖汽水」與肝臟相關死亡率的關聯不顯著,但「低糖或無糖汽水」的攝取卻顯示出更高的肝病死亡風險。2種類型的汽水皆與肝臟脂肪含量增加呈現正相關。
主導研究的Lihe Liu指出:「低糖或無糖飲料長期以來備受爭議,但它們的『無糖』替代品常被視為較健康的選擇。然而,這2種飲品都被大量消費,其對肝臟健康的實際影響卻未被充分理解。」
他進一步解釋,研究結果顯示,即便每天只喝1罐無糖汽水,也可能提高MASLD的風險。含人工代糖的碳酸飲料可能「改變腸道菌相,干擾飽足感,刺激甜食渴望,甚至促進胰島素分泌」,最終影響代謝與肝臟健康。
Lihe Liu強調:「這些結果挑戰了人們對氣泡飲無害的普遍認知,提醒社會必須重新思考它們在飲食與肝臟健康中的角色,尤其當MASLD已成為全球性健康問題時。」
研究團隊建議,長期飲用汽水的人應「限制含糖及人工代糖飲料的攝取」。Lihe Liu補充:「水仍然是最佳選擇,它能減輕代謝負擔、防止肝脂肪堆積,同時維持身體水分。」
另據《EurekAlert!》報導,專家下一步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長期隨機試驗及基因層面分析,以探討糖與代糖如何與腸道微生物群互動,並進一步釐清其對肝臟疾病的致病機制。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