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享粽 三高及腎病病人先看食材再開吃
(記者鍾盛增/苗栗報導)迎接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粽子是過節時民眾必吃的食物之一,但對於有三高慢性疾病或腎臟疾病的病人來說,粽子可能會影響病情發展。因此,在食用粽子之前,應先了解食材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並依據自身病程適當食用,如此才能享用美味粽子又不失健康。

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室鍾佳倫營養師表示,糯米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會快速升高血糖,因此有血糖問題的病人要控制份量,一次最多吃半顆粽子,並搭配蔬菜一起食用,來減緩血糖上升。而甜粽(如紅豆粽、棗泥粽)含糖量更高,應盡量避免。另外,用餐時間也很重要,最好在正餐時間食用,而非當作點心。

對於高血壓的病人來說,由於傳統粽子製作時會添加大量鹽分,特別是鹹粽中的臘肉、鹹蛋黃等配料鈉含量極高,建議選擇少鹽或無鹽製作的粽子,避免醃製肉類配料,可選擇瘦肉或素食粽子。
同時,避免或減少醬料,並要注意整日的鈉攝取總量,吃粽子當天其他餐食應更加清淡,而有高血脂的病人,因為粽子通常含有較多動物性脂肪,如豬肉、蛋黃等,則可選擇瘦肉粽或素粽,避免五花肉、臘肉等高脂肪配料,加上糯米本身也容易轉化為脂肪儲存,因此更要控制攝取量。
由於腎臟疾病的病人需要控制磷含量、鉀離子、鈉含量、蛋白質、水分及血糖,因此吃粽子時需要格外謹慎。鍾佳倫營養師建議可掌握以下原則:1.份量控制:每次最多吃1/4到1/2顆小粽子。2.選擇簡單配料:避免豆類、堅果、高鉀蔬菜。3.自製粽子:可以控制鹽分和配料。4.餐前諮詢:可先諮詢腎臟科醫師或營養師,依據個人腎功能狀況調整食用量。5.定期檢查:注意腎功能指標變化。
不同慢性疾病的病人食用粽子時的注意事項不同,若能清楚了解自身病況,配合醫師及營養師諮詢建議,相信必能享受健康的端午佳節。(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 記者:三星傳媒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