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高鐵政策失控是懶政及官僚自戀的全線崩壞
吳敬子/獨立撰稿人
前篇文章我們提到,高鐵公司在語言、邏輯、管理與制度上的全面崩壞,若不正視制度病灶,未來還會有更多荒唐政策接踵而至。果不其然,如今新的蠢政策馬上又來了。
墮落不是偶然,還製造服務障礙
根據高鐵公司公告,自2025年11月10日起,將正式取消「持票提前乘車彈性機制」,即旅客不得再憑原車票提前搭乘較早班次的自由座車廂。此新制已於8月11日展開宣導,至11月9日止。
高鐵公司表示,過往為方便對號座旅客臨時調整行程,曾提供提前乘車的權宜措施。然而,因此現象日益頻繁,不僅造成原班次座位浪費,亦影響其他旅客乘車品質。
這實在很荒謬,若旅客欲提前進站搭乘自由座,仍須先完成「換票」手續。問題是窗口前常常人滿為患,排隊耗時,徒增不便。高鐵公司口口聲聲說要提升服務品質,卻在制度設計上製造服務障礙,令人費解。
愚蠢政策,就是能自圓其說
高鐵公司若真擔心座位浪費,為何不在進站時掃描記錄,然後就傳到中央系統,就跟窗口換票一樣。因為需要人工開閘,此時人工掃描只是順手,技術上並無難度。這樣既可保留彈性,又能掌握乘車流量。高鐵公司選擇以一刀切方式取消彈性,顯然是為了簡化管理、降低成本,而非真正考量乘客權益。
高鐵公司的話語中還有「旅客改搭較早班次自由座後,更影響其他旅客乘車品質」。這句話的荒謬程度堪比把自己考不及格歸咎於別人太用功。所謂品質,究竟是誰定義的?是站務人員的排隊效率?還是管理階層的KPI幻覺?旅客若想提前搭自由座,還得先去窗口換票,實際操作就像是把乘客當成一群需要被懲罰的違規者。或者換個角度,改一張車票是通往神聖儀式的入場券,非得經過排隊人龍繞三圈的祝福才能啟程,高鐵真是「提升服務品質」。這種邏輯簡直比車廂裡的冷氣還冷。
壟斷的灰色王國,自有懶政邏輯
高鐵公司之所以敢推出這種腦洞大開的政策,根本原因在於其制度性壟斷與監督真空。在特許延長、財務穩定的庇蔭下,它早已脫離公共責任的軌道,成為一個「半官半商」的灰色王國。
高鐵公司聲稱座位浪費嚴重,卻拒絕在進站時掃描記錄,彷彿科技只存在於宣傳手冊裡。人工開閘門時人工掃描,這種操作在便利商店都能做到,高鐵卻視為登天難事。取消彈性不是因為技術做不到,而是因為懶得做。他們寧願讓制度僵化,也不願動一根管理神經。這種懶政邏輯,正是高鐵公司治理模式的核心:凡事以「最省事」為最高指導原則,乘客權益則被打包成「干擾因素」一併清除。
獨董裝死、部長宣導,制度墮落就成了KPI
高鐵公司的獨立董事,個個是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理應獨立的為民喉舌,幫民眾權益把關,現在不問這種狗屁倒灶的政策,是被埋在鼓裡?還是甘願裝死?上級的交通部長官,也沉默的像個合夥人,默許一切,甚至幫忙宣導,彷彿公共監督是上個世紀的遺物。
高鐵公司不再是運輸服務者,而是制度性傲慢的代言人。他們不在乎乘客、不在乎合理性,只在乎如何用最少的成本維持最表面的秩序。這不是政策失誤,而是制度設計的精準墮落。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台灣高鐵 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匯流筆陣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