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水患重建路漫漫 張自強籲顧好自己才能長久助人

(記者陳志仁/花蓮報導)花蓮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引發嚴重的水患,至今已持續一週,泥石流與積水讓居民生活大受影響;適逢教師節連假,不少民眾自發前往災區支援,化身「鏟子超人」,協助清理家園與道路,展現高度熱情與行動力。



光復鄉水患重建路漫漫 張自強籲顧好自己才能長久助人
圖/不少民眾自發前往災區支援,化身「鏟子超人」,協助清理家園與道路。(攝影師李佳霖提供)

為了使志工人力發揮最大效益,中央與地方政府已於光復火車站成立「志工分配站」,協助志工依需求分派到不同社區。參與者務必透過官方平台事先登記,遵守現場分流與交通管制;並自備手套、雨鞋、防護衣具等基本裝備,以保障自身安全,減輕災區負擔。



光復鄉水患重建路漫漫 張自強籲顧好自己才能長久助人
圖/不少民眾自發前往災區支援,攜手災民共同築起復原的希望。(攝影師李佳霖提供)

不過,在投入大量志工與救援力量的同時,「關心照顧者」(Care the Carer)的觀念更顯重要,這也是災後重建能否長期推進的關鍵;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衛福部胸腔病院副院長張自強提醒,救災人員與志工「該休息的時候就要休息,休息並不是退縮,而是持續服務的重要力量來源」,強調彼此傾聽與支持,才能維持救援行動的韌性與效率。


張自強認為,在花蓮光復鄉的復原行動中,不論是當地居民、支援志工,或第一線醫護與救災人員,都應牢記三項守則:一是避免過勞,配合排班與輪替,適度休息,防止過度疲憊;二是善用資源,若需情緒支持,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或透過「一戶一社工」訪視制度尋求協助;三是重視互助與紓壓,加入支持小組或參加心理紓壓團體,透過交流分享,減輕身心壓力。



光復鄉水患重建路漫漫 張自強籲顧好自己才能長久助人
圖/民眾自備手套、雨鞋、防護衣具等基本裝備,前往花蓮光復鄉協助。(攝影師李佳霖提供)

張自強提醒,這些調適的方法,不僅能保護志工與救援人員健康,更能確保重建工作持續穩定,幫助災民逐步恢復生活;花蓮水患復原是一場長跑,而非速戰,唯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長久助人」,讓照顧者獲得支持,救災力量才不會中斷,攜手災民共同築起復原的希望,早日重返平安日常。


更多引新聞報導
新北重機具火速馳援 助花蓮清出640公噸災後廢棄物
新北藍綠議員齊心馳援花蓮 跨縣市送暖展現同島一命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