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音樂舞劇 從多馬的懷疑不信反思「我是誰?」

復活節音樂舞劇 從多馬的懷疑不信反思「我是誰?」

夏凱納兒童闖關、精彩戲劇重現聖經場景 重新詮釋復活節意義讓信仰走進日常

【記者 陳姿穎/台北 報導】今年復活節,位於大直、美麗華百貨旁的夏凱納靈糧堂,帶來全新的聚會體驗,融合兒童親子闖關與聖經戲劇,重新詮釋耶穌復活的意義。在跨世代音樂劇中重現耶穌復活,這場主題為「我是誰?Who am I ?」的聚會,透過多馬懷疑不信的歷程,及彼得三次不認主後,在提比哩亞海邊遇見主的過程,來讓人反思:「我是誰?」劇中也以〈Who am I〉這首歌作為收尾,歌詞裡說到「不是因為我是誰,乃是因為祢所作的;不是因為我所作的,乃是因為祢是誰!」讓弟兄姊妹及新朋友在淚水中重新遇見盼望,更讓許多初次踏入教會的家庭,感受到信仰可以很真實、很生活。另外,兒童主日學則從遊戲中體會信仰真諦,讓孩子在歡笑中聽見福音,也更認識復活的意義。


復活節音樂舞劇 從多馬的懷疑不信反思「我是誰?」
▲小朋友在復活節兒童闖關活動中奔跑歡笑,透過遊戲理解耶穌的故事與愛。

聖經故事再詮釋,穿透人心的舞台演出
跨世代戲劇演出由生命河與青年藝術團隊聯手打造,從馬利亞前往墳墓、以馬忤斯路途遇見復活主,再到多馬的懷疑與信心轉折,耶穌再次呼召彼得等經典場景,以音樂與舞蹈重現聖經故事。每一幕都讓現場超過三千人聚精會神,尤其在耶穌現身對多馬說:「不要懷疑,只要信」,那一刻多位觀眾感動落淚,直呼:「好像自己也走進故事裡。」而整場復活節活動最令人動容的時刻,出現在詩歌〈Who am I〉響起的那一段。台上舞者隨著歌詞起舞:「我是一朵隨時會消逝的花朵,但祢仍垂聽我的呼求」,全場安靜無聲,許多人紅著眼眶。


復活節音樂舞劇 從多馬的懷疑不信反思「我是誰?」
▲夏凱納復活節詩歌響起,全場觀眾專注聆聽、合唱。

牧師講道直指人心:你是誰?你屬誰?
這場復活節的信息主題圍繞著:「我是誰?」正是每個人面對自我價值懷疑、擔憂時的提問。夏凱納靈糧堂劉群茂主任牧師直言:「我們活在一個要你相信自己就無所不能的時代。但真正面對失敗、病痛、老去時,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很渺小。」他引用《聖經》詩篇:「人算什麼?祢竟顧念我們。」強調:「我們的價值不是來自我們的表現,而是來自耶穌已經為我們所做的。祂因為愛我們死在十字架上,這不是因為我是誰,而是因為祂是誰。」 劉牧師進一步指出,復活節的核心,不只是歷史上的神蹟,更是身分的更新與關係的恢復:「當你知道自己是屬上帝的,你的生命就不再被過去失敗所定義,也不再對未來的未知恐懼,你不用活在比較和羞愧中,而是每天醒來可以對自己宣告:我是屬於上帝的。」 這份從信仰而來的身分認同,正是復活節信息的力量所在,也提醒了在場的民眾,耶穌既愛世間屬祂的人,就必愛他們到底!這份愛為人帶來全新的盼望,也引發現場強烈共鳴。


復活節音樂舞劇 從多馬的懷疑不信反思「我是誰?」
▲跨世代共鳴!夏凱納靈糧堂復活節戲劇演出觸動人心。

兒童闖關寓教於樂,孩子也能認識復活節
SHEKINAH KIDS兒童牧區同步舉辦豐富的「HAPPY DAY」闖關活動,以四大主題站點,引導孩子透過遊戲了解耶穌的愛與復活的意義。在第一關「天國與國王」,孩子們被邀請透過遊戲判斷哪些行為讓國王歡喜、哪些會使祂憂傷,學習道德與信仰的分辨力。第二關講述人因罪與神隔絕的真理,讓孩子們明白贖罪與愛的意義。第三關「快樂星期天」,孩子們學習到耶穌如何為我們的罪付出代價,並透過悔改領受赦免。最終關卡「返回天堂」還設計了福音拼圖,讓孩子動手又動腦,提醒他們:耶穌未曾離開,並託付我們傳揚這份好消息。夏凱納靈糧堂表示,希望透過這場活動,讓信仰不只是節日中的儀式,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陪伴與力量。有家長便回饋:「這裡比我們帶孩子去樂園還開心,因為這裡有愛、有故事、有意義。」


復活節音樂舞劇 從多馬的懷疑不信反思「我是誰?」
▲跨世代音樂劇重現聖經名場景,許多觀眾深受感動。

信仰不止於聚會,而是活在每一天
夏凱納靈糧堂的復活節特別聚會,將信仰的核心信息以多元方式呈現,讓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都能有所領受。因此,夏凱納靈糧堂在活動最後也表示:「我們相信信仰不是一週一次的聚會,而是陪伴你每天生活的力量。」正如復活節的核心,不只是記念耶穌復活,而是邀請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是屬上帝的。復活,不只是耶穌的故事,而是每個人心中重新出發的起點。(照片記者陳姿穎翻攝)


復活節音樂舞劇 從多馬的懷疑不信反思「我是誰?」
▲夏凱納青年舞團,融合戲劇呈現出情感張力。
復活節音樂舞劇 從多馬的懷疑不信反思「我是誰?」
▲劉群茂牧師信息引熱議:「你不是因為是誰,而是祂是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