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為誰開/王光慧

合歡為誰開/王光慧

王光慧

清晨,我出去跑步,無意間眼前一亮,路邊拐角的合歡花開了,紅豔豔地掛滿了枝頭,散發出縷縷的芳香。

這是一棵生長在野外的合歡樹,不知道是誰有心栽種的,還是無意間從小鳥的嘴裏跌落的種子在這裏生根發芽、茁壯地生長出來的。 路邊栽滿了高大的白楊樹,棵棵挺拔聳立,樹冠遮天蔽日,下麵是一片的蔭涼。這棵合歡樹長在楊樹叢的夾縫裏,顯得那麼的瘦弱,那麼的艱難,彎彎曲曲的樹枝,就像一雙掙扎的大手,在努力地尋找著自己生長的空間。

合歡樹是一棵與眾不同的樹,一片片卵形的樹葉,就像一顆顆跳動的心臟,在風中舞動。這些樹葉又是由一串串小的樹葉組成,這些小的樹葉卵形對生,和含羞草相似,又像一片片綠色的羽毛,非常的漂亮。合歡花朵更是奇特,無數絨毛般的花絲長在一根細長的花柄上,象一朵朵展開的小扇子,又一顆顆綻放的蒲公英。紅色的絨毛嫵媚耀眼,迎著太陽綻放,每根絲線裏都閃爍著太陽的光彩,閃爍著晶瑩的靈光。那些還沒有綻放的花蕾就像一顆顆掛在枝頭的小草莓,紅潤潤的,非常的可愛。這些花朵一束一束的,和碧綠的葉子相袝,綠中染著紅,紅中襯著綠,象山野裏粉紅的彩霞,象充滿著激情的火焰,像一匹光鮮照人的錦緞。

合歡花屬於豆科喬木,落花後就會結出豆莢一樣的果實,人們稱它們為“夜合歡”、“絨樹花”、“烏絨樹”,還被譽為“愛情樹”,這些都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舜帝在位時,心系天下蒼生,日夜勞碌奔波,後來在外出巡查時不幸病逝,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十分的悲慟,尋遍大江兩岸都沒有他的下落,就相繼鬱鬱而亡。後來,人們發現娥皇、女英、舜帝三人的精靈合而為一,化為了合歡。 合歡樹樹葉晝開夜合,合歡花鮮豔如血,就成為了忠貞不渝愛情的象徵。唐代詩人韋莊曾賦詩歌頌他們的愛情:“江湄波濤,千年萬載,合歡繁衍,幾多春秋。”

合歡樹的美麗和獨特的風格,受到人們的尊重和喜歡,歷代很多文人雅士都把它作為賦詩作畫的題材,並演繹出許多美好的含義。唐代詩人溫庭筠在《菩薩蠻·雨晴夜合玲瓏日》中寫到:“雨晴夜合玲瓏日,萬枝香嫋紅絲拂。”,明代劉基在《雙鯉堂歌為唐侍儀賦》中也寫到:“合歡花開庭草芳,忘憂花開池水光。”,描繪了庭院中合歡花盛開、與庭草的芬芳、忘憂花相映成趣的情形,展現出一幅寧靜而優美的畫面。在我國的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西施在出生的時候,背後就有一個合歡花形的胎記,因此她天生質麗,高雅大方,合歡樹成為了高貴典雅的象徵。由此可見千百年來,合歡樹在人們心中有著極高的地位。

微風輕輕地吹來,合歡樹就像象一位樸素、清純的仙子,在風中輕舞,又像一位翹首遠眺的姑娘,在期盼著遠方熟悉的身影。一些花朵隨風籟籟地落下,散落在大地上,鋪成紅色的地毯。樹下的兩個石凳,已經被磨掉了棱角,光滑的表面上泛著青色的光澤,用心撫摸,似乎還能觸摸到殘留的淡淡的體溫。

我們默默地站在合歡樹下,凝視著紅豔豔的花朵,嗅著淡雅的芳香,品味著這個淒美而又動人的故事,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不知道這棵合歡花為誰而開,我不知道這空落落的石凳上缺少了誰的身影,只是心裏也充滿著一種期許和祝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