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時守護讓生命閃耀 脊髓損傷日讓希望溫暖延續
每年的9月5日是「國際脊髓損傷日」,為了喚起社會對脊髓損傷者的關注與支持,大林慈濟醫院今日舉辦「『脊』時守護,讓生命持續閃耀—小市集暨人生勵志講座」活動,邀請來自中南部的脊髓損傷傷友齊聚一堂,用生命故事與手作創作,展現堅韌不拔的生命力量。
神經外科廖家麟醫師為活動揭開序幕,他表示:「脊髓損傷不只是神經受損,更是人生的一場巨變。醫療團隊提供醫療、手術與復健資源外,傷友真正能否重建人生,關鍵來自於信念與支持。而這樣的信念,有時來自一位家人、一句話、一個不放棄的自己。」脊髓損傷後的醫療處置往往只是開端,真正挑戰的是傷友如何在生活中再次找回自我。
廖醫師說:「我們的角色,不只是醫療提供,更是陪伴、傾聽。這也是今天的活動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讓醫療團隊可以與傷友在傷痛之後,在重生之路上溫暖的陪伴。」廖醫師親自參觀傷友小市集,與傷友親切互動。他表示,每一件手作品、每一段故事,都是身體與心理重建的成果。
社團法人雲林縣脊髓損傷者協會黃傳佑理事長分享「你,是我黑夜的光」之勵志講座。分享從絕望走向希望、用愛堅持到底的生命歷程。他說,七年前,長期睡眠障礙與身心疲憊讓他陷入情緒低谷,在一天夜裡服下安眠藥並飲酒,只是想讓自己安靜一點,卻在模糊中開車出門,釀成車禍,導致嚴重的頸髓損傷,自此在輪椅上。
黃傳佑表示,那一刻,連悲傷的時間都沒有,因為知道家裡有年幼的孩子在等他回家。於是每天咬牙復健,從最基本的動作開始練習,即便過程無比艱難,也從未想過放棄。他說,復健不是為了奇蹟,而是至今仍記得,女兒對他說過的一句話:「爸爸你一個人笑,全家就跟著笑;你一個人哭,全家也會一起難過。」這句單純的童言,如同一道光,撐起了他整個生命。
他受傷後並未走入自我封閉,反而走進他人的生命。積極參與脊髓損傷傷友團體,分享彼此的經驗、鼓勵彼此的生命。深信:「關心別人,是治癒自己的開始。」如今,擔任雲林縣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承擔更多責任,不僅為傷友們爭取資源,也積極推動各式活動,鼓勵每位傷友勇敢說出自己的故事。他相信,分享是自我肯定的過程,而讓這些生命故事被看見,更是讓社會理解與預防悲劇的起點。
活動現場設有「傷友手作小市集」,來自彰化、雲林、嘉義、高雄等地的脊髓損傷傷友們共同參與,包括金縷藝樹、中秋月餅、香包、鑰匙圈、書夾、陶藝品等,每一件都承載著故事與溫度。
來自彰化的陳裕盛,年紀輕輕卻展現驚人毅力,受傷後靠著強烈意志力重新站起來,並學習創作『金縷藝樹』,經營第二人生,如今更能獨立在彰化鹿港擺攤。他帶來的作品充滿創意與生命力,令人讚嘆。雲林縣脊髓損傷者協會展出多樣的手作,包括即將應景登場的中秋月餅、手工香包與鑰匙圈等,嘉義縣脊髓損傷協會帶來造型獨特的書夾,高雄傷友則帶來富有藝術感的陶藝作品,為現場注入文化與藝術的氣息。每一項展品背後,不只是時間與技巧的累積,更是每位傷友在與命運奮戰後的堅持與重生。
負責籌辦活動的南區慈濟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王馨婕說:「脊髓損傷傷友的故事,不該只停留在『受傷』,而是要看見他們如何重新站起來、活出自己的力量。」她表示,醫療重建中心不僅提供治療,更致力於打造一個溫暖而有力量的支持網絡。從復健治療到心理陪伴,再到生活重建及回歸社會。她說:「每一個傷友的笑容,都是我們最大的動力。他們不是等著被幫助的人,而是擁有溫度、創造力與堅持的生命戰士。」。
新聞整理/江珮如、王馨婕;攝影/王馨婕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