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于右任逝世50週年回顧展
若論近現代書法名家中,誰為魁首、未來可入歷代法帖,于右任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2014年適逢于右任誕辰135週年紀念,中國嘉德2014春拍再次推出「一代書聖—于右任」專場,紀念這位被譽為「近代書聖」的偉大藝術家。
于右任立德、立功、立言,諸多成就中尤以書法為世人留下豐美的資產。1970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中,中國館列展的歷代書法,包括王羲之、鄭道昭、褚遂良、顏真卿、懷素、蘇軾、米芾、趙佶、趙孟頫、董其昌、于右任。明代後最具影響力、卓然成家的書法宗師,唯有被尊譽為「三百年來一草聖」、「近代書聖」的于右任。其書法從早期放獷雄渾的碑體書法、順呼自然之法的楷書與行書,以及直至晚年收放自如的草書,處處可見碑體行書過渡到標準草書的變換靈動,字形與筆法小字如大字,磅礡大器,深具廟堂氣象。
繼2010年春拍獲得成交率100%的佳績,2014春拍,中國嘉德再次隆重推出「一代書聖—于右任」專場,涵蓋138件右老早中晚期之作,對聯、條屏、單幅、手卷、冊頁、書劄等,形式多元豐富,質量並重,上款人不乏民國文化圈、軍政界重要人士,並有出版著錄可資比對,殊為難得可貴。
粗略統計右老存世書跡,平均200件作品中,才會出現一件四條屏;30件作品中,方見一對聯。本次「一代書聖—于右任」專場,即囊括多件于右任寫贈侄女婿劉世達,上款人「世達賢侄」的對聯巨構,品相佳好,紙潔如新。上款「子超先生」四條屏,更是書於難得的「虎皮宣」上,寫明儒呂新吾的人生八景句「泰山喬嶽之身,海闊天空之腹,和風甘雨之色,日照月臨之目,旋轉乾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臨深履薄之心,玉潔冰清之骨」以此勉勵後輩江西軍官鄭子超。
另有數件大對聯,粲然可觀。1930年為「高要才子」梁寒操結婚志喜,高逾2公尺的〈鸞鳳和鳴好音嘉會,鴛鴦結社涼夕新秋〉絹本大對聯;寫贈「文治總統」徐世昌的〈抗言談在昔,立善常所欣〉;贈以顏體楷書譽滿天下的陸軍大元帥譚延闓的〈洪源流萬里,玉樹起千尋〉;1939年寫贈張靜江侄張秉三之〈固中草木春無數,胸次江山老更奇〉;寫贈「安國賢侄」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于思毀於隨〉,更有多次出版著錄。
1962年五月于右任寫〈江山如畫〉與李石曾所書的〈風雨同舟〉合璧大對聯,則與民國時期文化、學術、軍政界人士參與的「粥會」有關,蘊藏著一段文人交誼的民國故事。
粥會由丁福保創於1924年上海,後因戰亂由吳稚暉在陪都重慶舉辦,為名士鴻儒之雅集,吳稚暉、孫科、于右任、何應欽、羅家倫、黃君璧等皆為粥友。1958年,吳稚暉的學生狄君武感念老師,於冬至在台北倡復粥會,在集會結社顧忌尚多的年代,當時請柬上書明的約集理由是「為籌議碧廬觀光服務進行事宜,粥點候教」。當時,粥友們經常在新店碧潭橋畔的簡陋竹屋「碧廬」雅集聚會,狄君武於1959至1960年間先後為碧廬製成九副對聯。當時五六七言皆已備,欲構思四言聯句,卻久之未得,後1962年適得右老〈江山如畫〉四字直幅,狄君武即以〈風雨同舟〉配句,但因臂疾難於執筆作書,便由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教育家李石曾作擘窠書對,成為碧廬第十聯,於1974年臺北粥會出版的《竹屋竹聯》中刊行。
「太平老人」之印,是右老愛國的滿腔熱情見證。于右任早年於上海主辦《民生報》時,曾於坊間書局見新出版的中國地圖竟以日本繪製之圖為藍本,將「北抵韃靼海峽,西南至朝鮮半島,西則俄之西伯利亞」間之海面稱為「日本海」,大為憤懣,便於1943年3月15日發表《太平海》專文嚴予指正,文中指出所謂「日本海」的範疇,僅沿東一線附接日本,若以此為名,則「隱然成為日本之內海」。于右任遍閱古籍史料,取「大洋海即東洋大海,又名太平海」論點,主張將「日本海」正名為「太平海」,以寓「萬世開太平」之意。自此事起,于右任自號「太平老人」,並特請楊千里刻為朱文印。傳世的于右任書跡,鈐有「太平老人」印者珍罕,集中於抗戰末期1948年至勝利之初的1950年之間,此時期正值于右任書法創作重要轉折時期,其書作若鈐有此印,則必為珍品。本場中,一件1950年寫贈石萬里的書作,不僅鈐有「太平老人」印,並記錄下右老對正名一事的愛國心。鈐有「太平老人」之印者,還可見1949年寫贈劉世達〈新詩出談笑,萬象聽指呼〉五言聯等。
于右任,其書筆法結體恢宏大度,字句內容格局高闊,為兩岸三地、遠至東洋所推崇的大家,與其清廉高崇的人格風範、一生行誼相參看,直是字如其人,至情至性。于右任的愛國高尚情操,成就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偉業,與其晚年經常書寫〈心積和平氣,手成天地功〉的聯句相合,反映出他俯仰天地的生命修持,在其逝世50年的今日,仍為世人帶來豐美不朽的資產與深厚的影響。
日本于右任逝世50週年回顧展
于右任立德、立功、立言,諸多成就中尤以書法為世人留下豐美的資產。1970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中,中國館列展的歷代書法,包括王羲之、鄭道昭、褚遂良、顏真卿、懷素、蘇軾、米芾、趙佶、趙孟頫、董其昌、于右任。明代後最具影響力、卓然成家的書法宗師,唯有被尊譽為「三百年來一草聖」、「近代書聖」的于右任。其書法從早期放獷雄渾的碑體書法、順呼自然之法的楷書與行書,以及直至晚年收放自如的草書,處處可見碑體行書過渡到標準草書的變換靈動,字形與筆法小字如大字,磅礡大器,深具廟堂氣象。
繼2010年春拍獲得成交率100%的佳績,2014春拍,中國嘉德再次隆重推出「一代書聖—于右任」專場,涵蓋138件右老早中晚期之作,對聯、條屏、單幅、手卷、冊頁、書劄等,形式多元豐富,質量並重,上款人不乏民國文化圈、軍政界重要人士,並有出版著錄可資比對,殊為難得可貴。
粗略統計右老存世書跡,平均200件作品中,才會出現一件四條屏;30件作品中,方見一對聯。本次「一代書聖—于右任」專場,即囊括多件于右任寫贈侄女婿劉世達,上款人「世達賢侄」的對聯巨構,品相佳好,紙潔如新。上款「子超先生」四條屏,更是書於難得的「虎皮宣」上,寫明儒呂新吾的人生八景句「泰山喬嶽之身,海闊天空之腹,和風甘雨之色,日照月臨之目,旋轉乾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臨深履薄之心,玉潔冰清之骨」以此勉勵後輩江西軍官鄭子超。
另有數件大對聯,粲然可觀。1930年為「高要才子」梁寒操結婚志喜,高逾2公尺的〈鸞鳳和鳴好音嘉會,鴛鴦結社涼夕新秋〉絹本大對聯;寫贈「文治總統」徐世昌的〈抗言談在昔,立善常所欣〉;贈以顏體楷書譽滿天下的陸軍大元帥譚延闓的〈洪源流萬里,玉樹起千尋〉;1939年寫贈張靜江侄張秉三之〈固中草木春無數,胸次江山老更奇〉;寫贈「安國賢侄」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于思毀於隨〉,更有多次出版著錄。
1962年五月于右任寫〈江山如畫〉與李石曾所書的〈風雨同舟〉合璧大對聯,則與民國時期文化、學術、軍政界人士參與的「粥會」有關,蘊藏著一段文人交誼的民國故事。
粥會由丁福保創於1924年上海,後因戰亂由吳稚暉在陪都重慶舉辦,為名士鴻儒之雅集,吳稚暉、孫科、于右任、何應欽、羅家倫、黃君璧等皆為粥友。1958年,吳稚暉的學生狄君武感念老師,於冬至在台北倡復粥會,在集會結社顧忌尚多的年代,當時請柬上書明的約集理由是「為籌議碧廬觀光服務進行事宜,粥點候教」。當時,粥友們經常在新店碧潭橋畔的簡陋竹屋「碧廬」雅集聚會,狄君武於1959至1960年間先後為碧廬製成九副對聯。當時五六七言皆已備,欲構思四言聯句,卻久之未得,後1962年適得右老〈江山如畫〉四字直幅,狄君武即以〈風雨同舟〉配句,但因臂疾難於執筆作書,便由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教育家李石曾作擘窠書對,成為碧廬第十聯,於1974年臺北粥會出版的《竹屋竹聯》中刊行。
「太平老人」之印,是右老愛國的滿腔熱情見證。于右任早年於上海主辦《民生報》時,曾於坊間書局見新出版的中國地圖竟以日本繪製之圖為藍本,將「北抵韃靼海峽,西南至朝鮮半島,西則俄之西伯利亞」間之海面稱為「日本海」,大為憤懣,便於1943年3月15日發表《太平海》專文嚴予指正,文中指出所謂「日本海」的範疇,僅沿東一線附接日本,若以此為名,則「隱然成為日本之內海」。于右任遍閱古籍史料,取「大洋海即東洋大海,又名太平海」論點,主張將「日本海」正名為「太平海」,以寓「萬世開太平」之意。自此事起,于右任自號「太平老人」,並特請楊千里刻為朱文印。傳世的于右任書跡,鈐有「太平老人」印者珍罕,集中於抗戰末期1948年至勝利之初的1950年之間,此時期正值于右任書法創作重要轉折時期,其書作若鈐有此印,則必為珍品。本場中,一件1950年寫贈石萬里的書作,不僅鈐有「太平老人」印,並記錄下右老對正名一事的愛國心。鈐有「太平老人」之印者,還可見1949年寫贈劉世達〈新詩出談笑,萬象聽指呼〉五言聯等。
于右任,其書筆法結體恢宏大度,字句內容格局高闊,為兩岸三地、遠至東洋所推崇的大家,與其清廉高崇的人格風範、一生行誼相參看,直是字如其人,至情至性。于右任的愛國高尚情操,成就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偉業,與其晚年經常書寫〈心積和平氣,手成天地功〉的聯句相合,反映出他俯仰天地的生命修持,在其逝世50年的今日,仍為世人帶來豐美不朽的資產與深厚的影響。
日本于右任逝世50週年回顧展
于右任1949年作〈秉三學兄〉七言聯(左),125.5×28.5公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