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大清皇帝最美的夢」特展

提到圓明園,最先映入腦海的是什麼呢?是爭議不斷的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還是糅合巴洛克風格與中式屋頂的西洋樓群呢?其實這些都僅是廣大圓明園的一小部分。7月5日至9月29日台北國父紀念館展出的三山五園文化全球巡迴首部曲「圓明園─大清皇帝最美的夢」特展,結合18世紀文物與21世紀多媒體科技,將時鐘的指針倒轉,引領觀眾重返圓明園。

「圓明園─大清皇帝最美的夢」特展

現場展出清乾隆〈銅胎鎏金掐絲琺瑯麒麟香爐〉與法國楓丹白露宮藏圓明園麒麟原為一對,且較楓丹白露宮所藏品相更為完整,殊為難得。

特展開幕當天,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光男、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中山學術文化基會董事長許水德、雅典襍陳仁毅、台北市收藏家協會會長周海聖、秦風老照片館創辦人徐宗懋、北京市代表數十人,以及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等海外人士,雲集會場。圓明園展覽的難度在於隨著該園的傾頹,許多資料業已散落無蹤,頑石創意廣邀海內外研究圓明園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提供深厚的史學基礎,再配合多媒體動畫展示,在歷史文物與多媒體科技上取得平衡。現場展示的「十二獸首,聲光重現」即是絕佳寫照,透過多媒體動畫還原十二獸首在海宴堂前報時噴水的景況,並搭配歐洲傳教士為康熙皇帝譜寫的奏鳴曲,體現當年皇家園林風情,帶來一場兼具聲光的視覺饗宴。主辦單位頑石創意總經理、同時也身兼策展人的林芳吟曾受過紮實的藝術史訓練,對於如何以多媒體詮釋圓明園有獨到的想法,她說道:「數位材質是在做詮釋的工作,而不是在做新的藝術。」這樣的理念具體地體現在是展中。此展籌備三年多,光是梳理史料就須要花費很大的心力,工作人員於實地拍攝紀錄片,從中更可見頑石創意的熱情、執著,以及宏大的企圖心與認真的執行力。

台灣私人所收藏的圓明園珍貴文物亦是展覽一大亮點。圓明園文物隨著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等劫難多流散海外,要辨識出圓明園原藏文物有相當大的困難。此展清乾隆〈銅胎鎏金掐絲琺瑯麒麟香爐〉、清乾隆〈鍍金鑲珍珠寶石西洋懷錶〉等均為難能可貴、可靠的圓明園文物。此外還展示有多幀由德籍攝影師恩斯特.奧爾默(Ernst Ohlmer)於1872年拍攝的玻璃底片,及以此所沖洗出來的照片,為現存最早的圓明園影像,彌足珍貴。未來展覽將會巡迴至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亦會與當地藏家配合,展出中國大陸所珍藏的圓明園文物,顯示出展覽因地制宜的可看性及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