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史博館廖洪標陶塑藝術展
中國三大陶都?江西景德瓷、江蘇宜興紫砂陶,還有廣東佛山石灣陶!
石灣陶起源於廣東省佛山石灣,以人物造型著稱,由燒製廟宇、祠堂屋脊上的陶飾而來,逐漸發展為民間案頭的觀賞擺設品。傳統石灣陶塑洋溢著庶民自然親切的風格,於明代更有「石灣瓦,甲天下」之譽,卻少有發揮作者個人特色的作品;近代石灣陶藝人為作品注入新生命,廖洪標即為其中的佼佼者。
6月28日至8月11日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石灣陶魂─廖洪標陶塑藝術展」,精選展出40件廖洪標石灣陶作品。廖洪標年近八旬,出生於廣東石灣陶藝世家,創作超過一甲子,譽滿中國,經中國官方評定授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灣陶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其作品更入藏於中國及港澳博物館。
台北史博館廖洪標陶塑藝術展
廖洪標在繼承石灣傳統陶塑傳神生動特色的同時,吸收西洋雕塑塊面結構的手法,強調作品的體積感,以寫實為基礎,寫意為表徵,使形神兼備,創造出屬於自我的豪放潑辣、蒼勁樸拙的藝術風格。收藏經驗豐富的郭木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淑珍回憶起十餘年前,初次遇見廖洪標石灣陶的內心震撼,她說是喜遇中國「羅丹」。展覽中的焦點作品〈釋迦牟尼坐像〉歷時二年而成,有別於傳統雕塑中,以成佛後的豐潤法相為主,乃取釋迦成佛前的清癯形象,雙目微閉,進入清淨境界,面露喜悅。廖洪標說明,佛陀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和眾生一樣,佛像的肌理皺褶如同水流,則暗喻已洗滌私欲與貪婪。〈千里走單騎〉形象矯健,重心平衡難度極高,而關公衣袍的冰紋綠釉,色澤透明青翠如玉,更是廖洪標歷多次實驗,將緬甸翡翠研磨成粉,融入釉色中燒製所得,難能可貴。
廖洪標強調著「創作者一定要有豐富的感情,若無感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像就沒有藝術感染力,沒有生命。要將感情融在藝術形象中,才能雅俗共賞,產生相互的共鳴。」廖洪標專注創作,能使精誠動魂魄,其凝練的情感打動觀者,以震憾人心的藝術衝擊力,塑出石灣陶魂。
石灣陶起源於廣東省佛山石灣,以人物造型著稱,由燒製廟宇、祠堂屋脊上的陶飾而來,逐漸發展為民間案頭的觀賞擺設品。傳統石灣陶塑洋溢著庶民自然親切的風格,於明代更有「石灣瓦,甲天下」之譽,卻少有發揮作者個人特色的作品;近代石灣陶藝人為作品注入新生命,廖洪標即為其中的佼佼者。
6月28日至8月11日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石灣陶魂─廖洪標陶塑藝術展」,精選展出40件廖洪標石灣陶作品。廖洪標年近八旬,出生於廣東石灣陶藝世家,創作超過一甲子,譽滿中國,經中國官方評定授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灣陶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其作品更入藏於中國及港澳博物館。
台北史博館廖洪標陶塑藝術展
1988至1989年廖洪標創作〈釋迦牟尼坐像〉,神情專注。廖洪標追求藝術的意志,如同釋尊的修行精神,此像可為廖洪標一生奉獻藝術的最佳寫照。
廖洪標在繼承石灣傳統陶塑傳神生動特色的同時,吸收西洋雕塑塊面結構的手法,強調作品的體積感,以寫實為基礎,寫意為表徵,使形神兼備,創造出屬於自我的豪放潑辣、蒼勁樸拙的藝術風格。收藏經驗豐富的郭木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淑珍回憶起十餘年前,初次遇見廖洪標石灣陶的內心震撼,她說是喜遇中國「羅丹」。展覽中的焦點作品〈釋迦牟尼坐像〉歷時二年而成,有別於傳統雕塑中,以成佛後的豐潤法相為主,乃取釋迦成佛前的清癯形象,雙目微閉,進入清淨境界,面露喜悅。廖洪標說明,佛陀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和眾生一樣,佛像的肌理皺褶如同水流,則暗喻已洗滌私欲與貪婪。〈千里走單騎〉形象矯健,重心平衡難度極高,而關公衣袍的冰紋綠釉,色澤透明青翠如玉,更是廖洪標歷多次實驗,將緬甸翡翠研磨成粉,融入釉色中燒製所得,難能可貴。
廖洪標強調著「創作者一定要有豐富的感情,若無感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像就沒有藝術感染力,沒有生命。要將感情融在藝術形象中,才能雅俗共賞,產生相互的共鳴。」廖洪標專注創作,能使精誠動魂魄,其凝練的情感打動觀者,以震憾人心的藝術衝擊力,塑出石灣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