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美術館當代工藝展 物的饗宴.人的劇場

北師美術館當代工藝展 物的饗宴.人的劇場

許仲恩│自體分泌物13 陶 82x82x43cm 2011 北師美術館提供

李姿玲│Flowing Indigo&Tech 2013 北師美術館提供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類不斷找尋新的材料或是創造各種新的工藝,有了新的生產技術,人類就有了新的生活形式,也能提昇生活品質,故而工藝美術的歷史,同時也是人類掌握材料技能的進步和征服自然環境的歷史。

北師美術館於10月底推出開館後的第三檔展覽「初心.頂真:當代工藝展」,邀請以台灣為主的工藝創作家參與,此展的總策畫人林曼麗認為「工藝的存在對人類歷史文明是很重要的;工藝要回到人類生存的價值來思考,才是文化重要的內涵、工藝重要的生命。」而由於著重展覽和空間之間的展覽美學討論,或是展覽與觀眾的關係,因而使得此展除了奠基在對於物件、文本的深入研究之上,更因為美術館的空間性格與隸屬於大學的特質,林曼麗希望能呈現出有別於其他展覽空間所策畫的工藝展面貌。

此次展覽一共邀請了來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的老師羅森豪、劉得劭,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技術組組長姚仁寬,唐草設計的胡佑宗,與泰雅族原住民編織藝術家尤瑪 達陸擔任策展人,分別以陶藝、竹編、藍染和編織等為主題,特別的是,此次還特別邀請來自柬埔寨的日本人森本喜久男(Kikuo Morimoto)帶著自傳統中復興的「伊卡」織布參展,讓觀眾深入瞭解一個以亞洲為基礎的工藝如何革新與重建。他原先是京都的織品專家,有鑑於柬埔寨數十年的內戰幾乎讓這項傳統技藝斷了根,因而在1996年成立高棉傳統織物研究所,一方面邀請還精通傳統伊卡編織技藝的老婆婆來教年輕女孩,另一方面則植桑養蠶、並栽種用以萃取天然染料的植物如欖仁樹、木藍樹等,因為他相信唯有好的自然環境,工藝才得以傳承下去,不但讓差點失傳的藝術再生,同時亦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協助當地居民改善生活條件。

羅森豪所規畫的「從泥土中生長」展區,一共邀請九位自北教大畢業的陶藝創作者,其中許仲恩更特別提到,從事陶藝相關的創作已有近十年歷史,而北教大則是自己最初接觸到陶藝之所在,也使得此展名的「初心」增添了第二層含義。而以成為專職陶藝家為職志的過程,則讓他們體會到欲繼續創作的堅持,是需要如何與生存搏鬥才得以達成。胡佑宗則將北師美術館的三樓轉化成藍色世界,他邀請來自苗栗的卓也小屋,將藍染工藝從最初的原料藍泥,到以線繩綑綁染布或以針線縫紮在做有記號的輪廓上,以此達到防染效果,染畢拆解後,會形成藍白暈滲式圖案的過程,進而由藝術家、工藝家和科學家一同合作,將染材轉化為帶有奇幻而瑰麗色彩的裝置作品,暫時忘卻其實用功能,靜觀蘊藏於大自然草木中獨特的大地色彩。高子衿.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