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評選上路 台新藝術獎開展,最新季提名社會運動也上榜

邁入第12屆的台新藝術獎,為台灣唯一同時關注視覺、表演、跨領域的藝術獎項,今年首度與北師美術館合作推出「第12屆台新藝術獎大展」,這也是自去年打破視覺、表演藝術長期分開評選的制度,首度將兩個領域納入共同評審,也是首次展出改制後跨域評選出的年度五大入選作品。而展覽由獎項團隊與林曼麗擔任主要策展,更力邀吳靜吉、石瑞仁、李玉玲等人協同策展,策展經驗豐富的林曼麗表示,要處理一項跨域的展覽仍是很大的挑戰,如何讓這些作品在美術館的空間進行重整與精神再現,彼此間產生對話與關連皆是一場嶄新的考驗,同時也希望展覽能回應獎項改制後體現更豐富的藝術生產面貌的企圖。

本年度入選作品包括:李銘宸的《Dear All》、編舞家何曉玫與剪紙藝術家吳耿禎合作作品《親愛的》、動見体劇團由音樂家林桂如、舞者董怡芬、裝置藝術家王仲堃共同發想完成的《凱吉一歲》、以及蘇育賢備受討論的作品《花山牆》、高俊宏作品《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獎項最終得主預計於6月頒獎典禮現場揭曉,將獨得新台幣150萬元獎金,其他四位年度入選獎得主,則各頒贈新台幣50萬元獎金。其中無法出席展覽開幕的高俊宏,特別發表一項得獎聲明表示,因「廢墟影像晶體計畫」的重點是放在台灣近幾十年以來因為經濟戰爭、政治戰爭所造成廢棄空間及故事,他希望能將此次入選最後所獲得的獎金,轉向對相關議題的推進,如投入台灣及香港土地士紳化受波及者的研究,讓這筆資源「轉向我們的夢值得去的地方。」

走了12年的台新藝術獎,被定位為具前瞻性的獎項,尤其評審過程更和當年度台灣藝術生態產生深刻互動與梳理,然當面對藝術作品越趨於難用視覺或表演來區分的現象,獎項也決定調整評選制度打破類別的框架,並納入ARTalks網站拓展公共性的討論。去年入圍的作品之一《土地計畫─金磚上的遺民》,一定程度的呼應藝術介入社會的關懷,然今年13屆第一季的提名名單中,社會運動竟直接現蹤。

提名「太陽花運動」的張小虹認為,這是台灣藝術、文化與運動場域難得一見的集體匿名創作,給出爆破裝置藝術的裝置,爆破行為藝術的行為;提名「大腸花」的郭亮廷則認為,其釋放了運動期間被糾察隊、被和平非暴力等自我檢查的暴力打壓的不滿,更在於它挪用了談話節目、地下電台的媒體語彙,打造了一個素人表演的舞台。針對將社會運動納入提名,同任今年提名觀察人的陳泰松表示:「現階段獎項是尊重提名人各自的名單,還未針對社會運動的被提名進行一個密集的交叉討論,但這樣的議題提供一種反向的思考,存在對於藝術創作的社會性與有效性為何的反思。但對於將社會運動做為藝術作品的正向的價值和認定,我是有疑慮的。」而去年的提名觀察人林于竝則認為:「台新獎改制後引發這樣的提名是可以預見的,然而它是一項具有軟框架的獎項,有彈性甚至介入藝術環境。將社會運動納入提名我想是提名人有意識想測試台新獎的框架能有多軟,被測試的不是社會運動,而是關於何謂台新獎、何謂評論本身的提問。」(文/張玉音.圖/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跨域評選上路 台新藝術獎開展,最新季提名社會運動也上榜

第12屆入選作品之一的何曉玫MEIMAGE舞團《親愛的》具穿透性的展出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