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邊陲,最後的手藝人:三輪車,出街慢慢行

曾在澳門興盛一時的人力三輪車,雖然最為風華的歲月已退去,但它為歷史留下的時代文化與寶貴記憶,卻留存於每個人心中,也是走訪澳門值得回味的往昔風情,搭上三輪車,一起喚起對此地原生的想像。



「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一句耳熟能詳的兒歌,是我們對於作為戰後亞洲庶民生活象徵「人力三輪車」的印象。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下,匆匆忙碌的城市大街充滿著汽車、摩托車等,對許多台灣人而言,已經鮮少見到一台橘白條紋交織的敞篷、白色皮椅座、一位笑臉迎人的車伕憑著自身力量拉著車,讓乘坐在椅上的人們到達目的地的景象。

而在澳門大街上除了有常見的巴士、計程車和摩托車等,偶爾卻還可以看到曾是澳門路上主要交通工具的人力三輪車,它們不但曾是太太們出門行街買菜的好幫手,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與科技發展的犧牲品,象徵著澳門文化的新舊交替,也為澳門城市裡留下了另類風景。有機會來到澳門,當然要搭上悠然自得的三輪車,沿途欣賞葡式風情街道,體驗一種既復古也浪漫的旅行風采。



澳門另類在地風景
在澳門葡京酒店旁邊,每天都有一排三輪車停泊在旁邊,不僅是瀕臨消失的在地風景,也是讓人回味過去的時代記憶。人力三輪車在現今澳門雖已不是人們常做為代步的方式,但卻是富有特色的旅遊交通工具之一,車身上安裝了三個輪子的腳踏車,是一種融合馬車與單車元素的交通工具,在西方及東南亞流行了數十年之久,這種由自行車改造而成的三輪車,在20世紀三○年代以後非常流行。據資料顯示,三輪車於1948年引入澳門,不久即取代人力車和單車成為主要交通工具,高峰時期,全澳超過七百輛三輪車,三輪車車站也有近百個。澳門三輪車工會於1952年正式成立,該行業在當時盛極一時,據統計,早期加入工會的車工就已達千餘人。



大約在上世紀五○年代末、六○年代初時,那時候的澳門只是個經濟不發達的小漁村,大部份人民生活較為困苦,三輪車便成為大家出外通行的交通工具,也是三輪車行業最盛行的時候,不僅帶來了便利,也養活了不少以三輪車為業的家庭。已經入行當三輪車車伕二十多年的澳門三輪車工會理事長何華福告訴我們,他於八○年代入行,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當初選擇三輪車為業是因為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時間,讓他能夠待在家裡照顧家人外,也能維持生計,想不到這樣一做就是二十年,但何華福仍然捨不得放棄它,因為三輪車是在他最困難時扶持他的重要角色。



即便現今三輪車已經不再是人民生活的一部份,但卻是旅遊中的另一種娛樂元素。在匆忙城市久待的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欣賞過小城中獨有的風景?想要回味澳門往昔的風情,不妨搭乘三輪車遊覽,會途經南灣、西灣堤岸、大三巴牌坊等,古樹濃蔭、微風颯爽的氛圍,是唯有透過人力賦予前行的三輪車才能擁有的悠緩與愜意,也是獨有的另類風景。

更多內容…請掌握《TRAVELER Luxe旅人誌》動態,歡迎加入FB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travelerluxe
官方網站:http://www.moo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