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資料治理的智慧城市,高雄市從打造API管理平臺下手

推動資料治理的智慧城市,高雄市從打造API管理平臺下手

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劉俊傑(攝影/洪政偉)。

近幾年,臺灣各大都會區都陸續推動智慧城市作為主要的施政方針,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網路已經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上萬物聯網不可迴避的趨勢,也使得六都首長都必須將打造智慧城市納入市府團隊的工作方針中。

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劉俊傑表示,南部縣市為了資源整合,也開始打造包括雲嘉嘉南、高屏澎等「南部共同生活圈」的概念,希望透過南部七個縣市政府的資源整併,可以吸引更多產業駐足扎根。

他表示,這個南部共同生活圈的實例落實在智慧城市規畫上,可以同時呈現高雄市和屏東縣行車路況的「高屏區域交控整合計畫」就是最好的例子。

也就是說,高雄市和屏東縣整合兩個縣市的行車資訊和燈號控制,透過智慧化號誌系統即時偵測不同方向的車流量,即時計算並切換燈號,讓開車的駕駛們提前了解並掌握各種路況變化,徹底改善以往要等兩三個紅綠燈以上、車流回堵造成塞車狀況。「成功打造智慧交通的背後,就是要做到開放資料以及相關的開放資料管理。」劉俊傑說道。

要推動智慧城市,背後少不了好用的開放資料

過去五年來,開放資料一直是重要的施政方針,資料雖開放卻不一定對使用者產生利用價值,其中關鍵原因在於,很多開放資料是沒有經過消化整理的原始資料,無法透過系統直接讀取、利用,更遑論期望透過這樣的開放資料,達到創造「資料經濟生態圈」的目的。

開放資料在過程中不見得是一帆風順的,但對劉俊傑而言,開放資料是高雄市政府推動智慧城市時很重要的關鍵,「沒有開放資料的話,許多跨局處甚至跨縣市的服務,根本無法順利提供。」他說。

資料是政府施政最好利用的武器,劉俊傑指出,資訊中心目前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協助各個單位做共用系統,不僅要做資料彙整更要做系統整合,「要打市府盃,就必須要全市府同仁一起動員。」他指出,做好開放資料是第一步,但怎麼讓市府的機關單位有共識、肯去做,就必須先讓他們感受到開放資料對他們帶來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