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乳癌,婚姻該怎麼走下去?

得知罹患乳癌,總讓許多女性除了擔心自己的病況,
也擔心另一半的看法,擔心如果要切除乳房,
丈夫可能不再愛自己、會離開自己。
醫生提醒不要擔憂,診間也看到許多夫妻經過疾病的打擊,
更懂得互相體諒,產生另一種相扶相持的革命情感……

先生在大陸經商的智美,好不容易在結婚10年後才盼來了女兒,沒想到孩子剛滿2歲,智美就罹患了乳癌。這幾年和先生離久情疏,智美擔心先生知道她沒了乳房,會和她離婚。想到可能變成棄婦,還沒辦法陪女兒長大,智美每日以淚洗面。沒想到小姑打電話給先生後,先生和合夥人商量,立刻打包回臺灣,不但治療過程全部陪在智美身邊,兩人感情還更勝婚前,2年後,智美在醫生鼓勵下,又懷了第二胎。

乳癌病友團體中,的確有不少案例是在治療過程中,先生因為外遇或其他原因而選擇離去,但也有不少先生有情有義,從頭陪到尾,不喊苦、不嫌累。

沒了乳房

依然可以有性生活

西洋電影中,偶爾也會看到一些乳癌痊癒後的婦女,同樣享有愉悅的性生活及家庭生活,但東西文化差異大,不少東方婦女因為要身兼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等眾多角色,心情上經常諸事煩心、鬱結難解,加上病後身形改變,自信不再,多少會排斥親密行為。

臺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令民說,性生活是病人的隱私,如果病人不說,醫師多半不會觸及,但據他觀察每年300多名乳癌者,發現東方婦女大多保守,乳房重建的比例約1/10,而且多半偏屬年輕、單身、未婚族群,一般已婚生子或單身抱定不婚的婦女,很少會進行乳房重建。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乳房重建所費不貲,但更大的理由是,很多中年、熟年夫妻病後,就自然而然減少或停止性生活。「夫妻感情好,對抗病絕對有幫助。」曾令民說,抗癌用藥對性生活的品質多少有影響,但絕非夫妻不能性生活的主因。

一般說來,某些藥劑會減少荷爾蒙的分泌,因此女性在治療期間月經可能變得不規則或完全停止;有些女性患者則會暫時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症狀:如熱潮紅、灼熱感及陰道乾澀等,建議可使用一些水溶性陰道潤滑劑來改善乾澀不適感覺。


和信醫院乳癌團隊醫師余本隆說,當手術傷口癒合,理論上就可恢復性生活,而性生活也不會導致乳癌復發,所以醫生多半會鼓勵婦女治療完後盡量把自己當「正常人」,不要自憐自歎,更不要覺得自己「不再是女人」。但不可否認的,很多先生可能無法認同這一點,所以夫妻間應該多溝通,重新找回對彼此的熱情。

至於乳房重建是否必要,余本隆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研修乳癌新知,發現美國東岸的婦女不像加州有那麼高的整形風氣,即便全乳切除的婦女也只有20%重建。「其實心態正常才最重要,否則就算重建,它還是和原來的不一樣,同樣會覺得假假的、怪怪的。」余本隆醫師認為,只要夫妻都能接受,不重建也無所謂,頂多只是穿衣服要加水袋、矽膠……,較不方便一點而已。

罹癌並非末日

夫妻間要互相體諒

余本隆醫師觀察發現,開刀時,大約有八、九成先生會陪著太太來,過2年後,只剩一半會陪著太太來檢查,隔了5年後,只剩1/5會陪同,但如果太太提出要求,大多數的先生還是願意請假陪太太。至於未婚的罹癌者,除非婆家強烈阻止,否則結婚生子大有人在。

「由此觀之,現代人自主性高,除非男女雙方已不相愛,否則並不會因太太罹患乳癌而分開,即便是婆婆抱怨、擔心媳婦可能無法傳宗接代,年輕夫妻也很少因此選擇離婚。」余本隆醫師認為,先生會跑掉的,很可能是原本婚姻就有問題,不見得是太太得乳癌的關係。「經過疾病的打擊,往往患難見真情,夫妻間更懂得互相體諒、互相照顧,產生另一種相扶相持的革命情感。」

《大家健康雜誌》105年8月號更多精彩文章
◎封面主題:頻尿、夜尿不只是小困擾,攝護腺肥大快就醫
◎封面主題:手術治攝護腺肥大價差大,電刀、雷射怎麼選
◎特別企劃:為什麼老公退休後,總是愛找碴
◎smart醫療:不想整口牙掉光,快治療「牙周病」
◎吃出健康:馬拉松當天這樣吃,讓你能量十足
*更多精采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http://jtfhealth.pixnet.net/blog"
*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等你加入!有更多健康資訊及贈獎問答活動!http://www.facebook.com/happy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