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藝廊,然後睡在藝廊裡——東京期間限定藝廊旅店Nibunno

在東京生活七年的林唯哲與安娜(許庭嫚)滿腔熱血地將台日交流作為職志,並在今年實現了一個聽來不可思議的計畫:他們與夥伴李章聖,投入難以計算的成本與心血,在東京鐵塔旁,做了一間只能營業四年的藝廊旅店—— Nibunno。



tokyo-japan

一 直以來,旅店與藝術的合作時有所聞,如與藝術家合作的短期限定活動、或是將旅館房間變成藝廊展間的藝術博覽會等;反過來,各大城市的 open house day 或是如巴黎知名的藝術活動「白晝之夜」,徹夜打開博物館與藝廊的大門,也為藝術與場所之間的關係增添了許多想像空間。
在藝術底蘊濃厚的城市裡,也有許多精彩的藝術與旅店跨界,例如大阪將每間房間作為一個art project、曾經轟動設計、藝術圈的T'POINT;或是位於倫敦,將展品如家具轟炸感官的The Exhibitionist;或是近年知青們應該都有追到、位於京都,由藝術家矢津吉隆打造的Art hostel - kumagusuku。
然而,當藝術的存在超越了裝飾,超越了美感,超越了「展現旅店品味」、而反過來成為主體時,會是什麼光景?
試著回想,當你進入藝廊,可以吃東西嗎?可以觸摸展品嗎?可以高聲交談嗎?可以使用閃光燈拍照嗎?當你站在藝術品前是什麼心情?跟旅店的以客為尊、歡愉、放鬆,是不是存有相當的異趣?因為藝廊的設定而造成的種種「不便」,會不會反過來變成了一種獨到的沈澱,與思考的可能性?



取名「二分の」的藝廊旅店 Nibunno,將凡事都一分為二。

藝術是一種詮釋,空間亦然,站在Nibunno裏頭,在視線高度的地方,你會發現有一條貫穿牆面、家具的水平線,將空間分成了上下兩半:一半是全然的白,一半是這個基地原始的樣貌,你會看到打毛的牆面、原本是汽車零件廠留下的L型角鋼原本的湛藍色、或是帶著氣孔的水泥模板粗糙的質地。
而空間中的物件,一半是設計、一半是藝術,從客房使用的器物、手工毛巾、燈具,到藝術家府川大吾如孩童圖畫中線條紊亂、看似平面實質3D的椅子,藝術與設計的界線破除了彼此,在「使用」與「觀賞」之間,行為成為藝術本身,藝術也進入了日常的舉動之間。





台灣與日本的文化交流

最後的「一半」,是唯哲從多年前創立「選選研」以來一直心心念念的任務,將台灣與日本的設計,在這一方天地中同時發生。除了房間中與五樓的小客廳裡的展品,位於Nibunno一樓的藝廊商店,與位於地下室的特展空間,透過商品與策展,以更為主動的角度,讓來者無論何人,都能透過住宿經驗,吸收藝術資訊與設計觀點。
今年八月甫結束的首場展覽《The Color — 來自台灣的印刷基礎展》透過台灣平面設計師田修銓的合作策劃,展出24位平面設計的印刷作品,並邀請設計師舉辦座談會,產生了很確實的交流與迴響。下一檔展覽,則是以唱片包裝為題目,找來了台灣首席的聶永真、方序中、小子、布雷克與顏伯駿,重量級展出,來勢洶洶,萬眾注目。



說了一半的話

跟唯哲談話時,時常能感受他那呼之欲出、在胸中滿溢的熱血。在日本多年的生活經驗讓他言行謹慎有禮,但談到設計時,那如日本漫畫裏頭一般排山倒海的火焰彷彿清晰可見,從泡麵的包裝、筷子的比例、Nibunno制服拉鍊的咬合、寫在門卡上的字所用的筆,凡事都可以喚醒他心中的大空翼1。小心的用字遣詞背後,是他亟欲分享與交流的設計魂。
「台灣人才有的勇氣、行動力與爆發力,才是我心裡面的台灣設計精神。」唯哲這樣說著,在2017台灣設計展中,也展出了Nibunno的建造過程,而Nibunno本身就像一句說了一半的話,充滿力量,傳遞給旅人;剩下的一半,是我們的吸收與感受,而走進這棟低調卻充滿細節的空間,你會感受到那傾囊相授卻安靜內斂的,是藝廊也是旅店的,二分之一的空間。



東京港區東麻布1丁目8-2
每日 11:00-21:00
www.sselectlab.com/nibunno
費用、特展、住宿以網頁標示為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Shopping Design》2017年10月號「自由的美術館」,首次紅、藍版雙封面登場!
線上購入→https://goo.gl/pxg8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