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創業的數學老師王紹新 開創600億線材王國

信邦電子董座王紹新,41歲才決定創業,曾是高中數學老師,他如何跳脫安逸生活,打造線材王國?2020台灣CEO 100強中,王紹新搶下21名。他究竟有何能耐?

過年時,老闆在麻將桌上贏了我們那麼多,難怪今天一直拿點心來『贖罪』!」「千萬別問老闆水晶餃,這個客家人,可是會認真個沒完。」午餐時間一到,公司幾個高階幹部和老闆坐在鋪上暖色桌巾的會議室裡,吃著公司阿姨所準備的家常菜,七嘴八舌地閒聊著。

令人難以想像,明明是緊湊的辦公場域,又和老闆同桌吃飯,這家公司的員工卻彷彿置身一場溫馨的家庭聚會,而他們閒談所指的老闆、現年73歲的董事長王紹新,儘管臉上表情不多,卻泰然地聆聽員工開他的玩笑,儼然沒有令人生畏的威嚴感。這,正是線器大廠信邦電子的日常。

「飯桌上什麼都可以談,就是不能談政治、宗教⋯⋯」王紹新話才剛說完,一旁的總經理梁偉銘便忍不住捏了捏肚子補充:「別忘了體重也不能談喔!」又是逗得大伙一陣歡笑。只能說,王紹新與同仁的互動,像極了外剛內柔的老師,與一群沒有階級隔閡的學生。

不過,受訪當天,輕鬆穿著飛行夾克與牛仔褲的王紹新,走的不是一呼百諾的強者路線,但他一手創立的信邦就算不像鴻海眾所周知,去年營收卻寫下256.9億元的歷史新高,連續12年成長,在創業者眾的線材領域殺出血路。

翻開信邦去年截至第三季的財報,雖然論營收規模,與同業相比,只有正崴的三成,還略輸貿聯,但稅後淨利達到18.8億元,不僅超過貿聯,還是正崴的2.6倍,十足吸睛。

此外,在《哈佛商業評論》2020台灣CEO100強中,王紹新位列第21,超越第22名的台灣電聲龍頭、美律實業創辦人廖祿立、戰功彪炳的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與第25名的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江湖地位,可見一斑。

不願一生平淡,他從老師變老闆

談起白手起家的王紹新,多少有些傳奇。

坐擁這座橫跨六地、員工5000多人、市值600多億元的線器王國,故事的起點源自於王紹新結束他「王老師」的身分。

淡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後,王紹新到省立高中過當過兩年半數學老師,也到本土企業、荷商恩普(AMP)歷練,41歲、過了不惑之年才選擇創業,王紹新笑說:「如果那時繼續當老師,我已經在領退休金,輕鬆愉快過日子了,」他淡然地說著,「但,老師生活就是一輩子那樣,但我不願一生平淡,只好勇於接受挑戰,大不了去開計程車。」

雖說創業需要勇氣脫離舒適圈,但與許多商場上一心想打造霸業的冒險家不同,出身公務員家庭、當過老師,王紹新創業後的「人設」,除了「王老闆」的生意嗅覺及果決,亦保有當「王老師」的溫度和尊重「倫理」,致使他帶領出截然不同的信邦文化。

壯士斷腕,工業、綠能兩度轉型

有一次,競爭對手砍價搶單,三個月後,跑單後的老客戶便發現品質不如預期,又回頭找上信邦。「這時,就生意而論,我一定會點頭,但第一件事情就是重談條件,因為這位客戶royalty(忠誠度)沒有,」面對商場上習以為常的生意法則,王紹新注意生意倫理的「王老師」性格,昭然若揭。

正因為講倫理、重然諾,信邦格外重視經營穩定的長期客戶,儘管客戶單量低、甚至還在起步階段,信邦就願意燒錢,動用資源,幫助客戶一起解決問題,而擁有不少「鐵粉」。

翻開信邦前百大客戶,合作年資平均九年半、更有44%超過10年,是科技業中少有的景象。且信邦的前20大客戶,只占營收約一半,意味著小客戶林立,讓許多新創公司、有潛力的產品,願意敲門。

「我跟同業開玩笑,你們一接單就是幾千萬、幾百萬條讓我很佩服,我們也是幾千,幾百,但後面沒有『萬』,因為我知道,大量生產是資本遊戲,信邦從來沒有那樣的籌碼,」王紹新坦言,走上少量多樣的路線,其實也是認清自己後,不得不然。

但隨著企業擴張,負擔愈來愈多員工的生計,在無情的資本市場前,王紹新有時也必須扮演起果決的「王老闆」。

2003年,公司上市不久,信邦在中國大陸的江陰廠也才落成半年不到,他卻嗅到資通訊、消費品成熟後,逐漸轉向毛利偏低的「規格品」的警訊,因而壯士斷腕,決心砍掉當時占據九成營收的桌電、筆電線器訂單。


圖/2021年底,信邦的苗栗新廠落成後,在兩岸都各有四座廠房。信邦提供

「這個生意做好好的,為什麼要這樣放手掉?」在筆電品牌攻略全球的極盛時期,兩台電腦中,就有一台有信邦的產品,但作為「王老闆」的王紹新鐵下心,引來不少員工一度質疑,也造成兩位數的業務主管離職,2008年,信邦險些沒有賺錢。

危機關頭,平常總跟員工打成一片的王紹才新意識到,與其等待每一個人認同,不如趁這時招募、培養更多認同信邦理念的人。

因此,王紹新在信邦成立線器業界少見的實驗室、研發中心,因為他相信比起拚價錢搶單,厚實研究能力,才能讓信邦攻下工業用、醫療等利基市場。

王紹新分析,有別於其他線器廠僅有FAE(產品應用工程師)當窗口,幫業務解決問題,當時明明規模還不大的信邦,卻打造了一個將近300人的研發團隊,他們從核磁共振機、機械手臂、收銀機台到風力發電機裡的線材,客戶產品所及,都得熟悉。

「現在知道,這在管理學上叫early involvement(早期供應商參與),結果就是一條線,要什麼料、規格,都願意相信我們,信邦也因此擺脫零組件廠面對客戶只能照單全收的窘境。」在梁偉銘眼裡,這得歸功於當初王紹新力排眾議成立的研發中心。

把「客戶做深」,成功打進風機線材

事實上,王紹新的「王老闆」特質,還展現在他對於市場的敏銳和經營的謀略。他有一套「客戶做深、產品做廣」的特有哲學。

其中,信邦之所以能邁向綠能事業,進行的第二度轉型,即與「客戶做深」策略有關。

王紹新眼看風力發電、太陽能在中國大陸風起雲湧,決定走向並聚焦綠能產業。

靠著為美國奇異(GE)生產醫療設備中的線束,打開知名度。2005年,大客戶奇異在北京立起風機,找上信邦研製風機中的線束,由於風場環境特別,風力強、鹽分大,也讓風機對線材可靠性的要求特多,費時三年才開發出風機用的線器,但也讓信邦一戰成名,至今仍是少數在風電領域有實戰經驗廠商。

而歷經十多年的深蹲馬步,當台灣的風電供應鏈廠商還在積極學步時,走在前面的信邦,客戶名單從維斯塔斯(Vestas)、西門子歌美颯、金風、遠景,早已囊括全球10大風機製造商中的8家。

而平時低調的信邦,鮮少人知道他們在風電業「喊水會結凍」。有一次,經濟部探詢風機大廠的供應商,結果每一家都有與信邦合作的影子。

如今綠能議題在全球市場崛起,綠能已在信邦的營收占比來到24%,僅次於傳統的工業與通訊應用。

又如,全球募資金額最高的荷蘭新創VanMoof為了量產電動腳踏車,多年就找上信邦,從一條線,做到整個電控系統、組裝代工,都由信邦吃下。

今年,信邦與緯創合資,專門生產電動腳踏車的太康精密也準備申請上櫃,見證一個綠色能源中的新商機崛起。

包含信邦北京分公司的產品「超聲波鳥鳴器」,用於趨避鳥類進入風機轉動的範圍,一個個有趣的發明一字排開,彷彿是中學生科展現場,很難想像一家大公司願意為這些小東西,投入心力研發,但這正是「王老師」展現親和力的地方。

如今,王紹新已年逾古稀,回頭來看數學老師變成線器大亨的傳奇一生,不靠霸氣稱王,任憑物料飆漲、科技變化,獲利卻能年年成長,全賴「王老闆」的生意嗅覺與「王老師」的處事溫度,兩相互補、兩相加乘下的戰果。

王紹新
現職:信邦電子董事長
出生:1949年
學歷:復旦大學EMBA、 淡江大學數學系
經歷:美商AMP業務經理、日商神奈川業務經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bit.ly/2AIdtp9】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3月號:https://bit.ly/3pLGg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