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島:謎樣的活火山
2013年農委會林務局舉辦「台灣十大地景」選拔,龜山島獲第5名,僅次於野柳、玉山主峰、日月潭及金瓜石。
龜山島勝出的關鍵,不在其龜狀外觀,而在於它是十大地景之中唯一的活火山,在學者專家眼中,其科學研究及地質現象的價值,不輸前四大地景。
台灣是天然的火山教室,本島與離島多處曾有或目前仍有火山活動的紀錄,如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觀音火山、花東海岸山脈火山群、澎湖群島火山群、北方四島(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基隆嶼)、龜山島、綠島、蘭嶼、小蘭嶼火山等。同屬北部火山帶的龜山島與大屯火山群,是目前已被確認的兩處活火山,仍有再次噴發的可能。
龜山島座落在宜蘭東北方12公里的海面上,全島面積2.8平方公里,外形像一隻浮出水面的海龜,龜首朝東望向太平洋,龜尾擺向台灣。
被宜蘭人視為精神象徵的龜山島,曾有長達23年的時間被劃為軍事用地。2000年起開放民眾登島觀光,但因有人數名額限制,因此外界看它,就跟它的火山身世一樣,蓋著好幾層面紗。
身世之謎 1:與琉球火山島弧生成有關
火山的形成,跟地殼板塊運動有關。
台灣位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本身就是板塊碰撞、海底陸地隆起的產物。之後,兩個板塊持續推擠,較重的海板塊隱沒至陸板塊的下方,局部被地底高溫熔成岩漿。
岩漿活動激烈到一定程度後,向上衝破地殼,形成火山噴發。噴出的岩漿經過冷卻,堆積成一串弧狀排列的火山島,包括琉球在內,從日本向西南延伸,名為琉球島弧。包括龜山島在內的台灣北部火山帶,都是屬於琉球島弧西延出來的火山。
身世之謎 2:與沖繩海槽擴張有關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龜山島可能是沖繩海槽海底活動造成的火山。
沖繩海槽是琉球島弧在亞洲大陸東緣張裂而成的海底盆地,呈東北、西南走向。龜山島的位置,正好夾在沖繩海槽與琉球島弧的交會點上。
我國與法國合組的研究團隊調查發現,龜山島東方的沖繩海槽海床上,最少有六、七十座海底火山,岩漿活動旺盛。龜山島則是此區域內唯一露出海面上的島嶼火山。
然而,龜山島的形成,是否也跟它周遭的海底火山一樣,肇始於海底岩漿的噴發?
身世之謎 3:陸上火山?或海底岩漿噴發火山?
岩漿噴發、冷卻後,形成火山岩或熔岩流。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宋聖榮表示,藉由判斷龜山島上的火山岩形態,推斷龜山島火山陸上噴發的可能性,大於海底噴發。換言之,龜山島應該不是海底火山噴發堆積造成的島嶼。
簡單來說,海底火山噴發時,岩漿與海水接觸,快速冷卻形成玻璃質、結構不穩定的枕狀岩塊或熔岩;陸上噴發的岩漿在地表上流動,冷卻時,則易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熱氧化作用」,將岩石中的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並使岩石色澤從深灰色變成棕紅色。
龜山島上的火山岩外觀,主要是火山碎屑岩與熔岩流層疊組成。宋聖榮表示,熔岩流大多呈棕紅色,且岩塊不以玻璃質岩性為主,顯示火山噴發主要是在陸上發生;推測火山噴發的同時,海平面上升,因此形成了龜山島。
岩漿內二氧化矽成分的含量,決定火山岩的性質。台灣除了澎湖是玄武岩之外,包括龜山島在內,大多數的火山都是安山
岩。
龜首、龜甲,火山口所在
龜山島上有2個火山口,分別在龜首與龜甲。台大地質系研究團隊調查後,推斷7,000年來,龜甲火山至少噴發了4次,全島迄今最後一次噴發可能發生在龜首上。
龜甲部分是龜山島的主體,最高峰約401公尺,座落在龜甲南緣的中央,有「401高地」的稱號。龜甲上的火山口,可能就是位在這裡。
龜首呈橢圓錐狀,位在龜山島的東方,地勢東高西低,沿岸地勢陡峭。龜首火山被認為比龜甲火山年輕。龜首火山在海底找到出氣孔,噴出硫磺熱氣形成海底溫泉,湧出海面後,終年可見白色泡沫翻滾,此即龜山島八景之一的「海底溫泉湧上流」。
此外,岩壁上也有硫氣噴孔,不斷冒出硫磺煙氣,所形成的「龜島磺煙」也是八景之一。
火山岩是火山噴發的遺跡,龜首除了可見安山岩質的火山碎屑岩,在龜首至龜頸處,也可見顆粒大小不一的火山灰落堆積物。
龜尾適合觀光遊憩
2000年龜山島正式被劃入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特定區,每日開放限額民眾登島觀光,龜山島才慢慢揭開面紗。但較可惜的是,全島適合遊憩、賞景的平地區域,集中在龜尾,面積僅占全島的十分之一。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劉士銘表示,沿著龜尾島上的「龜尾湖」建有環湖步道,民眾沿著步道走,可看到軍方撤退後,保留下來的砲台與坑道設施,以及更早之前島上住民的住屋與歷史文物。
此外,龜尾遍植毛柿、林投樹等海濱植物,春天可見百合花盛開。遊憩龜尾一周,約需1.5小時。
地形上,龜尾臨海部分由長約一公里的礫石灘沙嘴構成;沙嘴的延伸方向,隨冬、夏季風和海流變化而南、北位移,形成傳說中的「靈龜擺尾」景象。龜尾越往龜甲靠近,熔岩丘、火山岩等火山島的景觀就越明顯。
東北角風管處統計,近3年來,每年約有11萬人次登島。足跡難以去達的龜首、龜甲,民眾須搭船繞島才能窺其樣貌。
爆發前有跡可循,監測預警是王道
龜山島合乎「一萬年內曾有爆發紀錄」的活火山定義,但有一個說法認為,從龜首岩壁硫氣噴發漸弱之勢判斷,龜山島未來要再爆發的機會微乎其微。
對此,宋聖榮持保留態度。他表示,龜首曾發生大規模山崩,近幾年噴氣不若文獻資料所紀錄的那麼強盛,可能是因為硫氣噴孔隨山崩陷入海中的緣故,但這很難證明地底的岩漿活動已經趨緩,因此,龜山島的火山活動必須持續監測,萬萬不能掉以輕心。
龜山島火山一旦爆發,激噴而出的熔岩流、火山碎屑堆積物等,勢必直接造成人員傷亡,幸而目前島上僅有海巡人員駐守,開放登島的民眾員額每日也不超過1,000人,所以監測、預警有助於人員提前撤離,可大幅降低傷亡。
宋聖榮說,火山爆發前,會有岩漿活動轉激等明顯的徵兆,因此預測度遠大於地震;以1991年菲律賓皮納吐坡火山爆發為例,岩漿噴發日,只與預測日期相差一天。
再者,火山噴發所引發海嘯及火山灰落,對周邊地區都會造成一定影響。
宋聖榮提醒,從龜首海底溫泉的活動來看,龜山島地底下有一活躍的岩漿庫,火山活動仍在持續,「確確實實是一座活火山,未來有再噴發的可能」,但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多一分監測,就多一分安全。
龜山島勝出的關鍵,不在其龜狀外觀,而在於它是十大地景之中唯一的活火山,在學者專家眼中,其科學研究及地質現象的價值,不輸前四大地景。
圖/陳敏明提供
台灣是天然的火山教室,本島與離島多處曾有或目前仍有火山活動的紀錄,如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觀音火山、花東海岸山脈火山群、澎湖群島火山群、北方四島(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基隆嶼)、龜山島、綠島、蘭嶼、小蘭嶼火山等。同屬北部火山帶的龜山島與大屯火山群,是目前已被確認的兩處活火山,仍有再次噴發的可能。
龜山島座落在宜蘭東北方12公里的海面上,全島面積2.8平方公里,外形像一隻浮出水面的海龜,龜首朝東望向太平洋,龜尾擺向台灣。
被宜蘭人視為精神象徵的龜山島,曾有長達23年的時間被劃為軍事用地。2000年起開放民眾登島觀光,但因有人數名額限制,因此外界看它,就跟它的火山身世一樣,蓋著好幾層面紗。
圖/陳敏明提供
身世之謎 1:與琉球火山島弧生成有關
火山的形成,跟地殼板塊運動有關。
台灣位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本身就是板塊碰撞、海底陸地隆起的產物。之後,兩個板塊持續推擠,較重的海板塊隱沒至陸板塊的下方,局部被地底高溫熔成岩漿。
岩漿活動激烈到一定程度後,向上衝破地殼,形成火山噴發。噴出的岩漿經過冷卻,堆積成一串弧狀排列的火山島,包括琉球在內,從日本向西南延伸,名為琉球島弧。包括龜山島在內的台灣北部火山帶,都是屬於琉球島弧西延出來的火山。
身世之謎 2:與沖繩海槽擴張有關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龜山島可能是沖繩海槽海底活動造成的火山。
沖繩海槽是琉球島弧在亞洲大陸東緣張裂而成的海底盆地,呈東北、西南走向。龜山島的位置,正好夾在沖繩海槽與琉球島弧的交會點上。
我國與法國合組的研究團隊調查發現,龜山島東方的沖繩海槽海床上,最少有六、七十座海底火山,岩漿活動旺盛。龜山島則是此區域內唯一露出海面上的島嶼火山。
然而,龜山島的形成,是否也跟它周遭的海底火山一樣,肇始於海底岩漿的噴發?
(攝影/林格立)
身世之謎 3:陸上火山?或海底岩漿噴發火山?
岩漿噴發、冷卻後,形成火山岩或熔岩流。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宋聖榮表示,藉由判斷龜山島上的火山岩形態,推斷龜山島火山陸上噴發的可能性,大於海底噴發。換言之,龜山島應該不是海底火山噴發堆積造成的島嶼。
簡單來說,海底火山噴發時,岩漿與海水接觸,快速冷卻形成玻璃質、結構不穩定的枕狀岩塊或熔岩;陸上噴發的岩漿在地表上流動,冷卻時,則易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熱氧化作用」,將岩石中的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並使岩石色澤從深灰色變成棕紅色。
龜山島上的火山岩外觀,主要是火山碎屑岩與熔岩流層疊組成。宋聖榮表示,熔岩流大多呈棕紅色,且岩塊不以玻璃質岩性為主,顯示火山噴發主要是在陸上發生;推測火山噴發的同時,海平面上升,因此形成了龜山島。
岩漿內二氧化矽成分的含量,決定火山岩的性質。台灣除了澎湖是玄武岩之外,包括龜山島在內,大多數的火山都是安山
岩。
(攝影/林格立)
龜首、龜甲,火山口所在
龜山島上有2個火山口,分別在龜首與龜甲。台大地質系研究團隊調查後,推斷7,000年來,龜甲火山至少噴發了4次,全島迄今最後一次噴發可能發生在龜首上。
龜甲部分是龜山島的主體,最高峰約401公尺,座落在龜甲南緣的中央,有「401高地」的稱號。龜甲上的火山口,可能就是位在這裡。
龜首呈橢圓錐狀,位在龜山島的東方,地勢東高西低,沿岸地勢陡峭。龜首火山被認為比龜甲火山年輕。龜首火山在海底找到出氣孔,噴出硫磺熱氣形成海底溫泉,湧出海面後,終年可見白色泡沫翻滾,此即龜山島八景之一的「海底溫泉湧上流」。
此外,岩壁上也有硫氣噴孔,不斷冒出硫磺煙氣,所形成的「龜島磺煙」也是八景之一。
火山岩是火山噴發的遺跡,龜首除了可見安山岩質的火山碎屑岩,在龜首至龜頸處,也可見顆粒大小不一的火山灰落堆積物。
龜尾適合觀光遊憩
2000年龜山島正式被劃入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特定區,每日開放限額民眾登島觀光,龜山島才慢慢揭開面紗。但較可惜的是,全島適合遊憩、賞景的平地區域,集中在龜尾,面積僅占全島的十分之一。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劉士銘表示,沿著龜尾島上的「龜尾湖」建有環湖步道,民眾沿著步道走,可看到軍方撤退後,保留下來的砲台與坑道設施,以及更早之前島上住民的住屋與歷史文物。
此外,龜尾遍植毛柿、林投樹等海濱植物,春天可見百合花盛開。遊憩龜尾一周,約需1.5小時。
地形上,龜尾臨海部分由長約一公里的礫石灘沙嘴構成;沙嘴的延伸方向,隨冬、夏季風和海流變化而南、北位移,形成傳說中的「靈龜擺尾」景象。龜尾越往龜甲靠近,熔岩丘、火山岩等火山島的景觀就越明顯。
東北角風管處統計,近3年來,每年約有11萬人次登島。足跡難以去達的龜首、龜甲,民眾須搭船繞島才能窺其樣貌。
爆發前有跡可循,監測預警是王道
龜山島合乎「一萬年內曾有爆發紀錄」的活火山定義,但有一個說法認為,從龜首岩壁硫氣噴發漸弱之勢判斷,龜山島未來要再爆發的機會微乎其微。
對此,宋聖榮持保留態度。他表示,龜首曾發生大規模山崩,近幾年噴氣不若文獻資料所紀錄的那麼強盛,可能是因為硫氣噴孔隨山崩陷入海中的緣故,但這很難證明地底的岩漿活動已經趨緩,因此,龜山島的火山活動必須持續監測,萬萬不能掉以輕心。
龜山島火山一旦爆發,激噴而出的熔岩流、火山碎屑堆積物等,勢必直接造成人員傷亡,幸而目前島上僅有海巡人員駐守,開放登島的民眾員額每日也不超過1,000人,所以監測、預警有助於人員提前撤離,可大幅降低傷亡。
宋聖榮說,火山爆發前,會有岩漿活動轉激等明顯的徵兆,因此預測度遠大於地震;以1991年菲律賓皮納吐坡火山爆發為例,岩漿噴發日,只與預測日期相差一天。
再者,火山噴發所引發海嘯及火山灰落,對周邊地區都會造成一定影響。
宋聖榮提醒,從龜首海底溫泉的活動來看,龜山島地底下有一活躍的岩漿庫,火山活動仍在持續,「確確實實是一座活火山,未來有再噴發的可能」,但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多一分監測,就多一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