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態的517 透露民進黨的危機
尖銳的汽笛聲背後看不到清晰動人的訴求
不管517上街頭人數有多少,或者靜坐24小時準時平安收場,這些都掩藏不了民進黨的疲態。缺乏犧牲奉獻的決心,也無清晰動人、引領台灣前進的訴求,整黨的銳氣全失;以這樣的陣容,要成為台灣人寄望與中國兩大政黨相抗衡的在野黨,的確令人不敢樂觀。
大家都累了
517這一天,照樣的,許許多多長期支持民進黨的群眾,穿上各式各樣宣示台灣主權獨立的T恤,拿著各種諷刺馬英九的道具,汽笛聲不時在耳邊尖銳響起。但是,口號的呼聲,已聽不到以往的激切和憤怒,透露出的是,大家真的都累了。
與其說,這場遊行是對馬英九嗆聲,不如說,是群眾最後一次陪伴民進黨的送行。短期內,民進黨應無力也無意願再辦一場這樣的大遊行。因為這場遊行,和以往沒什麼兩樣,完全缺乏創意,連嗆聲訴求也只是琳瑯滿目,卻缺乏具有行動力的趨向目標。如果只是遊行,連支持者都會感到厭倦了。
民進黨到底是怎麼了?民進黨的中堅幹部,從學運世代迄今,歷經各種街頭運動及選舉戰役,可說身經百戰,到如今,卻已疲態盡露,老狗玩不出新把戲。他們以前搭著民主前輩的順風車,扶搖直上,甚至躋身部會首長,如今回到基層,他們的初心還在嗎?
民進黨換了一位形像迥然不同的黨主席蔡英文,但是就像換了一張臉,其他都沒什麼改變。這一點倒是很像他的對手國民黨,馬英九看似形象清新,但整個國民黨還是以前那一個國民黨。不同的是,馬英九能夠以貌騙人,蔡英文的學者風範,只能吸引一些具有理想主義者,領導大眾的魅力則顯不足。
失去政權仍未放下身段
對於許多在8年執政過的民進黨高幹們,現在的黨職,會否只是一個工作罷了?蔡英文是讓他們還可以漂浮更久一點的浮板?
沒有人願意犧牲。從選舉的提名布局就可以知道,派系依然宰制誰出線與否的生殺大權,人頭黨員問題也沒有具體改善作法。民進黨就像一塊棄置在路旁的腐肉,只剩下一堆蒼蠅於其上轟轟飛舞。
大老的架式,也不曾因為民進黨失去政權而放下身段。他們還停留在黨外時代的英雄主義,不願面對台灣10年來的巨幅變動格局,早已是一個全球化的重商主義國家。重商主義的格局,和民族主義的衝撞力道,並沒有獲得很好的協調整合,結果反挫了內部的活力,分散了共同的目標。
台灣於是呈現出一種奇異而分裂的景象;一邊是犯了嚴重焦慮症的群眾,一邊是因催眠而感歡欣的群眾。兩者都在同一空間生存,卻互相敵視,不承認對方的存在對己方有何意義。
台灣目前面對的是中國兩大政黨(共產黨和國民黨)的聯合陣線,而此一聯合陣線,又有美、中國際戰略關係的加持,彷彿一個牢不可破的網,讓台灣無法掙脫。而在野的民進黨,委靡頓乏,缺乏資源還在其次,連中心目標也乏善可陳,連路線怎麼走也莫衷一是。
在認識所處環境之後,民進黨的當務之急,必須進行人事及提名制度的大改革。所有曾經在過去8年嘗過甜頭的黨公職,都應該下鄉耕耘基層,以示對執政不力的懺悔及重生的開始,他們在那裡失去政權,就應該從那裡重拾政權。黨務應全面引進新血,讓新生代主導運作未來的發展路線。
應舉辦內部路線大辯論
其次,民進黨更應該舉辦一場內部的路線大辯論。到底中國政策及本土策略應該如何有新的思考和方向,在民進黨內部其實早有很大的歧異。陳水扁時代口說反中,執行的卻是大幅開放政策。許多民進黨前黨公職,無論是前立委或前鄉鎮市長、市議員,在民進黨下野後,更積極部署中國的市場,勇敢向前行。
這種口說和身體反應不符的矛盾言行,難道不需要進行一場徹底的路線總檢討?當中共高官對台灣所有政商人物瞭如指掌的時候,民進黨卻對對岸的發展茫無所知,或僅略知一二,這種敵暗我明的情況,民進黨不覺得恐怖嗎?何況,之所以對中國不了解,並非中國不開放,卻是由於民進黨的自我陷溺所致,豈非更是可笑?
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說過,改革可能有兩種不同方向,但最怕的是都不改革。民進黨如今陷在前進與保守的兩條路線之中,如果竟然是動彈不得,無法掙脫泥淖,那才是真的最大危機。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6月號-第386期】
不管517上街頭人數有多少,或者靜坐24小時準時平安收場,這些都掩藏不了民進黨的疲態。缺乏犧牲奉獻的決心,也無清晰動人、引領台灣前進的訴求,整黨的銳氣全失;以這樣的陣容,要成為台灣人寄望與中國兩大政黨相抗衡的在野黨,的確令人不敢樂觀。
大家都累了
517這一天,照樣的,許許多多長期支持民進黨的群眾,穿上各式各樣宣示台灣主權獨立的T恤,拿著各種諷刺馬英九的道具,汽笛聲不時在耳邊尖銳響起。但是,口號的呼聲,已聽不到以往的激切和憤怒,透露出的是,大家真的都累了。
與其說,這場遊行是對馬英九嗆聲,不如說,是群眾最後一次陪伴民進黨的送行。短期內,民進黨應無力也無意願再辦一場這樣的大遊行。因為這場遊行,和以往沒什麼兩樣,完全缺乏創意,連嗆聲訴求也只是琳瑯滿目,卻缺乏具有行動力的趨向目標。如果只是遊行,連支持者都會感到厭倦了。
民進黨到底是怎麼了?民進黨的中堅幹部,從學運世代迄今,歷經各種街頭運動及選舉戰役,可說身經百戰,到如今,卻已疲態盡露,老狗玩不出新把戲。他們以前搭著民主前輩的順風車,扶搖直上,甚至躋身部會首長,如今回到基層,他們的初心還在嗎?
民進黨換了一位形像迥然不同的黨主席蔡英文,但是就像換了一張臉,其他都沒什麼改變。這一點倒是很像他的對手國民黨,馬英九看似形象清新,但整個國民黨還是以前那一個國民黨。不同的是,馬英九能夠以貌騙人,蔡英文的學者風範,只能吸引一些具有理想主義者,領導大眾的魅力則顯不足。
失去政權仍未放下身段
對於許多在8年執政過的民進黨高幹們,現在的黨職,會否只是一個工作罷了?蔡英文是讓他們還可以漂浮更久一點的浮板?
沒有人願意犧牲。從選舉的提名布局就可以知道,派系依然宰制誰出線與否的生殺大權,人頭黨員問題也沒有具體改善作法。民進黨就像一塊棄置在路旁的腐肉,只剩下一堆蒼蠅於其上轟轟飛舞。
大老的架式,也不曾因為民進黨失去政權而放下身段。他們還停留在黨外時代的英雄主義,不願面對台灣10年來的巨幅變動格局,早已是一個全球化的重商主義國家。重商主義的格局,和民族主義的衝撞力道,並沒有獲得很好的協調整合,結果反挫了內部的活力,分散了共同的目標。
台灣於是呈現出一種奇異而分裂的景象;一邊是犯了嚴重焦慮症的群眾,一邊是因催眠而感歡欣的群眾。兩者都在同一空間生存,卻互相敵視,不承認對方的存在對己方有何意義。
台灣目前面對的是中國兩大政黨(共產黨和國民黨)的聯合陣線,而此一聯合陣線,又有美、中國際戰略關係的加持,彷彿一個牢不可破的網,讓台灣無法掙脫。而在野的民進黨,委靡頓乏,缺乏資源還在其次,連中心目標也乏善可陳,連路線怎麼走也莫衷一是。
在認識所處環境之後,民進黨的當務之急,必須進行人事及提名制度的大改革。所有曾經在過去8年嘗過甜頭的黨公職,都應該下鄉耕耘基層,以示對執政不力的懺悔及重生的開始,他們在那裡失去政權,就應該從那裡重拾政權。黨務應全面引進新血,讓新生代主導運作未來的發展路線。
應舉辦內部路線大辯論
其次,民進黨更應該舉辦一場內部的路線大辯論。到底中國政策及本土策略應該如何有新的思考和方向,在民進黨內部其實早有很大的歧異。陳水扁時代口說反中,執行的卻是大幅開放政策。許多民進黨前黨公職,無論是前立委或前鄉鎮市長、市議員,在民進黨下野後,更積極部署中國的市場,勇敢向前行。
這種口說和身體反應不符的矛盾言行,難道不需要進行一場徹底的路線總檢討?當中共高官對台灣所有政商人物瞭如指掌的時候,民進黨卻對對岸的發展茫無所知,或僅略知一二,這種敵暗我明的情況,民進黨不覺得恐怖嗎?何況,之所以對中國不了解,並非中國不開放,卻是由於民進黨的自我陷溺所致,豈非更是可笑?
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說過,改革可能有兩種不同方向,但最怕的是都不改革。民進黨如今陷在前進與保守的兩條路線之中,如果竟然是動彈不得,無法掙脫泥淖,那才是真的最大危機。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6月號-第3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