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創業路 走得很辛苦

申貸資金波折多 營運行銷難突破
創業貸款過程讓許多原住民傷神,即使借到了錢,也因行銷能力不足,為背負貸款壓力而苦惱……

原住民產業多為微型企業或個人經營者,經營規模的發展侷限於地理環境與資金限制,時常得面對不易經營與難以擴展的問題。根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自從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項下貸款業務開辦以來,貸放約為一萬三千件,其中供原住民創業用途的貸款就有一千三百餘件。」從創業項目約占貸款業務十分之一的數據顯示,資金籌措還是創業最大的課題。


文件具備,貸款就是不過?
這對申請兩次原住民綜合發展基金,還是未通過審核的林?英來說,感受特別深刻。為了在天母與港籍的先生,開設一家複合式的美髮美容店,她耗盡許多心力,「明明在當年的三月就已著手進行創業貸款,款項硬是拖到十月才拿到。」但通過申貸的是,附帶辦理的勞委會「創業鳳凰低利貸款」的五十萬元,以及原民會「微笑貸款」的三十萬,當初積極申辦的原民會創業貸款,反而未通過。

提到原民會兩次貸款未過的原因,林?英到現在還是很難理解。第一次,銀行建議,先提出擔保品,再申請創業貸款,會較易通過。這讓名下沒有任何不動產的她,急得趕回老家花蓮,請媽媽暫時將老家的產權過戶給她。當她懷著興奮的心情,前往銀行辦理手續時,銀行卻以名下財產貸款未清為由,拒絕了她。

貸款未果,失望的林?英再度尋求相關人員的協助。這回,承辦人員告訴她,可以改以兩位擔保人的方式進行申貸。她找來的兩位擔保人,一位是收入不高的親妹妹,另一位是還在付房貸的朋友,銀行以無代償還款能力為由,再次拒絕她的申請。她感到十分灰心,「受到銀行刁難的陰影,至今仍舊揮之不去。」

讓林?英不免抱怨,「公部門雖然提供很好的方案,卻把門檻設得太高,無法實際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對此,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經濟及公共建設處金融科回應,自從二○○五年起,金融機構受到卡債風暴影響,核貸的機制漸趨嚴格,導致申貸件數大幅下降。除此之外,申請戶雖已備齊文件,還是無法通過的原因尚包括信用不良紀錄、信用卡循環額度過高、擔保品或保證人條件不符、事業規模小卻申請高額貸款,以及還款來源不明確,都會是銀行拒絕撥款的理由。

當初貸款過程的不順利,不僅沒有讓林?英退步,反而在創立的雅客絲生活造型館正式營運後,「深入思考,如何協助原住民就業或創業?」他們每個月的營業額約有三十萬元,自認是在丈夫羽翼下,才有成功創業機會的她希望,未來有機會能教授原住民美容創業的技術,以在較顯弱勢的社會關係內,擁有自立的能力。


貸款壓力沉重 周慶和夫婦吃不消
林?英申請創業貸款的過程,看來頗是傷神。不過,另一名居住在花蓮縣吉安鄉的周慶和,雖然順利貸到款項,也如願經營起自家的刺五加茶經濟事業,但因缺乏行銷推廣的能力,當初以創業來改善經濟的美夢,如今只能在打零工、堅持製作天然的刺五加茶,及還貸款的惡性循環中度過。

一九九○年歐菲利颱風來襲,造成花蓮縣銅門社區、榕樹社區許多房子被掩埋,對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的環境,逼得居民不得不遷村。從銅門社區遷往吉安鄉的周慶和,也因當時的蘭花批發生意正在走下坡,生活面臨極大的考驗。所幸,還有台電小包商的工作機會,足以應付一家人日常生活的開銷。

不過,好景不常。隨著經濟不景氣,周慶和承接政府標案的機會也大幅減少,在現實生活壓力的擠壓下,他拋妻棄子北上打零工。雖然哪裡有工作,就往哪裡去,但倦鳥還是想歸巢,當他回到熟悉的故鄉花蓮,該如何謀生,成了相當棘手的問題。

周慶和在參與農會推出的「中草藥特用班」課程,也實際爬至山上的原住民保護地採集,這時,他才驚覺,「原來土地上有那麼多寶貝!」與太太經過嚴密商討後,決定辦理原民會的創業貸款,經營刺五加茶的經濟事業。

周慶和以貸款的廿八萬元,及互助會的標金買了一部二手的小貨車,全家人共同分工、經營,將提升家庭經濟的希望,都寄望在發展刺五加茶的事業。周慶和負責到兩個小時車程外的山上採集刺五加,侯米‧西巴爾的工作則是在先生載回一袋袋的刺五加茶時,將其平舖曬乾,再由兩人一同載至花蓮縣吉安鄉農會,進行分段、磨粉與包裝。最後,經過層層關卡製作出的茶包,在簡單包裝後,便運往花蓮的觀光區-慕谷慕魚銷售。

雖然周慶和成功地向原民會貸到小額創業的資金,不過,因經濟事業收入不穩,緊接著還要面臨還款的壓力,讓夫妻倆很是吃不消。為維持銀行良好的信用紀錄,只要工程承包商釋出打零工的機會,他就會接下來做。而他的太太侯米‧西巴爾,長期在長榮養護院的看護工作,得從晚上的八點直到隔天一早八點,回家後,只能稍做休息,就得接續刺五加茶的製作。

面對蠟燭兩頭燒的生活,雖然侯米‧西巴爾盡可能的想抑住悲傷,淚水還是不聽使喚在眼眶裡打轉。看著妻子濕潤的眼角,周慶和話鋒一轉,分享起創業初期的美好景況,「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至少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與現今慘淡的經營相對照,「一天業績不過幾百元,甚至掛零都不稀奇。」探究背後的原因,除了大環境不利於經營外,無法與花蓮縣吉安鄉農會的產銷班共同行銷,也造成他孤軍難以奮戰的處境。


刺五加茶行銷推廣不易
其實,吉安鄉農會初期栽種的刺五加,還是周慶和從原保地拔回來種的哩!起初,他的收入來自於農會的收購,直至農會自行栽種的產量日益穩定後,他所供給的野生刺五加,也同時失去了被收購的價值!在那段與農會人員頻繁接觸的時間,他出於好奇,四處打探尋求相關訊息,「愈是了解,就愈覺得刺五加茶真是養生的好飲品。」於是,在與妻子密切討論後,決定貸款經營自家的刺五加茶事業。

三年多來,「只要不下雨,就會上山採集刺五加。哪裡有,量多少,一看就知道。」周慶和尋覓刺五加的經驗豐富,言談間展露出達人的架式。將車子駛進緣溪而行的小路,不需仰賴任何指標,就能感應到刺五加所在位置的他,也有著永續經營的思維。當他拔起一株刺五加,就會再以插枝的方式,延續它的生命。要在一片綠色中,找出夾雜在其他植物裡的刺五加,並不簡單,更何況有時還得爬到較聚集的稜線上進行採集,面對外人為他安全而緊張的神情,他選擇樂天地回應,「山上總有族人的一條路嘛!」

太魯閣族的周慶和形容自己就像野獸一般,絕對不會忘記自己的技術。哪怕每次上工總會遭刺五加莖上的刺刺傷,有時候腳步沒站穩與石頭一起翻滾,要不就是誤抓到濕樹根的手打滑……,遭逢突發狀況的情景,看在他眼裡,就像臉或脖子被割傷一樣稀鬆平常。

雖然當初創業的想像不敵現實的阻撓,不只生活沒有因此而過得更好,反而愈過愈艱辛。周慶和還是無悔,「既然決定了,就要硬著做,走下去。」他不擔心沒東西賣,只怕不會行銷,難以得到遊客的青睞。將目標市場設定為外縣市的他希望,相關單位能在申辦人貸到款項後,繼續協助產品的行銷。

有趣的是,同時身為鄰長的周慶和,一談到如何讓社區居民過更好生活的點子時,想法就會源源不斷,嘴巴也總是滔滔不絕。反過來問他,行銷自家生產的刺五加茶看法時,他則是露出一臉沒輒的模樣。

家中客廳牆角還堆著五千多個印壞的紙盒,不是設計不良,而是因為廠商自作主張在外盒標示療效。侯米‧西巴爾一臉無奈地說,「在紙盒尚未交件前,早已付清所有印製的款項,誰知道付了錢的紙盒,竟不能使用。」周慶和擔心,一旦紙盒流出,恐怕會有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的疑慮,到時被罰款可是划不來。不擅與人交涉的夫妻倆,只能吃下悶虧,默默以自己的力量,繼續償還沉重的貸款。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5月號-第385期】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