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民宅的時代容顏

兩名年輕人 用影像記錄台灣「屋之顏」
你是否注意過你家附近巷弄裡的老房子,觀察它們經過光陰洗禮後的「面貌」呢?從事影片美術設計的李瑋訓與簡鸝萱,組成了「基隆人看房子」團隊,以環島方式,尋找台灣各地的老舊平房與公寓,透過拍攝這些「屋之顏」,記錄了台灣當地具時代性及地域性的民宅影像,發掘屬於台灣當地老舊民宅獨特的影像美學。

有鑑於臺灣電影藝術所需的文化資源普遍缺乏,市面上對於台灣人「日常生活」為記錄的專題影像書籍的貧乏,李瑋訓與簡鸝萱兩人發起拍攝紀錄臺灣各地的老舊民宅,以「屋之顏─記錄台灣最平凡民宅的時代容顏」為提案,入選青輔會第二屆「青年壯遊台灣─尋找自己的感動地圖」實踐活動,三月及七月他們走遍台灣各地,以一台小客車和兩台腳踏車代步,借住親朋好友家、教會、消防局或廟宇,透過當地及親朋好友的介紹,以肖像式的拍攝手法替各地的老舊房舍留下影像記錄,並且寫下一則則與當地民眾互動的小故事在網站上與大家分享。

「可能因為台灣的氣候關係,我們在環島的同時漸漸發現,大部分的民宅都是以水泥作基底,經過歲月的洗禮,屋況日漸殘破。不過許多民宅都用鐵皮或浪板作為修補的材料而不是拆掉重新整理。這些透過屋主親手修補後的樣貌,雖然看起來有些突兀,換個角度想卻也環保、具有手感趣味。老民宅的外觀也常看到各種顏色交雜的鐵窗以及門外窗邊種植的小花小草。乍看之下的確是雜亂無章,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台灣的建築文化不也是如此有機化的發展嗎?建築與生活自由造型而不受羈絆,也因為如此,屋子的容顏隱約透露出生活的故事。其實,台灣好美。」兩人在走遍全台各地的民宅後,有著這樣的體悟。在李瑋訓和簡鸝萱的快門捕捉下,平凡的的老舊民宅卻蘊含著這塊土地上的生活哲學,也喚起許多人對「家」不同的定義與記憶。

實踐計畫的過程中,李瑋訓與簡鸝萱隨時將照片上傳至部落格並寫下與當地屋主閒談的小故事,也意外收到一位目前定居苗栗網友的響應,網友不但在網站中分享了自己位居苗栗泰安鄉象鼻部落附近具有特色的「屋之顏」照片,甚至盛情邀請他們一同參與今年八月部落的盛典-祖靈祭。透過台灣各地民宅文化審美性質的交流互動,讓這個壯遊實踐計畫增添了幾分精采。

「屋之顏」實踐計畫,絕不只是一個單純物件影像記錄民宅的計畫,簡鸝萱認為壯遊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民眾帶給他們的小小感動。「當我們去到台東市信義路的一家清粥小菜店用餐時,老闆一家祖孫三代和樂地在小店裡忙進忙出,當老闆得知我們遠從台北經過此地,竟然堅持要請我們吃這頓飯呢!」說到這,簡鸝萱的語氣中仍帶著濃濃的感謝。

「屋之顏」計畫最初目的是希望將作品集結成冊,出一本介於旅遊、紀實攝影、電影工具書的在地影像集,雖日前尚未與出版社談成,但他們拍攝的影像卻喚起了民眾開始觀察台灣各地老舊民宅的美。有關「屋之顏」更多的照片與故事,請上活動專屬網頁(網址:http://youthtravel.tw/taiwantrekker/)查詢。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數位多媒體雜誌》】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