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轉戰餐飲 吳家德帶領NU PASTA長治久安

成立於2008年的NU PASTA,原本是彰化縣員林鎮街上的一台小餐車,以經典的奶香白醬義大利麵吸引一波波的人潮。NU PASTA平價義大利麵的形象迅速深入消費者心中,並成為知名連鎖義大利麵品牌,全台一度拓展至120家分店。

NU PASTA平價義大利麵的形象深植人心,並成為知名連鎖義大利麵品牌。NU PASTA提供

然而因為拓點太快、營運疲軟、總部功能鬆散等多重問題,加上疫情衝擊,NU PASTA一度面臨關店潮,家數腰斬至60家。直到2020年,吳家德出任總經理大刀闊斧整頓後,儘管未能快速拓展門店,但營收連連增長甚至翻倍。

谷底翻轉》餐飲套用銀行模式

吳家德過去曾任遠東銀行台南分行經理,其後擔任手搖飲「迷客夏」副總經理。當NU PASTA所屬的「唯賀國際餐飲集團」提出邀約時,一直希望在職涯中能夠挑戰總經理職位的他,選擇進入餐飲經營現場,把「餐飲跟銀行掛鉤」。他說:「銀行有櫃檯、業務、內勤,是不是很像餐飲業的點餐、外場、內場?我是分行的最高主管,就像一個店長,用金融業整個空間的模式套在餐飲業,我覺得都通。」

2020年,吳家德加入NU PASTA,著手一系列改革。葉俊宏攝影

吳家德依靠這套「一以貫之」的原理,展開對NU PASTA的重塑。他首先設定五年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包括展店數、營收成長、品牌再造等,並且豪邁地立下「軍令狀」:五年後KPI如沒達到就引咎辭職;如果達到就功成身退。

重建組織》強化總部讓加盟主更有依靠

吳家德掌握到NU PASTA品牌的核心問題:展店快速,但結構系統沒有跟上。他打比方:一個學校本來只能收100個學生,結果超收了,師生比就失衡。總部自顧不暇,最後就會產生服務低落的問題,無法兼顧加盟主,導致很多店三年後就不續約了。

吳家德因此著手一系列總部的改革,重建組織與溝通制度,建構長治久安的架構。

1.導入月會制度

為了掌握加盟主遇到的問題,吳家德導入「月會制度」,每個月分區召開加盟主會議,讓意見上達、資訊下達的管道更加順暢。透過這樣的機制,總部得以及時掌握加盟主的不同需求,是缺人,或是商圈、停車問題,或是內部流程出問題、廚房太小等,最終吳家德可以巨細靡遺地講出每家店的狀況,成功取得加盟主的信任。

板橋亞東店與新埔店店長陳秀惠表示,吳家德加入NU PASTA後,「有感受到被總部照顧」,相較過往有很明顯的差異。她舉例,做餐飲最怕缺食材,當她反映給總部時,公司會幫忙調貨,讓原物料可以及時送到,「沒有子彈讓我們打,我們也沒有辦法服務客人。」

過去,總部沒有開區主會議,主要是避免加盟主間互相認識。吳家德打破藩籬,作為最高主管,他希望加盟主遇到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談,因為一個加盟主遇到的問題,另一個加盟主也可能會遇到,講出來才能同時解決。他強調,「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唯有大家凝聚共識,才能彼此壯大。」

2.強化總部與教育訓練

「做品牌,總部一定要強,門店才會強。」吳家德開始招兵買馬,建構堅強的總部團隊,透過組織改造,對門店做出快速回應,以及應對客訴問題。

除了招募新人,也對員工與加盟主展開教育訓練,讓加盟主更懂得如何招募員工與領導、管理員工,並且開辦「唯賀講堂」,每個月都找一個作家來總部上課,「國內具有厲害的商業思維,或者是對服務、行銷、運營、業務、管理學有專精的人士,我幾乎全部都找來上課。」吳家德認為這些課程有助於開拓員工的思維、見識與視野,讓公司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

3.優化獎金制度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吳家德為了提高直營店店長的薪水,改變了原有的獎金制度,讓直營店店長的月薪三級跳,年薪從50萬可以跳到140萬。吳家德說明:「我們創造了高額的獎金分配,從以前的10%增加到40%,而這40%裡面的40%,再發給店長,此外還有年終獎金、留才獎金、季獎金、雙月獎金。」

除了各式獎金,吳家德還設計了一個「擂台賽」,開放給任職滿一年以上的總部與直營店員工,只要通過訓練員考核,出勤狀況正常,都可以申請「專案加薪」,「擂台賽一年兩次,只要他覺得薪水太低了,報上名來說自己值得加薪多少,通過就可以最少加薪2,000元,最多6,000元。」

以客為尊》協助加盟主做好生意

成為強勢的總部,最主要的職責便是協助加盟主做好生意,吳家德表示,「我常跟總部的員工說,我們為什麼會賺錢,為什麼會有薪水?都是門店一個客人一盤麵這樣子煮出來的,所以我們要以客為尊,客就是我們的加盟主。」

透過送餐機器人服務,解決一定程度的缺工問題。NU PASTA提供

1.善待顧客:「系統」與「人情」雙管齊下

吳家德把金融業「強調顧客關係」的作法搬上桌,強調:「顧客是寶,越多越好。」為了讓顧客對NU PASTA有新的印象,吳家德先整頓店家,軟硬體做更新,例如重新裝潢門面,以及更新POS機(Point of Sale,銷售點情報系統),串接外送平台、會員經濟,更新累積點數。此外,一些店家也導入送餐機器人,在人手不足時適度發揮作用。

在銀行業曾獲得顧客業務冠軍、業務主管冠軍、分行經理冠軍「三冠王」的吳家德,十分熟稔顧客的經營,將此概念引進NU PASTA後,透過會員制創造客戶黏著度。很多餐飲業者認為把餐做好吃,顧客就會來,他認為這是大錯特錯,「你好吃,我也好吃,那有什麼差異?真正比的是關係、信任與黏著度。」

吳家德的心法是「善待每一個顧客」,他要求NU PASTA的店長和每一桌客人都要能夠建立關係,「你看到顧客上門,這次吃A餐,下次就問他還要點A餐嗎?他就會嚇一跳,你的用心會讓顧客感動。」

此外,不管新客、熟客,NU PASTA會用Line@的遊戲,或者是活動來吸引他們開箱,送優惠券、送薯條等,讓消費者更願意來消費。累積點數也是一大誘因,所累積的點數可以折現,對消費者不無小補,消費者的黏著度會比以前更高。

透過「系統」與「人情」雙管齊下的做法,NU PASTA門店的月營收從原本的七、八十萬到突破百萬,創造出更高的收益。

2.產品優化:每年更新菜單

NU PASTA每年1月會推出新菜單,另外還有「季節菜單」。吳家德舉例,近期與嘉義知名店家「林聰明沙鍋魚頭」合作推出的創意料理,即為此類菜單,大約在每年3、6、9月推出。

在菜單的更新上,高毛利、高銷售的產品,一定不會下架;低毛利、低銷售,就是下一季要優先下架的菜單。這樣的準則也會依據「作業速度」與「食材的共用性」而有所調整。他說明,做一份餐點1分鐘跟5分鐘的「作業速度」是不同的,不見得只看毛利跟銷售份數。此外,要顧及「食材共用性」,比如一塊雞肉,儘管用在某一份餐點賣得不好,但因為有食材共用性,也不一定要下架;反之如果食材沒有共用性,每次叫某個原物料都只有某個餐使用,這個餐點下架機率也比較大。

產品力不光體現在菜單上,品質的管控也至關重要,吳家德表示,對於供應鏈,除了設有相應的服務機制,也會有安全機制,比如顧客吃到餐點裡面的雞肉有一些碎屑或髒東西,就會要求供應商回報原因,也有相應罰則。

3.行銷布局:讓顧客喜歡你

「如果要去一家店吃飯,3.8顆星跟4.8顆星,假設距離都一樣,你吃哪一家?你一定想要選4.8對吧?」吳家德認為「服務是業務的基底」,先把服務做好,才能夠講業務。自擔任NU PASTA總經理開始,他就要求加盟主,「一定要讓顧客喜歡你,留下好的Google星評。」

吳家德也透過聯名創造社群聲量。例如6月與林聰明沙鍋魚頭聯名,中秋節與吳寶春聯名,連賣三年至今,每一年都秒殺。此外,冬天會以鮮乳坊的鮮乳入鍋,協助酪農解決冬天餘乳過剩的問題。

同時身為知名作家,吳家德擁有大量的人脈與粉絲,在行銷與曝光上,他會透過自己的社群帶動NU PASTA的曝光,也善用自己的人脈。他的好朋友很多都是KOL(網紅或意見領袖)每一次在網路上曝光吳家德,就會帶動消費者前往NU PASTA消費。此外,透過邀請名人代言,如職棒明星周思齊、陸易仕國際顧問總經理暨台灣運動好事協會理事長謝文憲等,都可起到帶動NU PASTA外部市場不斷擴散的效果。

吳家德也將NU PASTA帶向公益化,比如2024年與導演魏德聖合作的「BIG─讓孩子拯救世界!電影包場」活動,還有捐贈交通車、贊助偏鄉比賽等,讓企業朝向公益化。

4.慎選加盟主:透過考核表嚴格篩選

吳家德說過去巴不得加盟主續約,如今他逆轉這樣的局勢,開始慎選加盟主,每三年的考核,表現不佳的店主,將不予續約。這個做法獲得大家認同,因為一個食安事件或一個不好的服務事件,都會導致整個品牌形象崩毀。

總部會透過考核表來篩選加盟主,考核表詳列該店的業績表現、服務表現,其中業績表現約占三分之一;其他還有門店的服務,包括餐點品質、顧客服務品質,以及相關的內機、內控等。此外,吳家德還會依據加盟主參加加盟會議的次數、上課的次數、對總部的配合度等給予評分。

經過一番整頓,NU PASTA每家分店的營收均有顯著增長,創造出超過鼎盛時期120家店時的營收。吳家德繳出亮眼的成績單,總部也成為加盟主可仰賴的後盾。吳家德表示,自己做的是「長治久安」的生意,希望整個架構即便在他離開後,依然能讓NU PASTA穩健經營。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72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72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