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經理到陪跑教練 賴婷婷「換框」贏得人生精采

1997年,法文系畢業後,自覺帶有些許文藝氣息的賴婷婷,卻走上了商業之路。她先是在一家法商擔任採購,其後進入獵人頭公司,32歲即迎來人生的第一個事業高峰,當上獵人頭公司台灣分公司的總經理。之後又進入私募基金當人資長,再擔任藝墨集團兒童事業群總經理,又成為富錦樹文創集團執行長,管轄旗下五間公司。

賴婷婷每一次的身分轉換,都是一張傲人的履歷。

經歷豐富的組織發展陪跑教練賴婷婷。賴婷婷提供


職場得意》換來人生不由自主

一路上的奮進,為賴婷婷贏得人生的精采,但也迎來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各種挑戰。她笑著說,在私募基金工作的那一段時間,經常是潛在金主或投資者人在哪裡,就必須放下手邊所有的事情殺過去。有時投資者可能要飛往哪個國家,只是在台灣轉機,也必須隨即衝去機場。猶如影劇般的情節,成為她的日常,她笑著說:「就是靠著腎上腺素過活,早上8點出門、晚上11點回家成為常態,而且持續很多年。」

那段時間,她說自己把心臟鍛鍊得很強大,因為常要面對已經談好的事,別人的一句話就可能改變了對方的決定。「我每天都要做判斷,獵人頭影響的是一個人的職涯,在私募基金的時候是影響一家公司的資源。對人、對事的敏感度,哪些是資訊,哪些是雜訊,我要很快速地判斷。」

十多年的高強度工作,讓賴婷婷的身體不堪負荷,但她總是刻意忽略,靠著自己還年輕可以撐得住的意志硬挺。期間賴婷婷曾帶薪休假一年備孕,幸運的是,很快就有了孩子,而隨著孩子出生,她很快又投入了職場。

直到2012年的一個早上,賴婷婷習慣地打開行事曆,一個代辦事項躍入她的眼簾,「我女兒預約跟我講話。」那時她的女兒不過小學一、二年級,賴婷婷不禁悲從中來,「工作是為了生活,然而現實是,連最寶貝的女兒要跟我講話,都要先預約。」

「那時候就覺得,我得重新思考一下,人生到底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儘管有了這樣的想法,但依舊有各種責任讓她無法說走就走,而且她還不知道自己要朝向哪個方向,覺得自己彷彿是個不由自主的陀螺。

賴婷婷開始審視自己:「喜歡什麼、在乎什麼、擅長什麼?」

透過be、do、have的實踐,賴婷婷成為快樂、富足的人。賴婷婷提供


審視自己》想要成為快樂富足的人

賴婷婷想到過去看過的一本書,其中「be、do、have」的觀念讓她印象深刻。然而多半的人,包括她自己,習慣的做事運作模式卻是:have、do、be,比如擁有了錢(have),要去環遊世界(do),環遊世界後應該會很開心(be)。

可是「be、do、have」的要點是,必須先決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be)。賴婷婷決定要活成「快樂富足」的人,「如果我是個快樂富足的人,我應該會帶著愉悅、餘裕的狀態,進行所有該做的事情。」有了這一層思考,賴婷婷做每件事情的底層邏輯,開始有了巨大的轉變。

「一個有餘裕的人,做事的時候就不會趕、趕、趕;一個豐足的人,就會想要為對方創造價值。」賴婷婷表示,過去選擇合作的對象,也許考慮的是哪裡挑戰大、哪裡錢多;但是現在想的是,想不想跟這個人互動,要不要為自己的生命創造這樣的體驗。

啟動學習模式》從心所欲運用所學

賴婷婷開啟了學習模式,朝向快樂富足之路邁進,為人生的下半場布局。2012年開始學習教練課程,2013年取得教練證照。她笑著說,自己從教練課程、神經語言程式學(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簡稱NLP)到塔羅牌,什麼都學。

大約有六年的時間,賴婷婷學了一套又一套的課程,獲得了各類型認證,包括:美國國際教練聯盟(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簡稱ICF)資深教練認證、神經語言程式學高階認證引導師、教練學授證課程認證引導師、教練風格認證引導師、美國馬歇爾哥德史密斯機構(Marshall Goldsmith)全球領導力評鑑認證解讀師等,賴婷婷就這樣在摸索中前進,學習、摸索、應用,當上主理人教練、組織發展顧問、領導力工作坊講師。

初期只是單純地想要在工作上帶領團隊時有更多工具,不過,賴婷婷也坦言,每一套專業猶如一種內功,在她體內互不相容,「真的是一套、一套揉不起來,就是別人的東西。」直到2018年,她突然有任督二脈打通的感覺,這些專業已經可以揉起來,變成自己的底蘊。她開始可以從心所欲地運用所學,且很自然而然地享受學習帶來的能力,「我才明確這是我想要的。」

陪跑教練》跑出自己的人生下半場

經過六年的鋪墊,賴婷婷終於不再是不由自主的陀螺,開始當自己時間的主人,也當起他人事業與人生的陪跑者。她成為美國國際教練聯盟認證的資深教練(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簡稱PCC),領導過12個國籍、250人的團隊,成員年齡跨度從19歲至62歲,做過的新創輔導、組織重整、企業診斷專案超過200件,一對一的教練、顧問逾一萬人次,並在友人的邀約下,創辦了「湧動國際教練學校」。

所謂「陪跑教練」是一種介於顧問和教練之間的服務模式,專注於提供持續性的支持,協助個人或企業在目標達成過程中逐步前進。賴婷婷的角色不斷切換,有時是教練、有時是顧問、有時是講師,但本質從未變過──她就像一座「橋梁」,在個人與組織之間、人與人之間搭建連結。

不過,賴婷婷也表示,開始時,顧問與教練身分的轉換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顧問要給答案,但教練卻是不給答案的,「美國國際教練聯盟ICF的教練是把主導權完全交回去給對方,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能夠解決自己問題的資源,他可能只是有一些盲點,或還看不到或不相信自己的潛力。教練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他看見自己的盲點跟激發他的潛力。」

多年從事教練陪跑,協助過諸多知名企業,像是cama咖啡、鮮乳坊、Pinkoi、KKday、Hahow、iCHEF等,賴婷婷常在中小企業的轉型關鍵期被邀請進場。她打比方說:「如果企業從1到100的話,我專門協助企業從1長到10或30。因為很多企業創辦人很苦幹實幹,捲起袖子來就做,但比較不懂得怎麼長大,從1到10,這種複製他們還不太會。」

賴婷婷認為,企業要能夠發展,要把住「文化、人才、機制」三個面向。她所陪跑的企業,多半就在這三個面向中做調控,「這三個就像旋鈕調來調去。比如一間公司沒有機制,像一盤散沙,但是文化很好,向心力很夠,我們就多做一點機制打基礎。」

儘管選擇的是企業教練,但賴婷婷也不免成為化解情緒的陪跑員。她表示,很多企業是夫妻共同創業或二代接班,難免意見相左,原本只是要協助他們發展組織,卻免不了涉入情緒的溝通,「每個人都希望對方改變,一直被情緒卡住的時候,就沒有辦法持續有效的對話。」

這時候,賴婷婷就會協助他們區分「事實」與「真實」。她說明,「事實」是不管任何時間、任何人去解讀同一個資訊,都會得到一樣的答案;而「真實」是換一個人、換一個時間,就有可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通常包含主觀的感受或意見。賴婷婷就是要協助企業盡可能考慮更多的「事實」,而不是一直在「真實」裡打轉。

賴婷婷表示,學會換框,雖然世界不會馬上有所改變,但是你的世界會轉變。賴婷婷提供


換框思維力》給有心轉變的人一根釣竿

為了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更多人,賴婷婷連續出版了《複利領導》與《敏感度領導》兩本著作,今年又出版了《換框思維力》一書,在書中提出八種「換框」方式:時間、空間、角色、角度、視覺、系統、範疇、極端情境,幫助讀者從既定的框架中跳脫,找到新的行動可能。

「如果我可以因為轉念能力,使我的人生感覺也滿精彩,工作上也可以得到一些成就感的話,我真的覺得大家都做得到才對,我有這樣的信心。」賴婷婷於是思索,如果把轉念看成是「果」,那「因」就是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去達到這樣的果,「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遇到一些卡住的時刻,我就想一下我是怎麼做到的,然後把它寫出來。」

她希望《換框思維力》可以成為一個工具書,每個人遇到卡關的時候都可以參照使用。「儘管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會換框,而馬上有什麼改變,但是你的世界會。所以為自己的人生多選擇、多創造一些彈性,你就比較會有從容感。」

她建議,想要「換框」,可以先從「時間」換框與「視覺」換框開始嘗試,「時間換框就是移動時間桿,去跟未來調一點力量,透過時間的移動,就會產生彈性。」視覺換框則可以藉由「願景圖」,讓目標視覺化,「一旦視覺化或者是寫下來,就比較不會飄在空中。」她建議,可以把願景圖放在經常看到的地方,比如手機或電腦桌面,一旦立場飄移,沒信心的時候,可以把自己拉回來,提醒自己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經歷,都是在為了實現那個目標的路上而已。

幾經努力,賴婷婷終於成為「快樂、富足的人」,「be、do、have」的模式,讓她贏得自己人生的主導權,而她也不吝分享自己的成功模式,透過書本給了有心轉變的人一根釣竿。

2018年迄今,賴婷婷的教練之路,為她創造了9.5分的自我滿意度,「即便也會有忙到半夜的時候,但都是自己選擇,因為是自己喜歡的題材,所以很開心。」

賴婷婷無疑為自己的人生彩繪,置換了一個令她頗為滿意的框。對當前的自己頗感知足的她說:「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我們只要負責把自己活得精彩,其他的老天會幫你安排你需要的。」

賴婷婷小檔案
經歷
.湧動國際教練學校 校長
.電商|kkday酷管理學苑 校長
.文創|富錦樹文創集團 執行長
.內容|藝墨集團 兒童事業群總經理
.金融|亞洲價值資本 人資長
.管顧|HRnetOne 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零售|FE-Geant 自有品牌採購經理
著作
.《複利領導》
.《敏感度領導》
.《換框思維力》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72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72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