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楚門的世界:直播來了,打電動就能賺錢?
你聽過17、Livehouse.in或是Twitch嗎?或者,你聽過亞洲統神、魯蛋或是LNG?他們都是直播產業的關鍵平台與人物,更是時下最熱門的休閒娛樂新趨勢。
週五接近傍晚時分,《30》和張嘉航約在四號公園旁的咖啡店,他坐在2樓最裡面的座位上低頭滑著手機,就跟一般人一樣平凡,你幾乎看不出來他就是紅透半邊網路、一開實況會有上萬人觀看的知名實況主──亞洲統神。
說他人生勝利組也不為過,他的收入以27歲年輕人來說非常優渥,一個月平均下來有20萬,而且工時自由、工作地點不拘,現在還有了自己的網路電視節目跟周邊商品。更棒的是,他的正職就是一邊打電動一邊和粉絲聊天,對於酷愛電玩的年輕人來說,這簡直是夢寐以求的職業。
只需要一台電腦、一個鏡頭,再加上耳機跟麥克風,對著看不到的觀眾打電動就會有錢入帳,這一切似乎看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上,直播正以各種形式滲入我們的生活。無論唱歌吃飯睡覺,你意想不到的各種現場,都有人上線觀看。
這就是剛剛興起的新產業──直播,目前台灣光是Twitch一個平台,每個月不重複訪客數超過450萬人次,平台上有近萬名實況主,累計每個月觀看分鐘數高達8億分鐘,可見依賴直播作為娛樂消遣的人並非少數。
再加上現在Facebook、17、MimiCam等平台都推出個人直播功能,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開啟直播,搖身成為「人人都能是實況主」的時代。
這樣的趨勢也代表消費者的眼球即將轉移,從過去的電視轉移到網路影音,甚至是轉移到直播平台上,畢竟,電視節目再多不過幾百個頻道,但直播卻是成千上萬,琳琅滿目,永遠選不完。
直播最大的優勢在於「社群功能」,比較起一般的OTT串流影音,直播節目更具有互動性,每個直播主都可以根據觀眾的回應做出不同的效果,而他們閒話家常、未修片的表現也讓觀眾對他們有更多的信任與黏著度。
所以你問,為什麼統神長相不如明星偶像帥、電玩技巧也贏不過一線電競選手,但他卻能成為「台灣第一實況主」?正是因為他直白的個性,讓觀眾喜歡他打電動時的真情流露,而且他們覺得自己參與其中,比較起只能被動的看電視節目或連續劇,觀眾反而覺得和實況主聊天更有趣。
實況就是社群,讓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自創內容,進而成為品牌操作與粉絲經營的新興平台,創造出UGC與平台共同分潤的新穎商業模式。這些都是廣告主開始注意的趨勢,其中像是羅技、宏碁、微星等遊戲相關科技產業都已經投入預算在這塊新興市場,預估在不久後直播將會更加盛行。
■中國直播淘金熱
僅僅隔著海峽,中國在直播產業的發展卻早已白熱化,是台灣可以參考、卻又無法模仿的範例。
若要說起中國直播的商業模式,可以以五一假期時,人氣主播阿哲在YY直播慶祝頻道開通3週年慶典來一窺究竟。當天幾大人氣主播紛紛「連麥」祝賀,最高峰時有近6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現場觀眾則不停刷屏送禮物、做貢獻,而這些禮物都能變現成為直播主的收入。根據當地新聞報導,整個3週年慶典阿哲線上收入就高達約4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000萬元)。
在中國,直播平台數量近200家,大型直播平台同時在線人數可以達400萬,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無數電競退役選手、遊戲解說主持人,或是身材姣好的美女,紛紛站上了視頻直播的前線,甚至變成了平台、經紀公司、直播主以及廣告主四方的完整產業鏈。
但產業趨勢雖在,台灣卻受限於內需太小,未必能發展出一樣的架構。台灣本土最大直播平台Livehouse.in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就分析,中國直播的發展甚至比美國還早,是因為他們人多、娛樂少,卻有很多有錢人隨著經濟發展出現,「錢沒地方花,YY就變成出口,在上面看娛樂、打賞,所以YY80%的營收來自前10%的有錢人打賞,但台灣可以嗎?不行。台灣年輕人沒那個閒錢。」程世嘉說。
■新東西出現,眼球往哪裡去?
雖然打賞的商業模式未必能成型,但程世嘉卻認為未來「自媒體」跟「直播」盛行是事實。在社群網路推波助瀾下,想紅的人會愈來愈有話語權,只要敢講、敢秀,就會有人願意觀看。未來新聞也會改變型態,會有更多直播形式的新聞出現,記者將能隨時與觀眾互動,做出即時報導。
台灣每年250億的廣告預算正不斷轉移至網路,而素人文化最風行的直播平台將成為未來影音口碑的決勝點。目前直播觀看族群雖落在消費力稍差的前18-25歲間,但廣告投放的轉移勢在必行,因為「眼球在哪、廣告預算就會在哪」。
(本文摘自《30》雜誌2016年6月號《告別玻璃心》)
http://www.30.com.tw/journal_content_b142.html
週五接近傍晚時分,《30》和張嘉航約在四號公園旁的咖啡店,他坐在2樓最裡面的座位上低頭滑著手機,就跟一般人一樣平凡,你幾乎看不出來他就是紅透半邊網路、一開實況會有上萬人觀看的知名實況主──亞洲統神。
說他人生勝利組也不為過,他的收入以27歲年輕人來說非常優渥,一個月平均下來有20萬,而且工時自由、工作地點不拘,現在還有了自己的網路電視節目跟周邊商品。更棒的是,他的正職就是一邊打電動一邊和粉絲聊天,對於酷愛電玩的年輕人來說,這簡直是夢寐以求的職業。
只需要一台電腦、一個鏡頭,再加上耳機跟麥克風,對著看不到的觀眾打電動就會有錢入帳,這一切似乎看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上,直播正以各種形式滲入我們的生活。無論唱歌吃飯睡覺,你意想不到的各種現場,都有人上線觀看。
這就是剛剛興起的新產業──直播,目前台灣光是Twitch一個平台,每個月不重複訪客數超過450萬人次,平台上有近萬名實況主,累計每個月觀看分鐘數高達8億分鐘,可見依賴直播作為娛樂消遣的人並非少數。
再加上現在Facebook、17、MimiCam等平台都推出個人直播功能,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開啟直播,搖身成為「人人都能是實況主」的時代。
這樣的趨勢也代表消費者的眼球即將轉移,從過去的電視轉移到網路影音,甚至是轉移到直播平台上,畢竟,電視節目再多不過幾百個頻道,但直播卻是成千上萬,琳琅滿目,永遠選不完。
直播最大的優勢在於「社群功能」,比較起一般的OTT串流影音,直播節目更具有互動性,每個直播主都可以根據觀眾的回應做出不同的效果,而他們閒話家常、未修片的表現也讓觀眾對他們有更多的信任與黏著度。
所以你問,為什麼統神長相不如明星偶像帥、電玩技巧也贏不過一線電競選手,但他卻能成為「台灣第一實況主」?正是因為他直白的個性,讓觀眾喜歡他打電動時的真情流露,而且他們覺得自己參與其中,比較起只能被動的看電視節目或連續劇,觀眾反而覺得和實況主聊天更有趣。
實況就是社群,讓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自創內容,進而成為品牌操作與粉絲經營的新興平台,創造出UGC與平台共同分潤的新穎商業模式。這些都是廣告主開始注意的趨勢,其中像是羅技、宏碁、微星等遊戲相關科技產業都已經投入預算在這塊新興市場,預估在不久後直播將會更加盛行。
■中國直播淘金熱
僅僅隔著海峽,中國在直播產業的發展卻早已白熱化,是台灣可以參考、卻又無法模仿的範例。
若要說起中國直播的商業模式,可以以五一假期時,人氣主播阿哲在YY直播慶祝頻道開通3週年慶典來一窺究竟。當天幾大人氣主播紛紛「連麥」祝賀,最高峰時有近6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現場觀眾則不停刷屏送禮物、做貢獻,而這些禮物都能變現成為直播主的收入。根據當地新聞報導,整個3週年慶典阿哲線上收入就高達約4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000萬元)。
在中國,直播平台數量近200家,大型直播平台同時在線人數可以達400萬,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無數電競退役選手、遊戲解說主持人,或是身材姣好的美女,紛紛站上了視頻直播的前線,甚至變成了平台、經紀公司、直播主以及廣告主四方的完整產業鏈。
但產業趨勢雖在,台灣卻受限於內需太小,未必能發展出一樣的架構。台灣本土最大直播平台Livehouse.in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就分析,中國直播的發展甚至比美國還早,是因為他們人多、娛樂少,卻有很多有錢人隨著經濟發展出現,「錢沒地方花,YY就變成出口,在上面看娛樂、打賞,所以YY80%的營收來自前10%的有錢人打賞,但台灣可以嗎?不行。台灣年輕人沒那個閒錢。」程世嘉說。
■新東西出現,眼球往哪裡去?
雖然打賞的商業模式未必能成型,但程世嘉卻認為未來「自媒體」跟「直播」盛行是事實。在社群網路推波助瀾下,想紅的人會愈來愈有話語權,只要敢講、敢秀,就會有人願意觀看。未來新聞也會改變型態,會有更多直播形式的新聞出現,記者將能隨時與觀眾互動,做出即時報導。
台灣每年250億的廣告預算正不斷轉移至網路,而素人文化最風行的直播平台將成為未來影音口碑的決勝點。目前直播觀看族群雖落在消費力稍差的前18-25歲間,但廣告投放的轉移勢在必行,因為「眼球在哪、廣告預算就會在哪」。
(本文摘自《30》雜誌2016年6月號《告別玻璃心》)
http://www.30.com.tw/journal_content_b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