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輕人只會寫 200字零碎短文…

近年來,由部落客升格的作家不知凡幾,但幾乎所有部落客作家皆崇尚輕薄短小的「無重力書寫」,題材不外乎吃喝、玩樂、旅遊、感情,但管仁健卻反其道而行,專事寫作厚重的台灣史,部落格文章也動輒上萬字,但卻依然吸引諸多忠實粉絲。

許多部落客成名後,不是疏於耕耘部落格,便是將其當成活動公告的平台,或是大搞置入性行銷;罕有人如管仁健,依然孜孜矻矻地在網路上寫作。特別的是,管仁健現在不僅是知名的部落客、暢銷作家,更被視為「民間歷史學者」,其所寫作的文章,多次吸引日本、中國媒體前來採訪。

在鉛字架與印刷機旁成長的管仁健,自幼對寫作抱持敬畏之心;但非常特別的是,他的寫作功力,奠基於就讀中國市政專校(現改制為中國科技大學)公共衛生科時,他幫4位女同學寫作文作業,為了不讓國文老師察覺,每一個作文題目,都得寫出5篇截然不同的文章,數年下來,寫作力大幅躍進!

連出版社找寫手也大不易
「往昔要發表一篇文章並不容易,因此在動筆前,多半會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管仁健說,現在人人皆可在網路上各抒己見,已無發表文章的門檻,寫作常是跟著感覺走,導致文章充滿支離破碎的隻言片語,青年世代寫作力未見提升,反倒快速崩壞。

管仁健認為會蒐集、耙梳、整理資料,並將資料融入文章中,才寫得出長文

不少人在臉書上,尚能寫出頗有文采的短言,或上百字的小品文,但管仁健觀察,要他們寫作一篇1,000字的文字,卻難如登蜀道上青天;因為文章並非僅是文字的堆積,更得像拍電影般,規劃主題、結構,鋪陳文字敘述的節奏感。

在文經社擔任主編的管仁健直言,現在就連記者、編輯等「靠文字吃飯」的人,文字能力也江河日下;許多記者如果沒有公關提供新聞稿,連簡單的報導也寫不出來,而出版社想找作者也大不易,因為一聽到要寫個數萬字,便立即打退堂鼓。

「不少人認為,進入網路時代之後,青年世代寫作的機會變少,其實剛好顛倒。」管仁健分析,現在年輕人幾乎天天在臉書上留言,或寫部落格、寄e-mail,練筆的機會遠遠超過之前的世代,「但其寫作力遠為遜色,原因在於他們只願意寫頂多200字的短文,不願意寫長文!」

文章得有主題、結構、節奏感
相對於其他知名部落客,管仁健的文章堪稱長篇鉅製,但多數網友皆稱讚他的文章一氣呵成,讀起來猶如行雲流水,一點也不枯燥,閱畢還常感覺意猶未盡。他微笑說,文章若沒有節奏感,即使只有200字,讀起來也令人痛苦不堪;如果節奏感跌宕起伏,就算是數十萬字的大書,也不會嫌其字數過多。

「大多數網友在網路上寫的,是沒有主題的文章,即使有題,也稱不上是主題。」管仁健指出,一篇文章應從主題延伸發想,而非毫無目的地漫漶,倘若主題沒抓緊,即使辭藻再華麗,也稱不上是好文章,「有主題才會有堅強的結構,否則文章好比用紙糊的房子,風一吹就垮了!」

「不同的文章適合不同的結構,」管仁健指出,較為安全的寫作方法是,一般文章可用「啟、承、轉、合」的結構,若是新聞稿或報導文章,則可採用記者寫作時常用的「倒金字塔」結構,一開始先簡述文章要旨,之後再以時間或因果為軸,依序闡述要表達的意旨、描繪情境與故事,「等到寫作基本功練好之後,再嘗試用其他結構。」

資料融會貫通 才寫得出長文
管仁健澄清,並非能寫出長篇文章,寫作力便愈強,如果選擇錯誤的主題,結構鬆散凌亂、沒有節奏感,即使字數再多,也只是一堆字而已,稱不上是一篇文章。許多人寫不出長文,並非文字力薄弱,而是不知道如何蒐集、耙梳、整理資料,並將資料融入文章中。

「大多數年輕人在網路上所寫的,不外乎抒發當下的感覺,或對時事的反應。」管仁健不諱言,除非是寫小說,否則長篇文章一定是由「資料」加上「個人意見」而成,即使是大師、名家所寫的文章也是如此,不可能從頭到尾都是獨創,「我現在寫文章,也一定先找齊與主題相關的各種資料,且融會貫通後,再開始動筆。」

最強的能力只剩下KUSO?
管仁健感嘆說,現在青年世代面對資料時,選用、咀嚼、消化並內化的能力相當薄弱,最強的能力只剩下KUSO(惡搞)。在電視節目中,充斥著諸多KUSO模仿大牌藝人的諧星,網路上也有不少文字充滿KUSO風格的部落客,導致許多人文字品味愈來愈低劣。

靠模仿維生的藝人,如果所模仿的藝人一直是超級巨星,或不斷模仿當紅的影歌星,仍可在藝能界占有一席之地;但管仁健相信,一個寫作者的文章,倘若一味將KUSO當幽默,缺乏內容、原創性,很快便會被取代淘汰。

當前青年世代寫作力退化,只會寫200字的短文,卻寫不出長文。


寫作習慣 沒有好壞之別
管仁健說,與他同年齡的人,自幼被拍照經驗極少,在照相機前頗為拘謹,根本不會擺姿勢;但現在年輕人卻可不假思索,擺出7、8種不同姿勢供人連拍;這就像中、壯年人士寫作多半從在稿紙上書寫練起,講究一筆寫到底;但從小慣用電腦寫作的青年世代,卻不見得習慣這種「好像在學校寫作文」的方式。

「有人習慣先寫完初稿,再慢慢修整、重組;有人會將一篇文章,拆成4、5篇小文章來寫;有人先寫幾個有把握的段落,再由這幾個段落發展成一篇文章。」管仁健說,每個人寫作方式不盡相同,「文章好壞是看結果,而非過程。」

職場文章不是寫來自娛
在職場上,與文字相關的職業頗多,但管仁健發現,不少青年文字工作者出現適應不良,其中包括一些學生時代以文字見長的人,癥結就在於他們忽略了、或是不願接受文章並非寫給自己看,必須正視「為誰而寫」、「為何而寫」的問題。

在網路上,多數人貼文章是為了引發共鳴,或是自我抒發;但管仁健嚴肅地說,在職場上所寫的文章,絕大多數不是為自己而寫,例如記者是為讀者、為報導新聞而寫,廣告文案是為客戶、為行銷產品而寫。如果讀者或客戶不喜歡,即使自己以為是曠世傑作,都是失敗的作品。

管仁健
出生|民國52年
現職|文經社主編‧作家‧部落客
學歷|東吳中文系
著作|《你不知道的台灣:校園奇案》、《你不知道的台灣:國軍故事》、《你不知道的台灣:影視秘辛》等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7月號(446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