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ESG成為熱門議題 中小企業口碑行銷機會及盲點

一提到ESG,目前論述觀點多半為碳排放、環境永續等環保議題,這非ESG最主要的核心價值,但因相對容易被「數據化」或「具現化」,而較常被提起。
「ESG為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與企業營運方向的縮寫,另一個與ESG相似,近年也常提及的議題,便是2015年聯合國宣佈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SDGs包含「終結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權」等17個核心項目,其中又細分出169個細項目標。分析過SDGs就不難發現,ESG主要核心價值在於引導企業思考如何做到「環境」、「社會」及「企業經營」全方位永續。

就口碑行銷面,重視ESG對企業究竟有何幫助?
目前市場現實,形象好的品牌較受消費者青睞。台灣服飾品牌NET每年固定進行弱勢團體關懷,這項「社會責任」表現,讓他們在消費者間好感度超越其他平價服飾品牌。
各項消費者問卷統計顯示,年輕世代消費者更傾向選擇品牌形象好、重視永續或社會責任的品牌,其中企業思考的關鍵切入點,並非營運是否落實ESG,而是是否契合品牌核心又深植顧客的心?

與品牌核心相符,ESG議題才有口碑行銷效益
在ESG成為各國重視的議題時,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也要回饋於社會」的觀念,便成為企業口碑行銷的重點方向。隨著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碳排放過量成為全球焦點,環保議題也成為檢視企業的關鍵指標,這也是為何目前一提到ESG,許多人都會直接聯想到環境永續的主因。
許多企業還未深思,切入ESG層面及執行方式,是否真符合品牌核心?當企業將永續發展作為品牌口碑行銷主軸,消費者也會放大檢視企業作為。舉個反面例子,許多石油公司都以環境永續為ESG重點發展方向,但這與核心產品就已背道而馳,因此越來越多石油公司被「踢爆」,環保永續只是公關話術,並未真正落實,反而造成反口碑行銷效果,使民眾對品牌的印象越來越差。
從ESG的3個層面,中小企業應先內部評估:若從環境保護、社會關懷跟內部永續發展這3個角度切入,可由哪些小環節開始做起?ESG不能只是一份複雜的報告書跟一堆數據,對多數中小企業而言,應思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進一步讓消費者知曉。例如:母嬰用品品牌關懷失能兒童或弱勢家庭教育,也是社會責任的切入方式。反觀,許多中小企業品牌以創辦人的喜好為重心,非販售寵物用品的企業,卻聚焦流浪動物保護,或其他與品牌核心無關的議題,這或許也會產生口碑行銷效應,卻無法真正影響直接利害關係人的認知。

ESG創造品牌口碑行銷效益,關鍵在於利害關係人
無論探討品牌公關還是口碑行銷,利害關係人都是極為關鍵的因素,因此,ESG議題也擺脫不了利害關係人的連結。目前金融單位特別推出永續金融商品,將企業ESG發展視為授信審核的條件,因為對銀行來說,拿存戶的錢放貸,當然要挑選民眾覺得「形象好」的企業。
對一般中小企業,關鍵的利害關係人是能提供訂單、維持企業營運的消費者。因此,想讓ESG不單只是一份報告書,而能真正帶來口碑行銷實質成果,就要考量消費者推薦品牌時,什麼內容具備加分效果?
首先,思考利害關係人在意什麼,接著從內、外部思考切入的永續方向,除評估永續作為是否與品牌核心有關,如牽涉到產品,還需考量消費者的體驗觀感。
就像相當重視ESG的台灣在地品牌「綠藤生機」及「淨毒五郎」,除了產品開發訴求包含降低對環境的破壞,綠藤生機在雙11這天不辦活動甚至關閉官網,藉此鼓勵消費者
不衝動盲目消費;淨毒五郎則是選擇以線下通路的方式與無包裝商店合作,並保留有包裝的產品,讓消費者可以依據自己的理念做選擇。這些案例都是兼顧消費者體驗同時,不盲目追求永續,又能透過落實ESG建立口碑行銷效益之做法。

中小企業生存考量,產品設計先於ESG
中小企業普遍在營運上都比較捉襟見肘,雖然越來越多新創品牌在創立初期,從環境保護到社會責任等角度切入永續規劃,也以成為B型企業為目標;但放眼整個市場,多數中小企業的營運重心還是如何存活並成長茁壯,較無多餘心思去思考ESG議題。
特別像製造業或工廠端的自創品牌,創立初期並未將環境保護等議題納入企業營運的考量範圍,單純以政府法規為主,成立一段時間後,面對ESG環境永續議題,常被提及的基本要素,例如: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廢水回收率、碳補償、能源使用率等,不知從何著手進行,只能尋求專業顧問協助,這時必須投入大筆預算,才能成為一家ESG永續企業。
此時,中小企業可能擔憂起一個新的問題:「投入預算落實ESG後,可以回收哪些效益?」
確實,目前金融單位針對永續企業給予特別的放貸優惠,重視ESG也可以幫助中小企業獲得更多媒體曝光的公關機會,但當企業想著該如何維持正現金流,讓自己可以存活下來時,這些反而只是「加分」的選擇。
如果中小企業並未打算將商品出口到講究永續的歐盟國家,僅聚焦內需市場,ESG對這些企業來說,就只是一種口碑傳播效益,那先聚焦生產優良產品帶給消費者良好的體驗,會是更加適宜的做法。

企業落實ESG的問題:盲目追求環保忽略體驗
ESG常見的盲點,便是明明是由環境、社會及企業永續3部分構成,但一家企業若只在企業營運做到永續,例如:以合理方式取得利潤、提供員工良好工作環境及發展等,搜尋ESG關鍵字時,大多數都還是以環境永續為主軸。當然,要成為一家ESG企業,必須要盡可能地面面俱到,但如果中小企業能力有限,可先思考該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家消費者心目中的「好企業」,會是產生口碑行銷效益的第一步。
特別是台灣多數中小企業,還停留在以產品面對消費者的階段,這時如果貿然聚焦於環保,反而事倍而功半。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許多鞋子品牌都追求可自然分解的原料製鞋,但如果生產技術不足導致鞋子無法堅固耐用,當消費者長時間沒有穿著,鞋子可能自行分解。這時消費者只能再買一雙新鞋,造成過度消費外,對品牌的觀感也不佳。
並非全部從產品開發面切入的環境永續策略都存在這類問題,例如:目前許多保養品牌堅持不含動物性成分、不進行動物實驗,或不使用不可水分解且會隨著排水管流入海水的塑膠柔珠顆粒,甚至防曬乳也選用對海洋友善的成分。
即使這些產品開發方式會提高成本,但只要能帶給消費者良好體驗,環境永續就成為消費者願意花更多錢購買的加分項目,甚至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這才是中小企業適合進行的ESG策略。

比起數百頁ESG報告書,中小企業更該聚焦說故事
中小企業應避免學習大企業的市場溝通方式,像是規劃網站內容或官方資料時,因為沒有想法、不知道如何進行,因此學習知名企業做法,而將一份數十頁,甚至數百頁的ESG永續報告書,放在官方網站。
大企業網站中,相當多內容其實並非寫給消費者,而是股東或是市場投資人。因此對還未具知名度的中小企業來說,這些溝通內容,完全無法產生任何口碑行銷效益。
中小企業即使沒有真正想落實ESG,也應該學會將ESG思考方式落實口碑行銷內容中。以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社會公益)及營運發展(員工福利)這些角度來看,企業其實多少會涉及其中幾項,如同前面的保養品常見案例,一條洗面乳或牙膏不添加塑膠柔珠,也是環境永續行為。
中小企業平時就該從這些基本的產品開發,針對品牌核心相關的ESG議題,撰寫內容持續跟顧客溝通,如打算聚焦某些議題的深度經營,也可以定期跟網友分享目前的進度。
這才是較適合中小企業切入ESG並建立口碑的做法,而非花一堆時間,完成一本放到官網卻無消費者會特別看的報告書,最終也無法為企業帶來最需要的營收效益。(數位行銷延伸閱讀請連結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http://iwant-in.net/tw/i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