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島封面故事】WFH 在家工作進行式—social distancing還是physical distancing?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指出,遠距工作所要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孤獨感」。近期又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人都被趕回家上班之外,連日常與人接觸都要戰戰競競,保持距離。
台灣政府與許多國外媒體都使用“social distancing”這個說法,不過也有人提出,我們應該維持的是physical distancing,避免肢體接觸傳染,但不該讓「社交」也出現距離,變得疏離。

social distance: 指兩個不同群體間的差異,通常指文化、 經濟、種族、性別等抽象概念所造成的差異。



social distancing: 指兩個人之間保持的實際距離,通常是為了控制疾病的傳染。



不過,有人認為此刻使用social distancing其實意指to keep our physical distance to help stop the spread of coronavirus。該保持的是肢體的距離,而非社交連結。有些專家擔心,大量使用social distancing這樣的字眼,會導致孤獨、孤立感等,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引發另個層面的心理健康問題。



RMIT-Cisco Health Transformation Lab的教授Vishaal Kishore提出,他認為spatial/physical distancing這樣的說法較好。他表示,語言的確會對人產生影響,我們應該強調空間以及肢體上的距離,而非破壞社交連結。在全世界共同防疫的現在,「抱持距離」這件事已經給大家帶來焦慮、不安的感受,我們更應加強線上虛擬社交,維持人與人交流。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20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