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講義雜誌
講義雜誌
發行日期: 2021 年 07 月 01 日412期
紐約時報撰寫養生專欄45年的Jane E. Brody,最近發表這篇80歲生日感言,摘譯如下: 當我的一個五十多歲的女性朋友知道,我將年滿80歲時,她說,「現在80歲是新60歲(the new 60),你替我們大家立下一個偉… 詳全文
本期其他文章 看前期雜誌

總編輯的話:一個生日的里程碑:80歲了(文/費文(講義雜誌總編輯))

紐約時報撰寫養生專欄45年的Jane E. Brody,最近發表這篇80歲生日感言,摘譯如下: 當我的一個五十多歲的女性朋友知道,我將年滿80歲時,她說,「現在80歲是新60歲(the new 60),你替我們大家立下一個偉… 詳全文

牛肚吃法,東西大車拚

牛肚吃法,東西大車拚(文、圖/林冠儀)

圖說:●厄瓜多牛肚(Guatita Ecuatoriana),以花生醬為基底,看起來像咖哩 厄瓜多牛肚vs.臺式滷牛肚 新婚第一年,看著海外朋友們如火如荼地準備年菜,我也開始覺得緊張。 心中早已經列出清單,卻未曾仔細… 詳全文

尋找巨龍:三十年,五千杖(文/徐正雄)

舉手之勞,給老人一杖之力 生病後,常到住家附近爬山,偶爾看到有些老人撐著綠色竹杖登高。 心裏很好奇,這些新鮮竹杖究竟從何而來?登山客不可能從家裏帶這種柺杖,也不可能自己就地取材,那需要砍伐削竹… 詳全文

回家

回家(文、圖/黃春美《踢銅罐仔的人》‧聯合文學出版、廖麗萍繪圖))

學生問我世界上有沒有鬼,我就想起我祖父 祖父過世時我讀小五。那一、兩年,我半夜起床如廁,數度見一熟悉身影貼在通往廁所的木門上。初始,我便懷疑那是祖父,又想著可能是自己睡眼惺忪看走眼,但揉了揉… 詳全文

〈大自然的野味&野趣〉兩個和尚抬水喝

〈大自然的野味&野趣〉兩個和尚抬水喝(文、攝影/張伯權)

圖說:●秋冬地上蚯蚓不如春夏多,只有多吃漿果草莓 我知道,牠們心裏都在默默唱著一句─「我不是一隻被人囚禁的鳥,我沒有忘掉天有多高。」 說起「求偶」這檔事,雌性選擇雄性,大自然中絕大部分的動物似… 詳全文

從「清冠一號」探討疫情下的個人防疫重點(文/呂桓毅 中醫師)

提昇身心免疫力的「三不五多」防疫祕訣 五月中以後,臺灣的疫情持續嚴峻,現在一到下午兩點,幾乎每個臺灣人都會打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直播,關心最新的疫情數字。增加幾百人確診,死亡人數數十名,這樣…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保持社交距離不孤單(文/Jane E. Brody;呂玉嬋節譯、紐約時報)

專家提供的兩劑「抗焦慮疫苗」 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群聚─這是標準的防疫守則,但明顯違背了人性。 人是社會動物,多數人天生喜歡和他人建立關係,人際關係可以消弭壓力和焦慮帶來的有害生理效應,反過…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自殺問題(文/錢復口述;黃瀚瑩編輯)

珍惜生命 近年媒體減少了自殺的報導,這並非自殺率降低了,而是媒體已經意識到,自殺具有高度的「傳染性」。 導致自殺的原因很多,但終究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因為自殺不但浪費了一條寶貴的生命,更讓親友痛… 詳全文

發刊詞:講義的價值(文/吳清桂)

講義是一本有深度的雜誌,我最欣賞講義傳達的正向、積極的人生價值。 吳清桂 推廣臺灣花布近15年 詳全文

費文書房:我家旁邊(文/韓良憶、臺北聯合報)

疫情時期,出不了遠門,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多了,索性拿來收拾房子,順便整理人生。日子一安靜,腦子就格外活絡,不時跑野馬,陳年往事爭相躍出,遙遠而真實。 超過半世紀以前,母親從高雄的國小請調來臺北…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