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野味&野趣〉兩個和尚抬水喝

〈大自然的野味&野趣〉兩個和尚抬水喝
圖說:●秋冬地上蚯蚓不如春夏多,只有多吃漿果草莓


我知道,牠們心裏都在默默唱著一句─「我不是一隻被人囚禁的鳥,我沒有忘掉天有多高。」

說起「求偶」這檔事,雌性選擇雄性,大自然中絕大部分的動物似乎都是這樣。為什麼呢?坦白說,這是生物學界一直論辯不休的一塊角落,過去如此,迄今依然。
要呈現這個事實十分簡單,若想進一步解釋為什麼會這樣,或者推究到底怎麼發生的,恐怕不是樁容易事。
就拿松雞為例,尤其如此。為人父母,養子育女,公鳥唯一的出力就是與母鳥交配,對於任何一隻「看中」牠的母鳥,除了精子,不見有其他任何「貢獻」或「幫助」。這樣的情境,母鳥的行為不禁令人聯想「貨比三家不吃虧」的道理,精挑細選,挑揀再挑揀,為的就是尋求最佳品質的精子。
我們禁不住也要跟生物學家一樣質問,可是母鳥怎麼知道,公鳥所以吸引牠的─不管那是什麼─可以保證自己的子嗣會因此而能有較高機會存活下去,而且一代傳一代?在我們人類,也許是所謂高富帥「三高」,對於禽鳥,那可能是什麼?
追根究柢,畢竟這是「演化」最最關心的問題。

上了陸地的企鵝,動作喜感十足,令人開心
很多人可能都以為全世界的企鵝,都住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其實不然。除了南極,如果到紐西蘭、澳洲、智利、祕魯、巴西、南非以及納米比亞,也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企鵝,甚至屬於熱帶地區的加拉巴哥群島,也棲住了全世界唯一的熱帶企鵝「加拉巴哥企鵝」,這種企鵝有些更是踰越赤道進入了北半球。
我們人類自從知道這世界有企鵝的存在,就一直迷戀不已。看見企鵝,總是讓人按捺不住心頭讚歎的驚喜,同時充滿了佩服。
上了陸地的企鵝,不僅動作喜感十足,令人開心,再看皇帝企鵝雙親因為孩子凍斃哀鳴不已,見到身高不足七十公分的阿德利企鵝挺身護衛超過一百公分的皇帝企鵝幼鳥,目睹公母企鵝日常親密的互動,感覺牠們也有跟人類一樣的情感以及「脆弱」的一面,然而當牠們面對零下四、五十度極度酷寒的挑戰,那一股打死不退的求生「力勁」,令人深深覺得只要全心全意的投入,世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企鵝一旦配對,終身不離不棄?
不,不是所有企鵝,只有部分如此。
事實上,即使去年相守一起的夫妻,今年重新回到了舊營巢地,也不見得會再團聚。
是的,每種企鵝故事不盡相同,就以加拉巴哥與黃眼這兩種企鵝為例,會再相聚的比例可以高達百分之九十三,然而大家耳熟能詳的皇帝企鵝(亦名「帝王企鵝」)卻僅有百分之十五,阿德利稍高,維持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說來有點諷刺,記得十六年前有一部講述企鵝「愛的故事」的法國生態紀錄片,後來還榮獲奧斯卡獎的《企鵝寶貝:南極之旅》(La Marche de l’Empereur),卻拿全世界十八種企鵝離婚率最高─結婚一年,十對就有八對半分手─的皇帝企鵝,當做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