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不愛當兵?醫曝原因:價值觀錯亂

藝人坤達涉逃兵,今(22)日從加拿大返台,在機場遭檢警帶走。(圖/記者葉政勳攝)
[NOWnews今日新聞] 藝人閃兵連環爆!繼五月王大陸閃兵案後,包括藝人陳柏霖、坤達、修杰楷等大咖21日也遭拘提。精神科名醫沈政男說,台灣人仍然普遍不想當兵,能不當就儘量不要當,當然如果有管道可以弄到不用當兵,很多人就會去鑽營了,藝人閃兵只是冰山一角,不可能全面清查,追根究柢,還是因為社會的價值觀錯亂,普遍沒有愛國心。
沈政男說,藝人閃兵事件再次引發社會關注,南韓媒體甚至以「草莓兵」形容台灣軍人,批評士兵素質低、訓練不足。台灣社會對藝人閃兵的反應,與南韓藝人以當兵為榮的文化形成鮮明對比,也折射出台灣公民社會對軍事議題的討論程度有限。
沈政男說,事實上,台灣義務役制度多次調整。早期少數兵種曾需服役三年,後改為兩年,再縮短至一年,2013 年又改為四個月,以推行募兵制;2024 年則改回一年。這種頻繁變動,使國人對義務役的意義與光榮感缺乏共識,導致普遍不願服役,閃兵現象屢見不鮮。
沈政男也提到,免役比例問題也引發關注。2023 年前,全台免役比例約 23%,但有媒體指出台北市可能超過六成。役政單位資料未完整公布,缺乏透明性。體檢流程鬆散、偽造診斷書或醫療疏失,亦被認為是逃兵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這些結構性漏洞,不僅讓外界譏笑台軍「沒辦法打仗」,也削弱了國民對軍隊的信任。
沈政男說,更根本的問題在於光榮感缺失。青年缺乏愛國教育與歷史共識,例如台灣沒有光復節,抗戰與擊敗日本的歷史未被充分強調。相比之下,日本以青年節、國慶日培養愛國心,使服役與國家榮譽直接連結,形成社會壓力與自覺。台灣若不能重建類似價值體系,閃兵現象難以根治。
沈政男總結,藝人閃兵只是冰山一角,反映出台灣義務役制度的制度性問題與社會價值混亂。從兵役體檢鬆散、免役比例偏高,到軍人缺乏光榮感,台灣社會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建立公平、透明與有吸引力的服役制度,並透過教育與文化塑造青年對國家的認同與責任感。否則,閃兵、草莓兵與服役冷感將持續存在,成為台灣國防與社會觀感的長期隱憂。
相關新聞
威廉、小杰奪金鐘主持人獎卻連爆閃兵!獎項追回?文化部長這麼說
藝人再爆閃兵!陳柏霖、修杰楷被上銬 鄭銘謙說重話:此風不可長
高嘉瑜被盜圖「47歲離異!真心找老公」 本尊怒:詐團真的太囂張
- 記者:nownews
- 更多政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