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溺斃2幼女案!陸配丈夫無業、公婆難伺候 犯前已重度憂鬱

[周刊王CTWANT] 簡姓陸配去年於碧潭溺斃自己的2名女兒,台北地院由國民法官參與審理,並持續密集審理3日,今(10月29日)為第2日審理。下午由簡女的精神鑑定、量型鑑定召集人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吳佳慶出庭作證。吳醫師表示,簡女犯行前就患有重度憂鬱症,若非在此情境下犯案的可能性也會降低,並認為簡女仍有復歸社會的可能性。
吳佳慶表示,簡女自左眼失明以後,就已經有重度憂鬱症的症狀,返台以後更因為經濟問題、婆媳衝突、高壓環境等導致重度憂鬱症的情況沒有改善的跡象。考量到簡女過去的沒有前科,且沒有反社會人格,願意從事高勞動性的工作,服刑經驗可以達到警示,認為簡女仍有復歸社會的可能性。
吳醫師表示,簡女返台後生活基本上是兩點一線,除了接送小孩上下學,還要去市場買菜、整理家中的環境以及煮飯,當簡女的辯護律師蕭奕弘向吳醫師問道簡女返台後的生活,「是否每天都圍繞著白家的生活打轉」,吳醫師也點頭表示「是」。
此外,簡女在返台後幾乎沒有拓展社交網絡,過去曾有新住民單位打電話來詢問簡女是否要參加閩南語課程時,白男認為沒有必要而拒絕。而簡女的公婆根據小姑的說法,相處起來也不容易,不僅對生活環境要求高,對看不過的事情也會直接說出來,因此對簡女一家搬回台灣後,就預見雙方應該會有衝突發生。
而簡女一家還在上海時,曾自創護膚品牌獲利可以達到每個月20萬至30萬的人民幣,但白男則沒有工作,透過股票的短線買賣來賺錢,但卻是賠多賺少,甚至曾多次使用簡女的名字進行小額貸款,且簡女的存款、帳戶由白男全權管理,簡女則對自己的存款不太了解,因此對於吃穿用度的開銷時常感到焦慮。
吳醫師認為,簡女情緒低落、食慾下降、易怒且失眠,加上與家庭成員相處頻頻有狀況,導致其負面認知傾向日益嚴重,斷定簡女在案發當下存有自殺念頭,且也有在過程中出現自殺行為。而在案發以後,也有極度後悔的狀況,甚至多次出現女兒走入潭中等畫面,明顯為創傷症候群的現象。
此外,吳醫師指出,此案可能為「特殊場景偶發事件」,當天簡女先後和白男、公婆發生爭執,本沒有企圖有自殺或殺人行為的簡女,因偶然看到步道旁有個缺口時,萌生出自殺的想法。吳醫師也說,罹患重度憂鬱症對本案有間接上的影響,若簡女沒有憂鬱症,或是沒有看到碧潭的缺口,應該就不會有本案發生。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社會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