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無味難察覺!致命米酵菌酸常出現在「這9種食物」 中毒高峰期5月至10月

無色、無味難察覺!致命米酵菌酸常出現在「這9種食物」 中毒高峰期5月至10月
營養師程涵宇警示,致命的致命米酵菌酸常出現在腸粉、河粉、米線、久泡木耳、涼皮等9種食物中。(示意圖/翻攝搜狐網)

[周刊王CTWANT] 台北市遠百信義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案釀2死5命危,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時,初步推斷為「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釀禍。營養師程涵宇在臉書發文提醒,米酵菌酸可能會出現在腸粉、河粉、米線、久泡木耳、涼皮等9種食物中,無臭、無味又耐高溫,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針對米酵菌酸解毒。

程涵宇表示,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有著極高死亡率,且1至1.5毫克的劑量就可能致命,報告的症狀包括胃腸道和神經系統症狀,重症患者會出現肝臟和腎臟等多個器官衰竭。亞洲和非洲曾報告多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主要與變質或發酵食品有關。

米酵菌酸最常出現在腸粉、河粉、米線、濕米粉、濕冬粉、久泡木耳、久泡銀耳、涼皮、發酵玉米麵等9類食物中;容易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主要有4大類,變質澱粉類產品(糯米、小米、高粱米、馬鈴薯粉等)、變質的新鮮銀耳、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玉米、椰子製品。

程涵宇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難以靠加熱去除,即使用120度加熱一小時,毒性也依然存在,且目前沒有針對米酵菌酸解毒的特效藥。倘若食物遭到米酵菌酸汙染,由於其無臭無味的特性,食物依然擁有正常的外觀、氣味與味道,因此難以分辨。

程涵宇提醒,米酵菌酸中毒大多數發生在溫暖的月份,其中95%發生在5月至10月;發生高峰月份為7月。接觸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後潛伏期為1到10個小時,主要影響器官為肝臟、大腦和腎臟。倘若有人因為米酵菌酸而導致食物中毒,可能的症狀包括不適、頭暈、嗜睡、出汗過多、心悸、腹痛、嘔吐、腹瀉、血便、少尿、血尿等,患者檢查期間的發現包括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黃疸和四肢僵硬、嗜睡、譫妄、休克、昏迷和死亡。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