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檢察官」引社會關注!「性別不安」非穿著打扮 是生理與自我認同顯著不一致

「最美檢察官」引社會關注!「性別不安」非穿著打扮 是生理與自我認同顯著不一致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2023年新北地檢署陳漢章檢察官公開跨性別身份,這位被稱為「最美檢察官」的司法官員與妻子雪兒共同出版回憶錄,分享他們在婚姻關係中的心路歷程。樂樂的故事引發社會關注,也讓更多人開始認識「性別不安」這個醫學名詞。根據台灣同志諮詢熱線2023年的調查,超過3成跨性別者因為公共空間缺乏友善設施而選擇憋尿,顯示這個族群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真實困境。


醫學解析「性別不安」並非單純喜歡異性服裝 是生理與自我認同的顯著不一致


樂樂檢察官是從小就對女性裝扮有興趣,卻因為社會壓力和家庭期待而長期壓抑。直到在京都留學期間,他才首次體驗全天以女性身份生活的自在感受,這段經歷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真正的性別認同,並在返台後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透過專業評估確認自己的狀態。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小兒心智科陳長聖醫師表示「性別不安」並非單純喜歡異性服裝。美國精神醫學會的DSM-5診斷標準指出,這是指個人對被指定的性別(生理性別)與經驗性別(自我認同之性別)感到顯著不一致,並且因為這樣的不一致,感到顯著心理苦惱、或社交、學業等重要領域功能減損,且持續至少6個月。


有些人從兒童期就有這樣的感受,但也有許多人到青春期或成年後才意識到。他/她們可能強烈厭惡自己的性器官,或是強烈偏好不是自己指定性別的衣著。


性別不安治療新趨勢!醫推「真實生活體驗」助自我探索 台灣已設性別友善門診


在西歐和美國統計,性別不安的盛行率在0.001%到0.002%之間。當他/她們能夠活出自己想要的性別,不安的症狀就會改善,也因此許多性別不安的人會尋求「性別肯認治療」,包括荷爾蒙療法、或是性別肯認手術等。在接受治療前,須接受完整評估,確認個案的知情同意能力、是否有除了性別不安以外的精神科疾患、以及是否有性別肯認治療的禁忌症。


對於有性別認同疑惑的人,在評估期間,陳長聖醫師建議可以先嘗試以認同的性別身份生活一段時間,觀察自己的感受變化。這種稱為「真實生活體驗」的過程,能幫助當事人更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目前台灣已有多家醫療院所設立性別友善門診,提供從心理諮商、荷爾蒙治療到手術轉介的完整服務,讓需要的人能獲得適當的醫療支持。


跨性別荷爾蒙治療須知!醫示警:肌肉量恐降5%至10% 需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


跨性別者在醫療轉換過程中會經歷多重生理變化。陳長聖醫師以荷爾蒙治療為例,接受女性荷爾蒙的跨性別女性,肌肉量會明顯減少,根據內分泌學會的臨床指南,肌肉質量平均會下降百分之五到十,骨質密度也可能受到影響。因此接受荷爾蒙治療的人需要定期回診監測健康狀況,並適度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等問題。


此外,心理健康的照顧同樣重要。陳長聖醫師指出跨性別者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比例較高,這與長期承受社會壓力、面對歧視,以及缺乏支持系統密切相關。除了醫療層面的協助,家人的理解與陪伴往往是跨性別者最關鍵的支持力量。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腎好人不老!網友推8大「護腎食物」 幫你顧好你的腎
▸愛吃炸物恐增焦慮、憂鬱風險! 研究證實:油炸食物與心理健康存在關聯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