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只是小事?嚴重可能高血壓、中風、性功能障礙不容忽視

打呼只是小事?嚴重可能高血壓、中風、性功能障礙不容忽視

你是否曾經早上醒來還是覺得累?或總是在開會、看電視時莫名入睡?甚至被枕邊人抱怨打呼聲太大、卻中途沒聲音?小心,這些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警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廷碩表示,睡眠呼吸中止不只會打呼,更可能讓人「無聲中斷氣」,對全身健康造成全面影響。

打呼≠睡眠呼吸中止?關鍵在「完全沒聲音」的那一刻

張廷碩解釋,並不是每個打呼的人都有呼吸中止,但幾乎所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病人都會打呼。關鍵差別在於:「打呼代表氣流還有通過,而呼吸中止則是氣流完全中斷,連聲音都沒有。」

有些人打到一半沒聲音,反而是最危險的時刻,因為那代表完全阻塞,血氧會迅速下降,甚至可能比正常人少一半。

扁桃腺、舌頭、懸壅垂 結構異常讓你「悶」整晚

張廷碩指出,造成阻塞的原因多半來自上呼吸道構造問題,包括:

  • 扁桃腺過大
  • 懸壅垂(俗稱小舌頭)肥厚
  • 舌頭過大或肌肉鬆弛往後塌陷
  • 鼻塞、鼻中膈彎曲等

這些結構問題白天沒事,睡著後因為肌肉放鬆,就容易造成呼吸道狹窄甚至完全堵住。

睡不好只是開端?恐引爆三高、中風與性功能障礙

別再以為打呼只是困擾別人。張廷碩說:「睡眠呼吸中止會導致高血壓難以控制、增加糖尿病與血脂異常的風險,是典型代謝症候群的成因之一。」

還可能導致:

  • 荷爾蒙失衡導致性功能障礙
  • 心肌梗塞與中風機率提高2至3倍
  • 記憶力衰退、精神不集中

最常是「被枕邊人拖來看診」該看哪一科?怎麼確診?

張廷碩說許多病人其實自覺睡得很好,都是因為吵到另一半才來就醫。有些甚至因為吵到分房、談離婚。多數病人其實是被枕邊人「拎來看診」,自己反而沒有意識到問題嚴重。張廷碩建議,如果患者對手術有所顧慮,可能會先選擇胸腔內科、神經內科或身心科就診;而若病人希望了解是否需要手術,或已知可能是結構問題,也會直接來耳鼻喉科。」

他也補充,不同科別對治療的建議方向會略有差異,因此建議病人依自身症狀、需求與對手術的接受度,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就診科別。

檢查流程:

  • 理學檢查:觀察扁桃腺、鼻塞、舌頭大小、下巴後縮等。
  • 睡眠檢查:病人需在醫院睡一晚,由專人觀察全晚的腦波、血氧、呼吸等數據。

結構問題怎麼看?「睡眠內視鏡」讓阻塞部位現形

一般內視鏡在清醒時無法真實還原睡眠狀況,因此張廷碩會安排睡眠內視鏡,透過靜脈麻醉,病人進入睡眠狀態後從鼻腔伸入細管觀察呼吸道阻塞狀況。

這個檢查可幫助醫師判斷哪些人適合手術、哪些不適合、是否需改變原本治療方案。但目前尚未納入健保,費用約6-7千元。

張廷碩也提醒,手術並不是萬能的選項。有些阻塞位置如口咽部是環狀結構,很難靠手術完全打通;有些部位更因為是重要構造,無法動刀。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切,有時候即使處理兩三個地方,還是會因其他部位無法手術而無法完全改善。

因此,手術通常不會是第一線,而是留給無法使用呼吸器、或保守治療無效者的備案。張廷碩強調,要先試保守治療,如果真的不行,再來評估手術的可能與成功率。

側睡、止鼾貼片有幫助?醫師親授日常緩解小撇步

張廷碩指出,有些人平躺時呼吸中止次數遠高於側睡,若經檢查證實,可嘗試側睡,但不是每個人側睡都有效,建議先做過睡眠檢查再判斷。

他也分享一些病人曾用的奇招,像有些人背後綁網球,就是為了不讓自己正躺,不過真的太辛苦,病人絕對不會想長期綁那種奇怪的東西。

另一類做法是止鼾貼片或托下巴的止鼾帶,幫助防止嘴巴打開。張廷碩說雖然這些輔助工具看起來有點滑稽,但確實有科學證據其實可以試試看。


打呼只是小事?嚴重可能高血壓、中風、性功能障礙不容忽視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打呼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治療、日常照顧、呼吸器挑選一次詳解!

睡覺打呼突然中斷?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 中風、失智風險倍增!

睡眠不好讓心血管風險增加!呼吸中止症就像用強心針不斷刺激心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