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視力不良率逾 6 成,散瞳驗光揭假性近視真相,及早掌握精確視力

隨著 3C 產品普及,兒童近視問題正以驚人速度蔓延。教育部最新 113 學年度國小學生健康檢查結果顯示,視力不良率隨年級增加而提高,國小六年級視力不良率已超過 6 成,且越早近視,日後越可能成為高度近視者,增加視網膜剝離、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風險。專家呼籲家長應善用醫療資源,讓孩子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專業視力檢查,其中「散瞳驗光」是掌握真實度數、預防誤判的關鍵步驟。
兒童近視 3 大高峰期,越早近視越可能演變高度近視
國健署資料顯示,幼兒園大班升小一、小ㄧ升小二、小六升七年級是兒童發生近視的 3 大高峰,且年紀越小就近視,將來越有可能演變成高度近視,因此除學校例行的視力檢查外,也建議家長每年帶孩子前往眼科進行完整專業檢查,包括散瞳前後驗光、裸視視力、最佳矯正視力及裂隙燈檢查,以便醫師提供個別化矯治與用眼衛教建議。
以臺北市為例,自 102 年起推行「國小學童高度近視防治服務」,提供設籍或就讀市內國小的學童一年一次免費專業檢查,並自 113 年起擴大至學齡前兒童,為視力篩檢疑似異常的兒童 1 次免費視力複檢,協助家長掌握孩子視力變化。
台大醫院眼科部主任王一中也提醒,兒童的眼睛睫狀肌調節力強,容易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肌肉緊繃,導致檢測時出現假性近視,故視力檢查時需借助散瞳劑放鬆睫狀肌、放大瞳孔,排除調節干擾,使驗光結果更準確。
戶外活動與良好用眼習慣,有效守護視力
除了規律檢查外,根據國健署兒童視力保健介入計劃結果指出,每週進行超過 11 小時戶外活動的學童,近視發生機率可減少 55%;每日日照時間超過 200 分鐘,也能降低近半近視風險。王一中說明,在寬、廣、遠的戶外環境,能讓眼睛睫狀肌放鬆,且自然光能刺激視網膜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軸增長,減少近距離用眼帶來的影響。
護眼密碼 853240(幫我刪惡視力)
- 睡足 8 小時
- 每日 5 蔬果
- 保持 3 個直角正確坐姿:靠椅背;腰挺直;腳掌、小腿、大腿、身軀接近直角 90 度
- 每天戶外活動 2 小時
- 少看 4 種螢幕(電腦、電視、電玩、手機)
- 遵守用眼 30 分鐘、休息 10 分鐘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台大醫院眼科部主任王一中
延伸閱讀:
- 記者:周佩怡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