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沙啞竟是罹癌徵兆!醫示警食道癌分成2種:這種常合併下咽癌
48歲張先生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年初出現喉嚨異物感與吞嚥不順,本以為只是發炎,至耳鼻喉科檢查卻發現下咽部有腫瘤。進一步胃鏡檢查又在食道中、下段發現癌變,經切片確診為「鱗狀細胞癌」,並已合併淋巴轉移,為第3期食道癌合併第4期下咽癌。後續,醫師透過過胸腔鏡、腹腔鏡執行微創次全食道切除手術,術後僅需定期以藥物治療追蹤。
食道癌初期多無症狀
喉嚨不適儘快就醫
食道癌初期多無症狀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洪嘉聰指出,食道癌分為腺癌與鱗狀細胞癌兩種,前者與胃食道逆流相關,常發生於下段或胃交界處;後者則多見於食道中段,由刺激性物質引起細胞病變,且因食道與下咽位置相近,有約5%機率合併發生癌症。
洪嘉聰一步說明,食道癌初期多無症狀,隨腫瘤擴大將會出現吞嚥困難、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或體重下降,若未予以治療會侵犯周邊器官或淋巴。根據臨床數據,食道癌第1期5年存活率可達7~9成,第2期約4~6成,第3期降至2~4成,第4期低於5%,因此早期發現是治療關鍵。
食道癌該如何診斷?洪嘉聰表示,胃鏡檢查是診斷食道癌最常見的方法,可直接觀察腫瘤並切片確認,並搭配電腦斷層、全身骨掃描、腦部磁振造影、全身正子攝影評估轉移情形。
洪嘉聰進一步表示,食道癌治療會依期別與病灶範圍調整方式,以手術切除為優先考量。傳統開胸手術需於胸腹開15~20公分大傷口,易併發肺炎;若合併下咽癌,可能得進一步施行全喉切除與永久氣切,造成語音、進食與呼吸功能的永久改變。
現今微創技術則可透過胸腔鏡、腹腔鏡完成,僅需胸腹數個1~2公分的小切口,並於頸部開4至5公分切口進行胃管上拉與頸部食道縫合重建,術後恢復較快;但畢竟是切除縫合手術,部分病人會在術後出現滲漏或狹窄情形,須再接受擴張治療改善進食情況。
喉嚨不適儘快就醫
洪嘉聰提醒,喉嚨不適應儘快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時間。民眾平常應避免菸、酒、檳榔,少吃煙燻、香腸等加工食品與過熱湯品,減少長期刺激,降低罹患食道癌風險。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優活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