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白化與海星爆發 澳洲大堡礁珊瑚覆蓋率創39年最大損失
澳洲珊瑚長期監測報告指出,受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風暴、棘冠海星等因素影響,大堡礁的硬珊瑚覆蓋率大幅下降,三個區中有兩個創下39年來最嚴重下滑紀錄。

南區最嚴重 減少1/3珊瑚
大堡礁位在昆士蘭海岸,綿延約2300公里,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的自然遺產名錄。因珊瑚白化的威脅,曾兩度處於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單的邊緣。在努力復育下,2022年有兩個區域的珊瑚覆蓋面積均創下新高。
但在2024年,大堡礁再度面臨嚴重的珊瑚白化。澳洲海洋科學院(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AIMS)8月發布長期監測報告,發現三大區均呈現明顯下降,其中兩個創下有觀測紀錄以來最大降幅。
AIMS監測大堡礁的珊瑚生態長達39年,他們將大堡礁分北中南三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北區珊瑚覆蓋率從40%降至30%,減少近1/4,創有紀錄以來最大降幅,但覆蓋率仍在長期平均值之上。
中區的降幅為14%,相對和緩。最嚴重的南區減少30.6%,是有紀錄以來最大降幅。

幸而過去兩三年間,大堡礁的珊瑚覆蓋率處於高點,所以雖然跌幅驚人,整體而言,仍處於長期的平均水準。然而,波動幅度過大,也非好現象。
AIMS長期監測計畫主管艾斯理(Mike Emslie)表示,過去珊瑚覆蓋率的變動相對和緩,近幾年卻發現,覆蓋率在短時間內從歷史最高值變到最低值,波動幅度變大,反映出大堡礁的珊瑚生態系正處於壓力之下。
暖化、氣旋與棘冠海星交互影響
2024年全球發生第四次的大規模珊瑚白化,近84%的珊瑚礁區受到影響,大堡礁則發生2016 年以來第五次大規模珊瑚白化。珊瑚白化不代表死亡,但可能因此變弱,容易染病。若熱逆境(heat stress)持續,珊瑚還是會陸續死亡。
AIMS指出,這次珊瑚死亡主因是去年的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不過,珊瑚白化區域與死亡區域大致吻合,但還是有例外。熱帶氣旋與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俗稱魔鬼海星)爆發都造成影響。
2023年12月,熱帶氣旋賈斯伯(Jasper)襲擊澳洲東部,近岸的海域淡水增加,部分珊瑚因而死亡。棘冠海星以珊瑚為食,一隻海星每年可「吃」掉6平方公尺的珊瑚。2025年,研究團隊在大堡礁南區與北區均發現棘冠海星爆發,加劇珊瑚危機。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羅億庭 編譯;陳文姿 審校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