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心臟衰竭病人 台北慈濟醫療團隊助重啟新生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57歲的周先生十多年前曾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手術,卻自行中斷抗血小板藥物多年;日前他出現喘不過氣,延誤就醫後被轉送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檢查發現三條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心臟功能僅剩20%,合併肺積水與左心室5公分大血栓,為重度心臟衰竭。



重度心臟衰竭病人 台北慈濟醫療團隊助重啟新生
圖/台北慈濟醫院楊凱文醫師看診示意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與楊凱文醫師帶領醫療團隊,先替病人放置暫時性左心室輔助器(LVAD),以穩定血液循環,之後進行與血栓清除,並以人工補片重建心臟壁;為了讓病人能返家等待心臟移植,團隊又替換為長效型左心室輔助器。


不料術中突發右心功能惡化,醫師緊急加裝右心室輔助器(RVAD),並採取「開胸延後關閉」方式,以降低術後出血風險,待病況逐漸穩定,醫師在第三次手術中移除右心輔助器並閉胸;最終,周先生順利等到合適捐贈者,並由諶大中主任完成心臟移植,平安出院。


醫療團隊表示,心臟衰竭是心臟無法有效輸出血液供應全身的重要器官,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下肢水腫、胸悶與極度疲憊,主要成因多為冠狀動脈疾病、長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壓、瓣膜疾病或心肌病變;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心室擴大、肺積水,甚至產生血栓,一旦脫落進入腦部或其他器官,將引發中風或栓塞,危及性命。


楊凱文指出,周先生因長期停用抗血小板藥物,導致心臟血管再度狹窄甚至完全阻塞,進而引發大範圍心肌缺血與壞死,提醒曾接受心臟支架手術的患者,務必遵照醫囑長期服藥,以避免血栓形成與血管再狹窄;此外,若出現喘、胸悶、心跳不規則或下肢水腫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醫療團隊強調,對於末期心臟衰竭病人而言,心臟移植是最後的救命選項;然而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透過左心室與右心室輔助器、心臟外科手術以及跨專業團隊的整合照護,病人仍能爭取到等待移植的寶貴時間,這不僅展現醫療專業,也讓病人與家屬看見重啟人生的希望。


更多引新聞報導
乳癌患者化療後神經病變 慈濟rTMS新療法助擺脫長痛
罹罕見肺蛋白沉積症 台北慈濟全肺灌洗術助重拾順暢呼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