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學校到台灣部落:超越教育策劃馬禮遜學校服務學習、扎根在地

【記者 鄭瑞芳/台中 報導】當教育走出教室,學習才真正開始!超越教育於11月17日至21日,為深具服務精神的馬禮遜學校台中分校與高雄分校策劃三大學習旅程,透過「服務學習」與「文化探索」,將源自國際的教育理念深耕台灣本土。馬禮遜學校選擇與超越教育合作,正是看中其課程設計能精準契合學校「實踐信仰價值、服務社會」的教育精髓。 營隊引領學生超越教室,前進獨居長者家屋、偏鄉部落與文化現場,在真實的社會場景中,將知識轉化為帶得走的生命體悟與社會責任感!
服務學習與品格教育:從馬禮遜學校到社會的實踐場域
此次的教育實踐深植於1960年代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倡的「經驗教育」理念,這一理念至今仍在全球範圍內發揮重要作用。超越教育創辦人John Stephenson表示:「我們相信,最深刻的學習來自於『真實的相遇』,我們的營隊讓學生親手觸摸社會的脈動,並從中培養同理心與行動力。特別是與馬禮遜學校的合作,讓這些行動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服務意義。」
中台灣服務學習:從同理心到實踐行動
|在馬禮遜台中分校的委託下,超越教育為Grade 11(高中二年級)的15位學生規劃了為期五天(11/17-11/21)的深度服務學習營。服務行程涵蓋多元面向。在苗栗,同學們前進華山基金會,協助獨居長輩們進行居家環境清潔,用雙手為長者打造更舒適安全的生活空間。在台中達觀部落與「深耕德瑪汶協會」合作,學生們不僅參與長者共餐的烹煮與分裝,更親手製作健走杖、協助部落建築粉刷與環境整理,並擔任國小學童的課輔伴讀,從食、住、行到教育,全方位地為部落注入新活力。
營隊最終站來到私立聖家啟智中心,學生們以真誠的互動,陪伴中心學員參與課程活動,並一同整理周遭環境,在歡笑與協作中,展現了接納與共融的美好價值。
南台灣雙軌學習:服務與文化的雙向探索
為馬禮遜高雄分校量身定制的「雙軌學習方案」同樣精彩。由15名Grade 11學生組成的服務學習營隊,於11月17日至21日,深入恆春半島的多個角落。在恆春基督教醫院,學生們協助獨居長輩們進行居家環境清潔,並支援醫院義賣活動,將所得全數投入長者照護專案,以實際行動轉化為溫暖的關懷。隊伍隨後前進旭海村老幼服務站,親手為當地的老人與孩童製作早餐,並透過陪伴傳遞溫暖。此外,學生們也於鵝鑾鼻日照中心陪伴長者進行課程活動,在互動中譜寫跨世代的溫馨樂章。
同步於11月19日至22日,另一支由25位Grade 7(國中一年級)學生組成的文化體驗營隊,則前進屏東縣泰武鄉平和社區發展協會。學生們沉浸於排灣族文化中,透過與部落學童及居民的深度互動,親身參與當地的語言、生活與社區活動,進行了一場深具意義的文化對話,實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學習精神。

▲馬禮遜高雄分校學生協助彩繪社區環境。
學習成效的真實觀察
來自馬禮遜台中分校的帶隊老師分享:「我們見證了學生的轉變。他們從最初的羞澀,到後來能主動與人交流;在粉刷達觀部落社區空間時,互相討論如何用色彩為社區注入活力。在與獨居長者的互動中,學生不僅學會體貼他人需求,更親身體會這些服務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高雄分校老師也指出:「超越教育的課程設計,讓兩個年級的學生獲得截然不同卻同樣寶貴的養分。11年級學生在服務中深化對社會責任的理解,真切參與弱勢家庭的幫助;7年級學生則在部落文化沉浸中,激發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這樣的專業分層設計,使服務學習精神能在不同年齡層中生根發芽。」
超越教育與馬禮遜學校:以服務學習推動全人教育
超越教育創辦人John Stephenson強調:「超越教育與馬禮遜學校的合作,核心目標是透過服務學習推動以價值觀為導向的全人教育。每一次的服務學習,不僅是實踐服務社會的品格教育,也是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帶著關懷心服務他人的寶貴機會。」
此次合作不僅成功地結合了服務學習與品格教育,也為台灣教育界樹立了良好的典範,讓學生們不僅具備知識力,更具備內化優良價值的品格力,成為未來的社會人才。(照片記者鄭瑞芳翻攝)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