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自然資本力量 勤業眾信:TNFD助企業化風險為機會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轉型服務團隊今(27)日偕同永續發展目標聯盟(ASDGs)舉辦「Enhance Nature-Positive!自然正成長跨界解方」研討會,聚焦治理、策略與創新,將自然風險轉化為成長動能,協助企業在永續新賽局中脫穎而出。勤業眾信《加速淨零:亞太地區氣候政策的關鍵機會》報告(Accelerating Net-Zero: Critical Opportunities in Asia Pacific's Climate Policy)指出,若欲實現永續目標,唯有透過政策的介入與明確政策,才有助於相關技術的加速擴展與市場管理。勤業眾信建議,企業應及早從治理機制、策略規畫到風險評估等全方面布局,並前瞻性思考產品、生產與服務的因應或轉型方向,讓自然風險管理成為打造韌性、創造新價值的關鍵。
TNFD引領企業轉型 資料治理與跨界合作成關鍵
隨著自然正成長成為全球永續轉型的核心方向,多數企業於自然風險管理議題上卻仍處於探索階段,如何找到合適的轉型途徑,是當前亟需解決的課題。
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負責人李介文表示,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不僅有助於提升社會安全與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能力,更是維繫經濟活動長期存續的關鍵基礎。企業若要辨識營運與自然的關係,可依循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框架,盤點營運據點與價值鏈對自然資源的依賴、衝擊、風險與機會,並為國際永續標準委員會(ISSB)預定推動自然議題的揭露需求預作準備。同時,透過產官學合作,推動自然風險策略與落地的生態保育作為,展現企業對土地的永續責任。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進一步分享,自然風險管理已是企業轉型關鍵,唯有明確界定自身營運所涵蓋的自然議題,善用數據資料並建立完善的自然資本管理架構,方能在永續變局中持續創造競爭力。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張岱說明,台灣雖非《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仍積極推動以「國土生態綠網」為核心的自然治理,自2018年起盤點44處關注區與45條保育軸帶,並建構TBIA平台,整合16個跨機關與民間資源,提供企業自然揭露與相關財務風險評估的重要資料基礎,公私協力推動棲地復育與物種保育,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
從資本引流到場域實踐 驅動自然正成長
從資金運作、場域實踐到機制推動,自然正成長的需求與動能正快速形成,推動各界積極參與,打造自然與經濟並進的永續模式。
M.I.H.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合夥人嚴心雋指出,從商業與資本角度評估自然正成長投資,首先需掌握與自然生態最相關的核心利害關係人。以第一性原理視角切入,所有自然議題最終指向「空氣、水與土地」三大資源,其維護與開採方式將深刻影響產業供應鏈的永續性,若缺乏穩定原料或水源,企業便無法長期運作;因此,企業本身就是最依賴、也最需關注自然變化的利害關係人。進一步,企業在思考自然正成長投資時,需先識別可協助管理與改善自然風險的科技工具並依業務情境導入,其主要包括測量分析、修復重建與適應性科技;此外,若能結合商業投資、催化資本與CSR慈善資本等多元資金組合,將能促成更廣泛的自然正成長生態系發展。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署長王成機分享,國家公園署以「Team國家公園」理念結合「其他有效在地保育措施」(OECM),串聯從河川源頭至濕地、海岸與海洋的完整生態廊帶。迄今已完成51件逾百公頃的物種保育與復育案例,並透過濕地標章及「向海致敬」政策,將保育與地方創生、環境教育結合,提升全民參與度;未來將提出「國家公園、濕地、海岸管理」三大施政白皮書,並規畫中長程計畫與預算,盼企業界持續響應。
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陳脩文表示,為響應國發會淨零十二項關鍵戰略,證交所與碳交所今年啟動「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以氣候行動、社區參與和生態保育三大面向,打造本土自然碳匯示範案例。2026年將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合作推出「森林碳匯專案實務課程」,助力培育國內綠領碳匯人才,促進以自然為本的淨零解方。
從揭露到實踐 前瞻布局再造新價值
自然風險治理正從「合規揭露」邁向「主動創造價值」的新階段,企業不僅要辨識風險,更要及早行動並掌握轉型機會,讓自然議題真正融入營運核心。
中華電信經營規劃處協理胡仲華以科技助力永續發展為題,分享中華電信相關實務經驗,包含攜手專業夥伴率先導入TNFD科學方法識別自然風險,承諾2030年達成淨正向影響與無淨毀林,並透過5G結合AIoT落實生態保育,成功提升35%黑面琵鷺來台數量。在面對極端氣候挑戰,中華電信以「海、陸、星、空」多層備援網路強化韌性,升級全台基礎建設,並期許與各界共創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未來。
台達電子企業永續處經理楊曼瑜指出,台達從自身碳排減量出發,並攜手價值鏈夥伴共同推動低碳轉型;在自然資本保育方面,台達依循國際框架鑑別並揭露自然相關衝擊依賴及風險機會,為有效降低再生電力採購帶來的潛在負面衝擊,建立再生電力盡職調查方法學,並完成案場試行評估。
家樂福永續長暨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表示,零售通路在推動生物多樣性與食物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從石虎友善香蕉、非籠飼雞蛋,到成立「永續i聯盟」,家樂福以通路力量串聯供應端、消費者與在地社群,同時讓沒有發聲權的動植物也能被納入供應鏈考量。蘇小真提到,永續必須扎根於本業才能真正產生影響,家樂福作為食物轉型的領導者,以「健康一體」理念兼顧人、環境與動物平衡,並讓消費者的每一次選擇,都成為促進自然正成長的動能。
在全球自然議題快速升溫的此刻,企業若能及早佈局,即能在轉型浪潮中占得先機。勤業眾信將持續攜手各界深化自然議題管理,提供從策略設定、治理架構、財務揭露到溝通應對的全方位服務,並將永續目標與財會標準銜接,助力企業在提升永續透明度的同時,更強化資本市場對其自然治理的信任,邁向人與自然共榮的永續新時代。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27 16:55:57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