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是什麼?
文壇是什麼呢?
文壇大約就像武俠小說裡的「江湖」一樣,聽起來很抽象,您大可以說一句「文壇在哪裡?」然後把它給丟到一邊去。不過,文壇終究是由作家、讀者、評論者、學者、出版人、編輯、各種官方、私人藝文協會、文學獎評審等等組成的;從現實面來說,文壇便是環繞著文學這一範疇的名利場,有其運作的方式與潛規則,有公平與不公平的地方,有既得利益者,也有不見經傳的平凡人物,有好人也一定有壞人。對作家而言, 只要出了書成了名,再怎麼不在乎或清心寡欲的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得被迫在當中獲得位置,因為決定這一切的是名利場本身。
當然,文學獎是文壇裡頭小得不得了的一部份,如果一一得去在乎的話,再多的熱情與堅持都會被消磨殆盡。比方說,最近討論頗為熱烈的「抄襲」或「創意挪用」事件,文章既已得獎刊登必須接受公評,由讀者自行判斷,但無論經過再怎麼縝密的文學理論分析,卻不會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誰對誰錯或許有比較客觀的標準,但在這個名利場裡,並不會依此標準最終得到一個天真無邪、黑白分明的結果,因此您可以看到,這段日子以來,類似的事情有哪一件產生了真正的影響?知名作家仍然擁有其大量讀者,沒有名氣的寫作者則飽受過多的傷害,而被抄襲的人依然無辜透頂。
又比方說諾貝爾文學獎,無疑是這個場域裡最受重視,具有最多利益的獎項,於是參與評審者擁有最大權力,當他們選出艾莉絲.孟若做為2013年得主時,大部份的人都覺得孟若實至名歸,不過若是選了村上春樹、菲利普.羅斯、湯瑪斯.品瓊、米蘭.昆德拉、唐.德里羅等等,您覺得會減損孟若身為當代偉大作家的一絲價值嗎?我的意思是說,我們也許會多買或少買一本得主的作品,但我想並不會有人因此動搖了自己熱愛的作家名單。再讓我們想像一個最誇張的狀況,若將這群諾貝爾獎評審運來台灣評選文學獎,您覺得會有什麼天差地別的決定,以致於撼動了台灣文壇嗎?並不會這樣的,因為文學獎畢竟只是文壇這個名利場裡,一個乍看之下比較有邏輯的、簡單易懂的選擇機制而已,對一個作家來說,除了應得的榮譽與金錢之外,實在不該變成文學創作的指標,無論是在內容、風格或是目的。
如果只是愛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根本也不用管文壇是什麼,如果真的想成為作家,還是可以選擇要跟這場域保持多麼親密或疏遠的關係,並不是一定要完全被其吞噬才行。千萬別搞錯了,是艾莉絲.孟若、大江健三郎、海明威、葉慈、帕慕克等人榮耀了諾貝爾獎,並不是諾貝爾獎榮耀了他們,而且是因為有村上春樹、湯瑪斯.品瓊、菲利普.羅斯、米蘭.昆德拉等,諾貝爾獎才勉強值得我們期待開獎,那些機制什麼的一點重要性也沒有。有世界各地偉大作家在的地方,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別搞錯了,否則什麼文壇什麼的,一點也不重要。
王聰威
小說家、現任聯合文學總編輯。1972年生,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獎、中時開卷好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金鼎獎入圍、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等。著有《作家日常》、《師身》、《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
文壇大約就像武俠小說裡的「江湖」一樣,聽起來很抽象,您大可以說一句「文壇在哪裡?」然後把它給丟到一邊去。不過,文壇終究是由作家、讀者、評論者、學者、出版人、編輯、各種官方、私人藝文協會、文學獎評審等等組成的;從現實面來說,文壇便是環繞著文學這一範疇的名利場,有其運作的方式與潛規則,有公平與不公平的地方,有既得利益者,也有不見經傳的平凡人物,有好人也一定有壞人。對作家而言, 只要出了書成了名,再怎麼不在乎或清心寡欲的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得被迫在當中獲得位置,因為決定這一切的是名利場本身。
當然,文學獎是文壇裡頭小得不得了的一部份,如果一一得去在乎的話,再多的熱情與堅持都會被消磨殆盡。比方說,最近討論頗為熱烈的「抄襲」或「創意挪用」事件,文章既已得獎刊登必須接受公評,由讀者自行判斷,但無論經過再怎麼縝密的文學理論分析,卻不會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誰對誰錯或許有比較客觀的標準,但在這個名利場裡,並不會依此標準最終得到一個天真無邪、黑白分明的結果,因此您可以看到,這段日子以來,類似的事情有哪一件產生了真正的影響?知名作家仍然擁有其大量讀者,沒有名氣的寫作者則飽受過多的傷害,而被抄襲的人依然無辜透頂。
又比方說諾貝爾文學獎,無疑是這個場域裡最受重視,具有最多利益的獎項,於是參與評審者擁有最大權力,當他們選出艾莉絲.孟若做為2013年得主時,大部份的人都覺得孟若實至名歸,不過若是選了村上春樹、菲利普.羅斯、湯瑪斯.品瓊、米蘭.昆德拉、唐.德里羅等等,您覺得會減損孟若身為當代偉大作家的一絲價值嗎?我的意思是說,我們也許會多買或少買一本得主的作品,但我想並不會有人因此動搖了自己熱愛的作家名單。再讓我們想像一個最誇張的狀況,若將這群諾貝爾獎評審運來台灣評選文學獎,您覺得會有什麼天差地別的決定,以致於撼動了台灣文壇嗎?並不會這樣的,因為文學獎畢竟只是文壇這個名利場裡,一個乍看之下比較有邏輯的、簡單易懂的選擇機制而已,對一個作家來說,除了應得的榮譽與金錢之外,實在不該變成文學創作的指標,無論是在內容、風格或是目的。
如果只是愛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根本也不用管文壇是什麼,如果真的想成為作家,還是可以選擇要跟這場域保持多麼親密或疏遠的關係,並不是一定要完全被其吞噬才行。千萬別搞錯了,是艾莉絲.孟若、大江健三郎、海明威、葉慈、帕慕克等人榮耀了諾貝爾獎,並不是諾貝爾獎榮耀了他們,而且是因為有村上春樹、湯瑪斯.品瓊、菲利普.羅斯、米蘭.昆德拉等,諾貝爾獎才勉強值得我們期待開獎,那些機制什麼的一點重要性也沒有。有世界各地偉大作家在的地方,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別搞錯了,否則什麼文壇什麼的,一點也不重要。
王聰威
小說家、現任聯合文學總編輯。1972年生,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獎、中時開卷好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金鼎獎入圍、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等。著有《作家日常》、《師身》、《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