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衛福部健保署長 李伯璋

「叨我尚嘸驚死,這時存(台語)敢來錄節目講這敏感議題」,去(二○二○)年五月才摘除一顆腎臟的健保署長李伯璋,在健保費調漲之際應邀到【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接受黃秀玲教授專訪,一走進攝影棚就中氣十足地說。不過,他馬上又接著說,人在公門好修行,做了對的事,就能造福千萬民眾且留下好名聲,遠勝過一切。

李伯璋是外科名醫,二○一六年接掌衛福部健保署長時也是成功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同時擔任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從醫界、學界投入官場,成為首位「純醫師」署長,上任當時他曾表示,自己所抱持的健保改革信念,是以不調漲保費為終極目標,一切以節省不必要的醫療浪費為最高原則。

然而從二○一七年起,健保連續三年收支出現短絀,安全準備金已快枯竭,喊了半年的調漲健保費終成定局。除了保費調漲,國人關心的其他議題包括部份負擔是否調高、旅外國人的停復保規定及部分高收入人士從第六類加保等,是否也會調整?傳播全方位健康與保險資訊與知識的【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特別邀請李伯璋親自為全國觀眾說分明。



健保費調漲議題 是政務官墳場?
健保從一九九四年開辦至今,只調漲過二次健保費率,但過去只要碰觸到調高健保費,往往就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因此漲保費幾乎成了歷任衛生署長、衛福部長不敢碰觸的禁忌。有人就因此說,漲健保費議題是學者與政治人物的舞台,但卻可能是政務官的墳場。

對此,李伯璋首先表示他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他說對的事就該勇敢去做。同時他也提到懂的人就知道健保其實沒有虧不虧損的問題,而是要從收支面的管理來看,在支出的部分,政府每年會隨著人口老化、醫療科技進步及物價上漲等因素調整預算,收入面則是來自民眾所交的保費及雇主和政府負擔的部分。但這幾年,靠著四.六九%的費率及補充保費收進來的金額與醫療支出已經產生明顯落差,雖然有累積的安全準備基金墊付,但若準備金水位低於法定標準即一個月保險給付總額,依法必須調整費率,否則收支就會失衡。

至於是否每年醫療支出的費用都要成長?不同背景的人看法或許不一樣,醫界會認為需要更多的經費加以運用,但民眾可能覺得沒有必要性,對此,李伯璋表示,持平來說真正要提供民眾好的醫療照顧,仍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只是資源應該要好好充分利用,才不至於產生血汗醫院的情況,他認為這是民眾和醫界必須取得平衡的點。

過多不必要檢查 恐有輻射過量問題
健保醫療支出的總額預算年年調漲,二○一八年是六千八百五十億元,才過了二年時間,今年已調高到七千八百億元,醫療費用不斷成長固然是趨勢,但不可否認,一些醫院採購高端儀器設備,在未能充份運用、無法快速回收成本的情況下,極可能產生浮報健保及濫用檢查的情事。

對此,李伯璋表示,他是醫學臨床實務工作出身,所以看法與論述常跟一般學者或專家有些落差。他說很多醫院採購核磁共震與電腦斷層等,若沒有使用就沒有收入,加上新的儀器又很快推出,所以就會找一些理由要病人自費使用或申報健保。「這是人性的問題,免費醫療大家都不會珍惜,就像許多人拿了藥,自己當起醫師,一天要吃三次的只吃一次,剩下一大堆藥都浪費掉,這些藥都要很多錢的,」李伯璋心疼地說。

對於重覆或過度使用電腦斷層造影或核磁造影的檢查,李伯璋表示,民眾做檢查因為是醫師下的診斷,是否需要健保署也無權置喙,但其實很多時候檢查結果都是Negative(無異常發現),雖然有人質疑說「沒做怎會知道結果?」但對於這樣的現象,李伯璋認為還是人性的問題。

「民眾到底有沒有想過,做這些檢查讓自己吃進多少輻射劑量?進口日本核食大家如此抗拒,卻對檢查可能產生的輻射不在意,也難怪台灣罹癌人數一直降不下來,這方面的管理真的很重要。」不過李伯璋這樣的說法也遭到X光科醫師的質疑,所以他接著補充表示,高風險的人是有檢查的必要,但對於低風險的民眾,應該要有別的方式做診斷才對。

推動分級醫療 減少健保資源浪費
此外,大量做檢查的結果,健保費用成長就很可觀,但在總額預算固定之下,點數增加會使得點值下降,而醫院為了增加收入就又繼續衝量,如此一來就會導致惡性循環。李伯璋接著話鋒一轉表示「為了控制醫療費用,過去健保署給醫院很多壓力,但很多醫院院長、教授都跟我反應,民眾使用健保的狀況也應該要好好管理,」也就是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的問題,他表示在日本、韓國民眾共同負擔(Copayment)的金額都很高,台灣卻一直很低,很多外國人都說台灣拿藥怎麼這麼便宜,最高才二百元(目前藥品部分負擔金額最高二○○元),而做檢驗、檢查也都不必花錢。

「該給民眾好的福利一定要做到,但不必要的浪費也一定要控制,雖然浪費很難定義,還是要想辦法克服。」其中,「分級醫療」就是李伯璋最想更努力推動的措施。有些民眾常有「大醫院比小醫院好」、「打針打點滴比吃藥有效」、「多逛幾家醫院、多看幾個醫生,病好得比較快」等錯誤觀念,而分級醫療就是建立「有病先到診所看,住院、手術或急重診才到大醫院」,李伯璋說,如此一來大型醫院才能做好「急、重、難、罕」病患的照護,與醫學人才教學、訓練及研究的角色,而小型醫院鼓勵朝社區化、專科化醫療與特殊醫療照護(如長期照護)等工作。如果大醫院的醫師忙著看小病,就沒時間做研究,未來對整個台灣醫療水準的提升,也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不過,因為過去健保沒有就醫的限制,要讓民眾願意這樣做,李伯璋認為建置好醫療資訊系統很重要,讓到基層醫療院所就醫的民眾,也能看到他在大醫院做的電腦斷層或檢驗報告等,並落實去執行,如此一來分級醫療就能逐漸獲得民眾的信任。

當被問到今年增加二百七十幾億的費用預算,對民眾的就醫權益有哪些影響,是否增加一些特殊給付或服務項目時,李伯璋沒有正面回答,但卻直白的說「說實在的,我們常找一些有的沒有的名目好增加一些費用,這在我內心裡一直都很痛,但若能夠正向循環,把一些不必要的浪費杜絕掉,讓這些重覆拿藥、濫檢或虛報浮報的錢,回到總額預算以提高點值,努力付出的醫護人員就能得到更好的報酬。」

質量兼具的支付方式 讓健保體質更健康
檢視健保的財務,當然就要一併檢討健保的支付方式,雖然已透過總額預算控制年度的費用,但不同的支付方式,除了會引導不同的醫療模式,更會影響整個健保的醫療效益。

在健保支付方式中,除了論量計酬外,也針對幾項慢性疾病推出論質計酬方案,關於論質支付的成效,李伯璋表示醫療團隊不僅是醫師,還包括護理人員與個案管理師,譬如糖尿病或癌症,除了醫師看病下診斷外,衛教也很重要,如果每個個案的管理師也能獲得健保給付,醫師照顧的品質就會提升。他說「雖然依服務量付費是最公平,但相對來講若品質好的話,服務的結果就會變得有效率。雖然已經朝著這方面在做,但腳步要更快。」

李伯璋接著提到,過去他在成大醫院做器官移植時,當時成大的院長很有眼光,除了開刀外,還增設一個「移植協調師」的員額,是當時全台灣第一個設有這樣專職編制的醫院。他說,協調師不但協助器捐勸募,術後門診時也幫忙整理資料,使得醫院服務的量能變得非常亮麗。

「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務實面對人性的原因,除了健保原有的給付外,我們也想辦法提供更多資源給表現好的人,像最近跟台大前校長楊泮池教授就共同規劃,透過健保的數據,找出癌症照顧做得好的醫院及醫師,按不同的癌症譬如肺癌、肝癌、胃癌等,邀請他們一起共同分組討論,分享成功經驗,希望能讓未來的醫療品質更理想。」李伯璋這樣期許著。

出國停復保 第六類加保問題如何解?
對於民眾非常關心在意的旅外國人短期停復保問題,尤其在幾樁藝人出國罵台灣,回國享健保的事件之後,這部分未來是否會調整?「停復保是一個大學問,或許很多民眾也不完全了解,」李伯璋說這可分為「出國停保」跟「除籍退保」兩種情況。

目前民眾若出國超過六個月可選擇停保,回國後只要辦理復保並繳納保費,立即享有醫療給付。若是出國超過二年或戶籍遷出國外,依《健保法》規定就要退保。退保後,若返國恢復戶籍,在二年內恢復者,自設籍日恢復健保,若是超過二年的話,就必須等六個月後,才可以加保。

「其實這些人用的醫療支出與所繳的保費差距不大,但少數人的言行社會觀感真的很不好。不過,多數僑民對台灣還是很有向心力的,前一陣子僑委會副主委也來署裡討論,看這部分該怎麼做可以更公平,也避免僑民被汙名化。」李伯璋表示,未來可能朝廢止停復保的規定(只要符合資格都一律要加保,繳納保險費)或只要回國設戶籍一律等六個月或補繳出國期間最多五年的健保費才可以加保,這兩大方向調整。

至於有些高收入者以第六類身分加健保享受低廉保費,不但社會觀感差也不符合公平正義,「是呀,還有夫妻分別擔任A、B兩公司負責人,卻都不以負責人身份保,而是改以另一公司員工身份加保,實在很離譜。」現在電腦很強,加上大數據的幫忙,李伯璋表示,未來這樣的情況都會被揪出,應該可以改善很多。

漲多漲少各有考量 錢花刀口才是重點
對於二代健保上路時,曾提出要將繳費依據從「個人總所得」改為「家戶總所得」一事,未來還會實施嗎?李伯璋表示,因為財稅體制的問題,民眾沒有所得稅資料的比率很高,健保署曾用家戶總所得算過,結果算出來的保費收入反而更少,因此,考量當前財稅體制未有明顯改變,短期內直接推家戶總所得制,恐面臨困難,因此仍會持續蒐集專家學者意見,希望能在兼顧負擔公平性、執行面可行性與財源穩定性下,建構更完善的健保制度。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到底健保費率最終拍板定案的會是多少?李伯璋表示各種版本所帶來的影響,包括對民眾、企業主,以及醫療單位等都做了評估,提供給衛福部長參考,最終還是由部長跟行政院長報告討論後做決定。

不過,健保的收支是連動的,除了收入面外,也要考慮如何讓醫界能獲得合理給付,避免醫護人員過度辛勞,因為這樣最終受益的還是民眾。「要讓台灣醫療更進步,就像部長說的也要有投資,不過,最最重要的,還是如何避免浪費並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李伯璋最後仍不忘他上任當時所抱持的健保改革初衷。

李伯璋的保險與對保險的看法
因為病患的先生是三商美邦人壽的業務員,主動向他招攬,所以李伯璋早在民國78、79年就陸續買了一些人身保險,包括住院醫療險與癌症險等。去(2020)年5月他手術摘除右腎住院七天,這些保險剛好都派上用場,「雖然健保的照顧已經很完整,但商業保險的給付也能提供一些幫忙」李伯璋對於自己的業務員及壽險公司的服務感到十分滿意。

不過他也表示,由於健保無法包山包海,若能透過商業保險給付讓民眾不至於負擔太大,固然很好,但是保險公司的商品設計也應該多考量民眾的需求,看如何跟健保搭配,健保已經給付的部分就可以不必再提供。譬如之前在急診待滿幾個小時就提供給付,或化療必須住院才理賠等規定,李伯璋認為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對於最近很夯的醫療特材或一些癌症用藥,因為比較新比較貴健保財務吃不下,這部分若能透過商業保險提供支援,民眾就會非常有感,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這樣的保險才有意義。

為了讓商業保險能與健保有更好的搭配,充分發揮保險的功能,之前李伯璋還親自拜訪金管會溝通意見。對於號稱「有卡就賠」的重大傷病險,金管會也因此要求壽險業者要重新定義理賠條件,必須與健保重大傷病卡脫勾。對此,李伯璋也順道提及因為健保重大傷病卡的效期,從永久、5年、3年、2年、1年、3個月到42天都有,有些短期狀況還可能回復,因此他建議若能考量不同期限與狀況,給予不同額度的理賠應該會更合理。

「保險是蠻專業,業務員應該誠實的說明清楚,用語越單純越好,不是列了一堆文字好像告知說明都做得很好,其實沒有幾個人能搞清楚,大多數民眾都是到了出事才知道保的險能不能賠,」李伯璋語重心長地期許保險業在這部分能做得更好。

對於近期鬧上媒體版面,某壽險公司的一位保戶因癌症併發肺炎身故,防癌險理賠遭拒一案,李伯璋就認為,理賠條件雖是依條款規定,但是保險公司應該多考量民眾的感受,「假如不是詐欺,應儘量從寬認定,才是更有人性的關懷!」他說。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1-2月號(385/386期合刊)現代保險雜誌,或請訂閱現代保險雜誌(http://www.rmim.com.tw/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