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這裡,就不想回去了!把台灣推向美麗的故事

在台灣,不少在地藝術、文史工作與社區營造者,大膽打破慣例,用創新代替守舊,用行動藝術代替大興土木。結果,環境因美學而改善,台灣愈來愈美麗。

《天下雜誌》正在用呼籲「走一條不同的路,把台灣推向美麗」,慶祝創刊30週年。

《康健》雜誌最近也造訪了三個「把台灣推向美麗」的案例:位在雲林台西鄉一座破敗的漁村、嘉義大林鎮一個人口不及200人的小農村,以及高雄市橋頭區停擺多年老舊廢棄的糖廠。因為這些把台灣推向美麗的行動,藝術文化的介入,讓每個角落都發生了屬於當地獨特的故事,並與在地居民產生強烈連結,提升了生活素質。

文化藝術必須貼近真實生活,否則就變成博物館的陳列品,它不是有錢人或藝術家的專利,也不是走進美術館才能看到,更不需要遠渡重洋出國尋找,而是一般市井小民都可參與的日常活動,在自家社區巷弄裡就有。

人對土地的感情是推動社區營造的基本動力。國外有很多殘破社區敗部復活、死而復生的例子,譬如,美國最老的城市之一費城,曾經到處都是亂塗鴉,後因推動藝術介入空間的計劃,在舊建築牆壁畫上壁畫、公共空間放置雕塑等,激起了當地居民的共識,產生正面效應,使得費城不但成為社區改造成功的標竿,也為當地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生活美學就像吃飯喝水,既尋常又必要,是民生基本必需品,也是內化的生活態度。借用德國藝術家波伊頓的一句話:「人人都可成為環境藝術家,也都懷有推動社會改革的理想。」推開住家大門,有意識地種一棵樹、植一株草、點一盞燈,都能讓生活美感升級。

過完端午節,季節開始進入盛夏,嘉義大林鎮稻子已接近成熟飽滿收割階段;台西海口漁村沿海養殖的鮮蚵特別肥美可口;高雄市橋頭區糖廠蟬鳴響徹不絕於耳……。「一旦來到這裡,就知道自己回不去(城市)了,」在嘉義大林鎮經營民宿的律師劉炯意語意深長說道。

走過三個美麗台灣的角落,我發現「一部份的自己」竟被留置在那裡,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一幅景象,竟是最後離開高雄橋頭區「白屋」的那天傍晚,人稱「蔣公」的藝術工作者蔣耀賢,站在他的院子裡高舉著雙手和4隻狗兒戲耍玩樂的畫面。
雖然只是過客,總有一天我會想重回那種溫馨與感動。


<故事一>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
八國聯軍塗鴉,再造台西新視界
這是一座漁村?還是國際藝術村?以上皆是。

初到雲林縣台西鄉海北社區的外地人,恐怕都得要先來一段視覺震撼教育。當地許多住戶人家的牆面都被漆得五顏六色,而且各有各的主題,包括日本的櫻花、西班牙的勇士與玫瑰、中國的牡丹花,還有荷蘭婚禮喜宴、韓國新郎新娘以及各國童話故事等,令人目不暇給。

從4年前開始,海北社區進行一項彩繪民宅計劃,發動國際青年志工利用寒、暑假到這個漁村幫忙畫牆面,在地有47戶參與,還有當地的警察局、鄉長宿舍也來參一腳,一共畫了137面牆,加起來總長度為1182公尺。(完整內文請見《康健雜誌》152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7600 )


延伸閱讀:
單車行》台東池上,三種不同等級的單車之旅!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366

單車行》台東田園,穿越綠色隧道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4187

單車行》花東看海!遠眺七星潭最美的弧線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4183

古調新玩》台南府城單車路線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4803

夏季自由行》跟著《海角七號》遊屏東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4989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http://www.commonhealth.com.tw/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