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運動 深層效益可觀
漢寶德:培養美感 有助提升國家競爭力
藝術家扮演著融合及美感貢獻的角色,與民眾一起從事藝術活動與設置;不但有效改善公共環境,也讓民眾在接觸創作的同時,對美感價值有了進一步的琢磨與養成。
8月15日,位於宜蘭市的鄂王社區號召社區居民與來賓百人協力樹立地標,並請各傳統藝師現身展現技藝絕活,現場好不熱鬧;同時,也利用這個機會發表了今年社區藝師與藝術家的各項創作歷程。
鄂王社區 營造藝文廊道
宜蘭市的鄂王社區「西鄉情藝」藝術計畫是在全國60多個團體激烈競爭下,脫穎而出獲得文建會的補助。該計畫結合當地傳統藝師群與年輕當代藝術家,共同創作,協力創造具地方特色的環境景觀。
「鄂王社區」位於宜蘭市舊時西門所在,傳統藝師雲集,以前宜蘭多位重量級的「頭師」皆出自於該地。唯現在市場的改變,此傳統工藝舞台沒落,社區少數匠師依然苦力經營,傳承薪火,有鑑於此,社區協會這幾年來認真思索如何延續這項傳統工藝,進而恢復自己的歷史記憶,重建社區文化的核心價值。此次「西鄉情藝」藝術計畫,就是在藝術家和社區藝師、社區居民通力合作下,營造一百米的藝術文化廊道,展現社區的豐厚歷史與生活美學價值。
藝術家與社區匠師花耗半年完成社區地標,作為社區的精神意象,高五米櫸木結構,以傳統榫接工法與造形製作,由藝術家陳世強、陳士鉅設計,社區藝師陳清耀(大木)、李弘仁(錫藝)、蔡榮興(木雕)、曾文章(車花)、黃清喜(油漆)等人合作完成。活動期間特別號召社區居民與來賓百人協力樹立地標,為此次活動壓軸,留下美好見證。
社區居民與藝術家相互合作
由於鄂王社區與藝術家的相互合作與信任,共同營造公共空間新價值,這樣的過程就是一種「生活美學」的展現。文建會生活美學運動理念推動小組召集人漢寶德教授表示「美感價值」對國家競爭力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就像義大利的產業並不特別突出,但義大利就是靠它的美感、它的設計,讓它的產品行銷全世界;此外,他也表示,「美感價值」對個人生活來說也非常重要,培養個人的美感素養,可以讓個人的精神生活找到寄託,更豐富生活與心靈的內涵。
美感教育要長遠走下去
因此大約從30年前,漢寶德教授就提出美感教育的理念,希望藉由教育部的教學系統,推廣美學教育,就跟學數學或語文一樣,美感教育也是藉由學習而來的,要長遠的走下去,才能看到效果。
漢寶德認為,在這樣的推廣下,藝術家可以扮演著融合及美感貢獻的角色,以藝術貼近生活,與民眾一起從事藝術活動與設置;不但具體有效改善目前美感品質低落的公共環境,期望民眾在接觸藝術家的詮釋與創作的同時,對美感價值有了進一步的琢磨與養成。
台灣美感故事
正要遍地開花
文建會提升地方視覺美感方案,鼓勵各縣市政府重視轄內視覺美感之提升,已將進入收成的階段,「鄂王社區」的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他們透過「跨領域」的相互串連,讓藝術行為已不再侷限在單一物件的操作,因此在嘉義新港的交趾陶藝術也可以成為妝點家園的壁畫;在新竹也能藉由藝術,讓米粉產業賦予新的生活美感;在花蓮也有一群藝術家利用海天一色從事裝置藝術。所謂的生活美學把藝術的視野拉長了,它可以擺在有空調的美術館、也有可能出現在曬得到太陽的街頭巷尾,美感經驗的價值可以透過藝術家的神來之手,為社會人情與環境倫理的一種啟發,這些都是「藝術介入空間」所可能帶來的深層社會效益。
現在,台灣從南到北,從鄉村到海邊,許許多多的「美感故事」正在上演,並形成許多正向的循環力量,激發更多的創作動能,美化更多的生活空間。難怪,也讓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會發現:「我家更漂亮」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9月號-第389期】
藝術家扮演著融合及美感貢獻的角色,與民眾一起從事藝術活動與設置;不但有效改善公共環境,也讓民眾在接觸創作的同時,對美感價值有了進一步的琢磨與養成。
8月15日,位於宜蘭市的鄂王社區號召社區居民與來賓百人協力樹立地標,並請各傳統藝師現身展現技藝絕活,現場好不熱鬧;同時,也利用這個機會發表了今年社區藝師與藝術家的各項創作歷程。
鄂王社區 營造藝文廊道
宜蘭市的鄂王社區「西鄉情藝」藝術計畫是在全國60多個團體激烈競爭下,脫穎而出獲得文建會的補助。該計畫結合當地傳統藝師群與年輕當代藝術家,共同創作,協力創造具地方特色的環境景觀。
「鄂王社區」位於宜蘭市舊時西門所在,傳統藝師雲集,以前宜蘭多位重量級的「頭師」皆出自於該地。唯現在市場的改變,此傳統工藝舞台沒落,社區少數匠師依然苦力經營,傳承薪火,有鑑於此,社區協會這幾年來認真思索如何延續這項傳統工藝,進而恢復自己的歷史記憶,重建社區文化的核心價值。此次「西鄉情藝」藝術計畫,就是在藝術家和社區藝師、社區居民通力合作下,營造一百米的藝術文化廊道,展現社區的豐厚歷史與生活美學價值。
藝術家與社區匠師花耗半年完成社區地標,作為社區的精神意象,高五米櫸木結構,以傳統榫接工法與造形製作,由藝術家陳世強、陳士鉅設計,社區藝師陳清耀(大木)、李弘仁(錫藝)、蔡榮興(木雕)、曾文章(車花)、黃清喜(油漆)等人合作完成。活動期間特別號召社區居民與來賓百人協力樹立地標,為此次活動壓軸,留下美好見證。
社區居民與藝術家相互合作
由於鄂王社區與藝術家的相互合作與信任,共同營造公共空間新價值,這樣的過程就是一種「生活美學」的展現。文建會生活美學運動理念推動小組召集人漢寶德教授表示「美感價值」對國家競爭力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就像義大利的產業並不特別突出,但義大利就是靠它的美感、它的設計,讓它的產品行銷全世界;此外,他也表示,「美感價值」對個人生活來說也非常重要,培養個人的美感素養,可以讓個人的精神生活找到寄託,更豐富生活與心靈的內涵。
美感教育要長遠走下去
因此大約從30年前,漢寶德教授就提出美感教育的理念,希望藉由教育部的教學系統,推廣美學教育,就跟學數學或語文一樣,美感教育也是藉由學習而來的,要長遠的走下去,才能看到效果。
漢寶德認為,在這樣的推廣下,藝術家可以扮演著融合及美感貢獻的角色,以藝術貼近生活,與民眾一起從事藝術活動與設置;不但具體有效改善目前美感品質低落的公共環境,期望民眾在接觸藝術家的詮釋與創作的同時,對美感價值有了進一步的琢磨與養成。
台灣美感故事
正要遍地開花
文建會提升地方視覺美感方案,鼓勵各縣市政府重視轄內視覺美感之提升,已將進入收成的階段,「鄂王社區」的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他們透過「跨領域」的相互串連,讓藝術行為已不再侷限在單一物件的操作,因此在嘉義新港的交趾陶藝術也可以成為妝點家園的壁畫;在新竹也能藉由藝術,讓米粉產業賦予新的生活美感;在花蓮也有一群藝術家利用海天一色從事裝置藝術。所謂的生活美學把藝術的視野拉長了,它可以擺在有空調的美術館、也有可能出現在曬得到太陽的街頭巷尾,美感經驗的價值可以透過藝術家的神來之手,為社會人情與環境倫理的一種啟發,這些都是「藝術介入空間」所可能帶來的深層社會效益。
現在,台灣從南到北,從鄉村到海邊,許許多多的「美感故事」正在上演,並形成許多正向的循環力量,激發更多的創作動能,美化更多的生活空間。難怪,也讓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會發現:「我家更漂亮」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9月號-第3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