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瑞春醬油 獲選金馬60伴手好禮
醬油,是烹調美食不可或缺的要角,每個會開伙的家庭都備有二罐以上的醬油,在熱炒、醃滷、燉煮、蘸醬等不同用途上,增添色、香、味。清領時期,台灣人慣以黑豆釀製醬油,日人治台期間,才引入黃豆製醬油與工業化生產,這也大大改變台灣的醬油文化。
台灣醬油史:黑豆、黃豆醬油並存
據台灣省商會聯合會醬油小組統計,二戰後,醬油工廠遍布全台,共有411家。原料有黃豆,也有黑豆;製造方法有手工釀造,也有水解黃豆胺基酸的做法,甚至混合二者而成。目前全台知名家用醬油、同時也是商用醬油主要供應商,均為黃豆製醬油。
然而,黑豆釀製醬油有種天然香味,與水解黃豆胺基酸味道不同,尤其在滷東西之時,差異更大。雲林縣西螺鎮因水質、日照等優良條件,手工釀造黑豆醬油有獨特甘甜味,取名「壺底油」或「蔭油」,擁有一票死忠愛好者。西螺老牌「瑞春醬油」在第三代負責人鍾朱洪拍板下,放棄黃豆醬油,全力打造台灣黑豆醬油第一品牌。
財經節目主持人、《財訊》社長謝金河曾說,希望西螺醬油有朝一日能像龜甲萬醬油行銷全球。但隨著大環境的改變,目前所剩家數並不多。守在西螺的瑞春醬油營業超過百年,目前由第四代接棒,依舊守著祖輩傳統,但在研發創新與電商鏖戰中,他們從未缺席。
一頁辛酸史:西螺名產強渡濁水溪
瑞春醬油創立於1921年,日本殖民政府開始以「懷柔政策」統治台灣,藝文活動逐日興盛,西螺商業活動相當活絡。根據副總經理鍾政達在戶政機關查到的紀錄,1927年,第一代創辦人、曾祖父鍾琴已是「瑞春醬油工廠廠長」,應是已打下相當的基礎。
鍾政達記得,小時候跟長輩送醬油到斗六,往往在莿桐就被民眾攔車買完醬油,只能返回工廠載運第二批,「每次都要跑二趟,才到得了斗六。」
在雲林被秒殺的醬油,在北部各大超市卻都買不到。2003年鍾政達進入家族事業後,立刻著手準備上架各大通路。「100家通路的上架費用是20萬,二個產品有二個條碼,共要40萬。」瑞春是西螺三大醬油品牌之一(另二大品牌是丸莊醬油及大同醬油),他的提案立刻遭到父親反對。
為了讓自家醬油可以渡過濁水溪,鍾政達自掏腰包布局北部通路、參展、在台北希望廣場擺攤,「瑞春在雲林很有名,但我們不懂行銷,上架通路後也賣不出去。」一百多萬的存款數年間僅餘千元,伴隨他南來北往的一條牛仔褲縫縫補補,還捨不得丟。
他不死心,再試購物台通路,又邀請知名作家吳淡如代言,新開發的松露醬油透過名人代言,銷售量竟占全公司業績15%,為他們打開行銷全台的大門,從此無往不利。
力爭上游:從「梅蘭竹菊」醬油到金馬60時尚伴手禮
從第一代創業開始,瑞春在百年間面臨原物料管控、戰爭、現代化工廠的引進,還有食品安全規定的變動,如:竹篩改為白鐵盤、柴燒改為天然氣、布袋覆蓋熟豆改為蒸汽管加熱、手工裝瓶改為自動化。要存活下來,除了產品極受歡迎,也倚賴掌舵者的心胸與長遠布局。
瑞春第三代負責人鍾朱洪,曾任雲林醬類公會理事長、台灣省醬類公會理事,見多識廣,保留了傳統釀造流程,也引進自動化流程。察覺到社會富裕後的送禮需求,他將醬油分為梅、蘭、竹、菊四個等級,日常炒菜使用菊級醬油,送人則購買竹級以上,並推出禮盒包裝,提升醬油在民眾心中的地位。
瑞春第四代么弟鍾政衛,3歲就跟著媽媽林淑媛(現任董事長)進出發酵室,不遑多讓,也研發出不少新口味,如:松露、紅麴醬油,增加不同烹調風味。2010年,哥哥鍾政達將各種口味醬油包裝為「五虎醬」禮盒,包括黑豆醬油、紅麴醬油膏、白醬油、蒜蓉醬油膏、香菇素蠔油等。他因熱愛《三國演義》,再以張飛、關羽、趙雲、馬超、黃忠等作為不同風味醬油的代表,內裝還附上諸葛亮「八陣圖」,是兄弟攜手打造的代表作。
鍾政達知道很難過父親那一關,「當初還不很流行這種行銷方式」,他因此申請育成中心計畫案,並以此說服父親,「以前還要印DM宣傳,這一、二年,一個過年就賣完了。」3,000份在過年期間銷售一空,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有了這次經驗,「瑞春醬油」與「阿甘薯叔」推出聯名禮盒「春響甘露」,再獲「金馬獎」選為60週年伴手禮,白蔭油代表20歲、30歲是蒜蓉醬油膏、40歲咖啡醬油、50歲洋蔥醬油、60歲茶釀醬油,瓶瓶都有酸甜苦辣的人生意涵,別出心裁,也凸顯瑞春的研發能力。
早早進入電商:官網銷售破千萬
若非生在醬油世家,目前負責網路行銷的鍾政達應是標準宅男,但也因生在鍾家,正好幫助百年老店轉型。2003年他回到雲林第一步,先建立官網,並加入電子商務。當年彩色螢幕手機剛問世不久,手機鏡頭僅有10萬畫素,瑞春官網已可讓消費者玩遊戲,7月上線,年底營業額2萬,隔年7萬,「今年我估計破千萬。」
當年,消費者匯款完畢,需傳真單據到公司,讓會計對帳,倉庫才能出貨,鍾政達到處詢問「虛擬帳號」的設立。虛擬帳號不會個資外洩,消費者也不用報上轉帳帳號後5碼,是當今許多知名公司都會採用的方法。但20年前,沒有銀行知道何謂虛擬帳號,最後是彰化銀行總行資訊室給他肯定回覆。
在網路剛起步的年代,鍾政達靠著《PCHome》雜誌學到最新的電子商務知識,包括虛擬帳號、網站行銷等,「消費者訂貨,24小時內送達,也是學他們的,這會給消費者很棒的體驗。」長輩對電腦完全不了解,他因此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不受阻礙。
「流量在哪,商機就在哪。」因為極早就進入電商領域,PCHome、奇摩、郵政商城等都曾經評估比較。鍾政達分析,PCHome後台介面容易、開通價格僅4位數、提供銷售數據分析,相較於其他電商平台,後台全是程式碼、開通費用高達數十萬,自然更獲消費者青睞。
商場如戰場,即使他對PCHome感情極深,連雜誌訂閱都超過20年,如今他也不得不承認,PCHome上架費偏高,還要抽成;因此,瑞春也在momo、蝦皮陸續開店,銷售量以momo居冠。他透露,近期也將推出瑞春LINE商店購物。
百年老店轉型:不斷定上一代,但要「與時俱進」
「所有簡單的事情,在老店執行起來都變得很複雜。」在電商大獲全勝之時,公司E化卻讓他踢到鐵板,「門市小姐甘願花幾個小時找客戶資料,也不願把資料敲進電腦中建檔。」他經常氣到七竅生煙,只得另聘工讀生建檔,數年後終告完成E化。
當初,他怕弟弟一人面對一群資深員工,難以應付,因此辭掉銀行的鐵飯碗工作,回到雲林共同打拼。他表示,新一代接觸的都是新技術、看的是年輕市場,會有「誰與爭鋒」的錯覺。當初有經銷商提醒他,不要以自己的觀念去斷定上一代,但要「與時俱進」。兄弟合作,一點一滴將現代管理、行銷融入公司之中,「現在門市小姐還會建議我要裝POS機。」
2022年8月,瑞春醬油觀光工廠風光開幕了,占地6,000坪,黑豆蒸煮、製麴、下甕曝晒、裝瓶等過程一覽無遺,戶外2,500只陶缸一字排開,相當壯觀。賣場則陳列著招牌醬油、頂級螺王醬油、梅蘭竹菊醬油、無糖醬油、五虎醬禮盒等,也有黑豆咖啡等周邊商品,經常有機關團體前來參觀。
百年老店的經驗,是揣在懷裡的珍寶,以新時代技術,打開全齡市場,延續企業精神,對瑞春第四代而言,他們已經做到了。瑞春現在也與在地國小、西螺農工合作,希望將上一代的精神毫不保留地傳出去。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50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50期)謝謝!
瑞春醬油總經理鍾政衛(右)擅長研發,副總經理鍾政達(左)擅長行銷,兄弟共同守護百年老店瑞春醬油。謝平平攝影
台灣醬油史:黑豆、黃豆醬油並存
據台灣省商會聯合會醬油小組統計,二戰後,醬油工廠遍布全台,共有411家。原料有黃豆,也有黑豆;製造方法有手工釀造,也有水解黃豆胺基酸的做法,甚至混合二者而成。目前全台知名家用醬油、同時也是商用醬油主要供應商,均為黃豆製醬油。
然而,黑豆釀製醬油有種天然香味,與水解黃豆胺基酸味道不同,尤其在滷東西之時,差異更大。雲林縣西螺鎮因水質、日照等優良條件,手工釀造黑豆醬油有獨特甘甜味,取名「壺底油」或「蔭油」,擁有一票死忠愛好者。西螺老牌「瑞春醬油」在第三代負責人鍾朱洪拍板下,放棄黃豆醬油,全力打造台灣黑豆醬油第一品牌。
財經節目主持人、《財訊》社長謝金河曾說,希望西螺醬油有朝一日能像龜甲萬醬油行銷全球。但隨著大環境的改變,目前所剩家數並不多。守在西螺的瑞春醬油營業超過百年,目前由第四代接棒,依舊守著祖輩傳統,但在研發創新與電商鏖戰中,他們從未缺席。
一頁辛酸史:西螺名產強渡濁水溪
瑞春醬油創立於1921年,日本殖民政府開始以「懷柔政策」統治台灣,藝文活動逐日興盛,西螺商業活動相當活絡。根據副總經理鍾政達在戶政機關查到的紀錄,1927年,第一代創辦人、曾祖父鍾琴已是「瑞春醬油工廠廠長」,應是已打下相當的基礎。
鍾政達記得,小時候跟長輩送醬油到斗六,往往在莿桐就被民眾攔車買完醬油,只能返回工廠載運第二批,「每次都要跑二趟,才到得了斗六。」
在雲林被秒殺的醬油,在北部各大超市卻都買不到。2003年鍾政達進入家族事業後,立刻著手準備上架各大通路。「100家通路的上架費用是20萬,二個產品有二個條碼,共要40萬。」瑞春是西螺三大醬油品牌之一(另二大品牌是丸莊醬油及大同醬油),他的提案立刻遭到父親反對。
為了讓自家醬油可以渡過濁水溪,鍾政達自掏腰包布局北部通路、參展、在台北希望廣場擺攤,「瑞春在雲林很有名,但我們不懂行銷,上架通路後也賣不出去。」一百多萬的存款數年間僅餘千元,伴隨他南來北往的一條牛仔褲縫縫補補,還捨不得丟。
他不死心,再試購物台通路,又邀請知名作家吳淡如代言,新開發的松露醬油透過名人代言,銷售量竟占全公司業績15%,為他們打開行銷全台的大門,從此無往不利。
力爭上游:從「梅蘭竹菊」醬油到金馬60時尚伴手禮
從第一代創業開始,瑞春在百年間面臨原物料管控、戰爭、現代化工廠的引進,還有食品安全規定的變動,如:竹篩改為白鐵盤、柴燒改為天然氣、布袋覆蓋熟豆改為蒸汽管加熱、手工裝瓶改為自動化。要存活下來,除了產品極受歡迎,也倚賴掌舵者的心胸與長遠布局。
瑞春第三代負責人鍾朱洪,曾任雲林醬類公會理事長、台灣省醬類公會理事,見多識廣,保留了傳統釀造流程,也引進自動化流程。察覺到社會富裕後的送禮需求,他將醬油分為梅、蘭、竹、菊四個等級,日常炒菜使用菊級醬油,送人則購買竹級以上,並推出禮盒包裝,提升醬油在民眾心中的地位。
瑞春第四代么弟鍾政衛,3歲就跟著媽媽林淑媛(現任董事長)進出發酵室,不遑多讓,也研發出不少新口味,如:松露、紅麴醬油,增加不同烹調風味。2010年,哥哥鍾政達將各種口味醬油包裝為「五虎醬」禮盒,包括黑豆醬油、紅麴醬油膏、白醬油、蒜蓉醬油膏、香菇素蠔油等。他因熱愛《三國演義》,再以張飛、關羽、趙雲、馬超、黃忠等作為不同風味醬油的代表,內裝還附上諸葛亮「八陣圖」,是兄弟攜手打造的代表作。
鍾政達知道很難過父親那一關,「當初還不很流行這種行銷方式」,他因此申請育成中心計畫案,並以此說服父親,「以前還要印DM宣傳,這一、二年,一個過年就賣完了。」3,000份在過年期間銷售一空,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瑞春醬油、阿甘薯叔推出聯名禮盒「春響甘露」,獲「金馬獎」選為60週年伴手禮。瑞春醬油提供
有了這次經驗,「瑞春醬油」與「阿甘薯叔」推出聯名禮盒「春響甘露」,再獲「金馬獎」選為60週年伴手禮,白蔭油代表20歲、30歲是蒜蓉醬油膏、40歲咖啡醬油、50歲洋蔥醬油、60歲茶釀醬油,瓶瓶都有酸甜苦辣的人生意涵,別出心裁,也凸顯瑞春的研發能力。
早早進入電商:官網銷售破千萬
若非生在醬油世家,目前負責網路行銷的鍾政達應是標準宅男,但也因生在鍾家,正好幫助百年老店轉型。2003年他回到雲林第一步,先建立官網,並加入電子商務。當年彩色螢幕手機剛問世不久,手機鏡頭僅有10萬畫素,瑞春官網已可讓消費者玩遊戲,7月上線,年底營業額2萬,隔年7萬,「今年我估計破千萬。」
當年,消費者匯款完畢,需傳真單據到公司,讓會計對帳,倉庫才能出貨,鍾政達到處詢問「虛擬帳號」的設立。虛擬帳號不會個資外洩,消費者也不用報上轉帳帳號後5碼,是當今許多知名公司都會採用的方法。但20年前,沒有銀行知道何謂虛擬帳號,最後是彰化銀行總行資訊室給他肯定回覆。
在網路剛起步的年代,鍾政達靠著《PCHome》雜誌學到最新的電子商務知識,包括虛擬帳號、網站行銷等,「消費者訂貨,24小時內送達,也是學他們的,這會給消費者很棒的體驗。」長輩對電腦完全不了解,他因此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不受阻礙。
「流量在哪,商機就在哪。」因為極早就進入電商領域,PCHome、奇摩、郵政商城等都曾經評估比較。鍾政達分析,PCHome後台介面容易、開通價格僅4位數、提供銷售數據分析,相較於其他電商平台,後台全是程式碼、開通費用高達數十萬,自然更獲消費者青睞。
商場如戰場,即使他對PCHome感情極深,連雜誌訂閱都超過20年,如今他也不得不承認,PCHome上架費偏高,還要抽成;因此,瑞春也在momo、蝦皮陸續開店,銷售量以momo居冠。他透露,近期也將推出瑞春LINE商店購物。
百年老店轉型:不斷定上一代,但要「與時俱進」
「所有簡單的事情,在老店執行起來都變得很複雜。」在電商大獲全勝之時,公司E化卻讓他踢到鐵板,「門市小姐甘願花幾個小時找客戶資料,也不願把資料敲進電腦中建檔。」他經常氣到七竅生煙,只得另聘工讀生建檔,數年後終告完成E化。
當初,他怕弟弟一人面對一群資深員工,難以應付,因此辭掉銀行的鐵飯碗工作,回到雲林共同打拼。他表示,新一代接觸的都是新技術、看的是年輕市場,會有「誰與爭鋒」的錯覺。當初有經銷商提醒他,不要以自己的觀念去斷定上一代,但要「與時俱進」。兄弟合作,一點一滴將現代管理、行銷融入公司之中,「現在門市小姐還會建議我要裝POS機。」
瑞春擁有全台最大黑豆醬油釀造場地,共有2,500只陶缸,每只陶缸上覆蓋17公斤陶蓋。瑞春醬油提供
2022年8月,瑞春醬油觀光工廠風光開幕了,占地6,000坪,黑豆蒸煮、製麴、下甕曝晒、裝瓶等過程一覽無遺,戶外2,500只陶缸一字排開,相當壯觀。賣場則陳列著招牌醬油、頂級螺王醬油、梅蘭竹菊醬油、無糖醬油、五虎醬禮盒等,也有黑豆咖啡等周邊商品,經常有機關團體前來參觀。
百年老店的經驗,是揣在懷裡的珍寶,以新時代技術,打開全齡市場,延續企業精神,對瑞春第四代而言,他們已經做到了。瑞春現在也與在地國小、西螺農工合作,希望將上一代的精神毫不保留地傳出去。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50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50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