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館長孫維新:物理系出路廣

去年底,科幻片《星際效應》在台熱映,電影描述一個團隊藉由穿越蟲洞尋找適合人類生存星球的冒險故事。電影劇情涵蓋大量物理、科學、星際概念,引發眾多科普論壇討論,蟲洞真的存在於宇宙時光隧道嗎?高維空間真實存在嗎?如果平常沒有涉獵科學知識,或許會對劇情感到一知半解,但若精通物理,一定非常有感!

致力科普推廣與天文研究
「天文物理」是人類基於對宇宙與大自然的好奇所衍生出最古老的科學,同時也是人文氣息最豐富的自然科學。科博館館長孫維新是台灣天文界翹楚,專長領域是活躍星系核與類星體,及星系演化及交互作用。



談及當年念物理系,孫維新說,50多年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激勵很多自然組學生將物理系當作第一志願;後來工學院抬頭,他考大學時物理系變成第5志願,「當時沒想過念物理要做什麼,應該說是物理選擇了我。」

台大畢業後,他到美國留學,專注於天文研究。取得博士後,在美國航空及太空總署NASA做博士後研究,後返台加入中央大學天文研究團隊協助建立鹿林山天文臺、墾丁天文臺。爾後又轉任台大物理系、天文研究所,協助推廣兩岸合作,在青藏高原上建立遠距遙控天文臺。前幾年,他接下科博館館長棒子,不管在哪個位置上,基本工作重點不變,就是科普推廣、科學教育、天文研究。

產業界很缺物理專才
物理的頻譜很廣,從研究宇宙、基本粒子這種真理探索領域,到生物物理的應用,乃至於聲光電磁這類產業領域,都屬物理學範疇。當代物理「次領域」很多,主要分為天文物理、高能物理、固態物理、軟物質物理、光學物理、生物物理等。
孫維新說,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著重於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相互關係。物理是有關大自然規律的知識,物理學家藉由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早年,很多家長會因就業上的顧慮,反對孩子選填物理系。孫維新強調,物理能夠延伸應用的領域很廣,包括光電、半導體、機械等。30年前物理系畢業生面臨就業,相當徬徨,但會告訴自己,「物理系有最堅強的轉行基礎」;30年後,物理人還是會說這句話,但差別是,從前說是悲觀的,現在講是樂觀、充滿希望的,因為產業很缺物理訓練紮實的人才。

科普做得好 人才庫才會大
雖然是基礎科學,但物理系出路一點都不窄,尤其產業環境快速變遷,擁有穩固基礎科學知識的人,才能快速切換於各領域。他歸納物理系的主要出路方向:一是做研究,繼續攻讀碩博士,進入大學教書,或到研究機構工作;其次是走教育路線,例如明道中學校長汪大久就是物理系畢業,曾在業界當工程師,後投身教育的實例;三是進入產業,包括光電、半導體等都很歡迎物理人;再者,可選擇科學教育推廣領域,包括在公部門的科學教育單位,或民間科學教育公司。事實上,科普推廣市場很大,近幾年就有不少網路興起的科普機構。

長年投入科普推廣,孫維新說,過去念物理的人會認為做研究比做科學推廣或從事教育地位高,但教育和推廣是人才培育的關鍵;若能藉由推廣讓更多人認識、喜歡上物理、天文,才能吸納更多好人才。而人才庫夠大,整體科學研究水準才會提升。

保有想像力 很多工作還不存在
在台灣,天文一直不是個熱門領域,但孫維新靠熱情和努力走出一片天。他以自身經驗鼓勵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多一點信心。科系選擇重點是興趣,不要過度從現實考量出發,興趣絕對能帶領人走完整個過程。他不相信生涯規劃,「人生苦短,好玩就好。挑好玩的事,才會有熱情,長期做下去就會有成果。」況且,對現在高中生來說,距離進入職場還有10年,不要用現在去計劃未來;而且很多未來的工作,現在根本不存在,重點是保有「想像力」。

至於大學階段,他建議除了本職學能維持一定水準,最好有多一點跨領域學習,包括數學、語言、科學、閱讀、表達等,都是很基本的能力。此外,他很強調培養「論證」能力;所謂論證,就是在科學主張的形成過程,藉由各種數據、理由、事實、證據,經過推理表達出自己的主張或觀點的能力。

孫維新
現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學歷|台大物理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學博士
經歷|美國航空及太空總署博士後研究員、中央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副教授、台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等

給物理系的小叮嚀
物理範圍很廣,上至宇宙,下至次粒子。產業界聲光電磁的應用也屬物理。
物理系出路不只做研究或當老師,科普教育推廣也很值得物理人投入。
本職學能維持在一定水準,多接觸跨領域知識,並培養論證能力。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2月號(458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