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科技管理職 一輩子也不能放棄技術
現任和碩網通視訊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的黃中于,台大電機系畢業後赴美深造,於南加大取得碩博士學位後,進入位於馬里蘭州知名的通訊衛星實驗室ComSat Labs(Communication Satellite Labs)工作。當時美國與蘇聯正進行太空探險與衛星通訊方面的競爭,整個產業蓬勃發展,但由於工作內容大多牽涉到軍事與國家的戰略機密,因此非美籍人士的雇用和發展,受到層層限制。在美國工作一陣子後,他認為台灣的通訊產業方興未艾,有更大更好的機會,於是毅然回到台灣,希望能貢獻所學,引領產業前進。
黃中于返台後的第一份工作,就進了新竹科學園區,主要是做衛星通信與設備。但是剛開始並不順遂,有遇到與主管經營理念不合的,有遇到派系鬥爭的,也有遇過經營者愛玩財務操作、卻忽略研發技術的,以致於6年換過3家公司。雖然工作不如人意,但由於在每一段經歷中都付出紮實的努力,掌握了軟硬體的技術,也學習了帶領組織團隊,因此後來他被學長沈振來(現為華碩總裁兼CEO)挖角到華碩時,立刻就能上手,帶著手下的7人團隊,在Cable Modem(纜線數據機)領域大顯身手。
黃中于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在草創通訊研發部門時,若非時任研發副總的童子賢(現為和碩董事長),及另一位台大學長程建中(現任和碩總裁兼CEO)的大力協助指導,爭取好的環境及資源,一個草創部門可能就消失了,由此可見在職場上,貴人相助的重要。
克服競業條款與業務障壁
此後短短4年內,黃中于所帶領的團隊,產品銷售量躍居台灣第一。但光鮮亮麗背後的辛苦與壓力,卻鮮少為外人所知。他剛把幾個得力助手找來建構這個部門,旋即被擁有該領域專利技術的大廠,依據禁止競業條款展開提告。還好施崇棠先生(華碩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與公司力挺,請來強大的律師團隊進行辯護,最後訴訟終於和平解決。
再者,纜線數據機產品做出來了,原本賣主機板和電腦、筆電的業務主管,雖然很努力推廣,但由於一時不熟稔通訊產品營運商的行銷手法,以致產品擺在架上根本乏人問津。黃中于只好自己出面與業務主管溝通,並且主動出擊,配合華碩強大的全球行銷網,聯繫電信商、品牌大廠來增加銷售量,之後不但漸入佳境,他也練就了業務推廣的能力。
想晉升主管,管理能力不可缺
對於同樣專攻電機、通訊與軟硬體工程的年輕人,黃中于的建議是,對於自己專業的領域,一定要扎好強大的基本功,即使年資不斷累積,也最好一輩子都不要放棄技術,同時還必須學好管理的本領,才能承擔公司未來擴張後領導部門的責任。
黃中于認為,對於一個技術人才來說,業務與行銷不一定要涉獵,但管理能力卻不可或缺。而當你成為一位部門主管的時候,長久以來對技術的掌握,將能在管理時發揮莫大的功效。一個好的科技公司管理者,唯有懂得技術,才能在未來產品的方向、趨勢與規格上,做出正確的判斷。
因此,黃中于強調,未來升遷後即使再忙碌,都要抽出20%的時間,持續閱讀專業期刊論文與書籍,並且多與工程師及擁有技術的晶片供應商討論技術,以保有對該技術領域的敏銳度,才能將管理品質提升,而且明確掌握產業趨勢。
代工,跟外界想的不一樣
對於目前一股「品牌為王,輕忽代工」的主流氛圍,黃中于也提出他長年在代工界深耕的不同觀察。當初和碩也曾想在數據機領域自創品牌,黃中于親自帶著技術、品質都不輸國外大廠的產品,飛到美國與日本,向當地的電信業者做簡報,但無論再怎麼努力,對方最後還是買了當地國品牌的產品。3年後,黃中于決定不再做品牌,專營代工,成為美日數據機大廠的代工者,反而生意興隆。
他分析,現在做品牌風險實在過大,即便技術好、品質佳,但若市場定位出錯,就會落得全盤皆輸。況且有時候對手太強,真是非戰之罪,以手機業為例,並非其他那些Android手機廠的產品不好,而是iPhone太強,在這樣的態勢底下,做品牌可能全盤皆墨,從事代工反而機會多多,透過強化技術、品質、研發和原料取得,毛利率往往超過品牌公司多年的平均毛利率,還能分散對單一客戶的依賴,確保財務健全和公司發展。
黃中于認為,若還是非常想做品牌,至少先在代工業將技術磨練到爐火純青後,再去自創品牌也不遲。
與其批評同業 不如提升自己
身處高度競爭的科技產業,批評與中傷是少不了的,特別是來自於同業。黃中于認為,與其去講同業的壞話,還不如在自身的技術和良率上提升,那才是最能說服客戶的證明。因為,國外大廠來洽談採購時,一定會貨比三家,若是你批評其他同業,但客戶眼中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結果,將會對你產生疑慮,反而是公司形象上的扣分。
因此和碩的態度,一向是專注本業,提升產品價值,不理會中傷,用中性、理性的態度去答覆客戶的詢問,並且預先做好準備,蒐集市場趨勢和客戶可能會問到的問題,沙盤推演,最終贏得客戶的信任與訂單。
從吃虧經驗中 磨練判斷力
對於職場壓力的排解,黃中于分享了一個自身的故事。他當年還很「菜」的時候,曾經吃過韓國公司的虧,信誓旦旦地要他備料、開生產線,誇口即將下100萬台的訂單,最後居然只要了2,000台,這對公司來說真是莫大的損失。他當時壓力極大,自忖無顏回公司見「江東父老」。公司高層包括童子賢、曾鏘聲(華碩副董事長)、以及施崇棠等人,雖然疾言厲色,但重點還是擺在「能從這次錯誤中學到什麼教訓?」「如何提高判斷力,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這讓黃中于彷彿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也奠定了他日後對待下屬的態度,以及致力營造一個能充分溝通、盡量授權,但有專業能力進行判斷與控管的環境。
找幹部,看的不是學歷
最後,黃中于提醒年輕人,科技公司在篩選人才的時候,針對年輕幹部,台清成交等名校畢業生,因為考試制度的篩選結果,在剛開始的時候的確佔有優勢;但當公司要找10年以上經驗的幹部時,哪個學校畢業的已經不是重點,而是過去10年你在業界的成績,這才是評判的依據。
目前黃中于手下許多優秀的人才,都是專科或者並非排名前端學校的畢業生,他鼓勵大家千萬不要妄自菲薄,進入任何一個職場後,第一階段先累積本職學能,第二階段則要提升管理能力、執行能力、運籌帷幄、溝通協調和互助合作的能力。絕不可妄自尊大,自以為能力出眾,甚至還挑工作做,這樣的人,反而最容易出錯,也最難融入組織,更不可能獲得晉升。若是能有正向的態度,誰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坐上那夢寐以求的位子。
黃中于
現任和碩網通視訊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台大電機學士、南加大衛星通訊博士,早年在美國ComSat Labs精研衛星通訊產品設計,1999年加入華碩,創立網通產品研發部門,協助華碩及和碩在Cable Gateway、STB等ODM代工領域取得世界領導的地位。目前致力於企業級WiFi/EAP及IoT相關產品研發。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2月號(463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黃中于返台後的第一份工作,就進了新竹科學園區,主要是做衛星通信與設備。但是剛開始並不順遂,有遇到與主管經營理念不合的,有遇到派系鬥爭的,也有遇過經營者愛玩財務操作、卻忽略研發技術的,以致於6年換過3家公司。雖然工作不如人意,但由於在每一段經歷中都付出紮實的努力,掌握了軟硬體的技術,也學習了帶領組織團隊,因此後來他被學長沈振來(現為華碩總裁兼CEO)挖角到華碩時,立刻就能上手,帶著手下的7人團隊,在Cable Modem(纜線數據機)領域大顯身手。
黃中于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在草創通訊研發部門時,若非時任研發副總的童子賢(現為和碩董事長),及另一位台大學長程建中(現任和碩總裁兼CEO)的大力協助指導,爭取好的環境及資源,一個草創部門可能就消失了,由此可見在職場上,貴人相助的重要。
黃中于建議科技人,一輩子都不要放棄技術,平常至少抽出20%的時間接觸技術新知,同時還要學好管理的本領,才能承擔公司擴張後領導部門的責任。
克服競業條款與業務障壁
此後短短4年內,黃中于所帶領的團隊,產品銷售量躍居台灣第一。但光鮮亮麗背後的辛苦與壓力,卻鮮少為外人所知。他剛把幾個得力助手找來建構這個部門,旋即被擁有該領域專利技術的大廠,依據禁止競業條款展開提告。還好施崇棠先生(華碩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與公司力挺,請來強大的律師團隊進行辯護,最後訴訟終於和平解決。
再者,纜線數據機產品做出來了,原本賣主機板和電腦、筆電的業務主管,雖然很努力推廣,但由於一時不熟稔通訊產品營運商的行銷手法,以致產品擺在架上根本乏人問津。黃中于只好自己出面與業務主管溝通,並且主動出擊,配合華碩強大的全球行銷網,聯繫電信商、品牌大廠來增加銷售量,之後不但漸入佳境,他也練就了業務推廣的能力。
想晉升主管,管理能力不可缺
對於同樣專攻電機、通訊與軟硬體工程的年輕人,黃中于的建議是,對於自己專業的領域,一定要扎好強大的基本功,即使年資不斷累積,也最好一輩子都不要放棄技術,同時還必須學好管理的本領,才能承擔公司未來擴張後領導部門的責任。
黃中于認為,對於一個技術人才來說,業務與行銷不一定要涉獵,但管理能力卻不可或缺。而當你成為一位部門主管的時候,長久以來對技術的掌握,將能在管理時發揮莫大的功效。一個好的科技公司管理者,唯有懂得技術,才能在未來產品的方向、趨勢與規格上,做出正確的判斷。
因此,黃中于強調,未來升遷後即使再忙碌,都要抽出20%的時間,持續閱讀專業期刊論文與書籍,並且多與工程師及擁有技術的晶片供應商討論技術,以保有對該技術領域的敏銳度,才能將管理品質提升,而且明確掌握產業趨勢。
代工,跟外界想的不一樣
對於目前一股「品牌為王,輕忽代工」的主流氛圍,黃中于也提出他長年在代工界深耕的不同觀察。當初和碩也曾想在數據機領域自創品牌,黃中于親自帶著技術、品質都不輸國外大廠的產品,飛到美國與日本,向當地的電信業者做簡報,但無論再怎麼努力,對方最後還是買了當地國品牌的產品。3年後,黃中于決定不再做品牌,專營代工,成為美日數據機大廠的代工者,反而生意興隆。
他分析,現在做品牌風險實在過大,即便技術好、品質佳,但若市場定位出錯,就會落得全盤皆輸。況且有時候對手太強,真是非戰之罪,以手機業為例,並非其他那些Android手機廠的產品不好,而是iPhone太強,在這樣的態勢底下,做品牌可能全盤皆墨,從事代工反而機會多多,透過強化技術、品質、研發和原料取得,毛利率往往超過品牌公司多年的平均毛利率,還能分散對單一客戶的依賴,確保財務健全和公司發展。
黃中于認為,若還是非常想做品牌,至少先在代工業將技術磨練到爐火純青後,再去自創品牌也不遲。
與其批評同業 不如提升自己
身處高度競爭的科技產業,批評與中傷是少不了的,特別是來自於同業。黃中于認為,與其去講同業的壞話,還不如在自身的技術和良率上提升,那才是最能說服客戶的證明。因為,國外大廠來洽談採購時,一定會貨比三家,若是你批評其他同業,但客戶眼中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結果,將會對你產生疑慮,反而是公司形象上的扣分。
因此和碩的態度,一向是專注本業,提升產品價值,不理會中傷,用中性、理性的態度去答覆客戶的詢問,並且預先做好準備,蒐集市場趨勢和客戶可能會問到的問題,沙盤推演,最終贏得客戶的信任與訂單。
從吃虧經驗中 磨練判斷力
對於職場壓力的排解,黃中于分享了一個自身的故事。他當年還很「菜」的時候,曾經吃過韓國公司的虧,信誓旦旦地要他備料、開生產線,誇口即將下100萬台的訂單,最後居然只要了2,000台,這對公司來說真是莫大的損失。他當時壓力極大,自忖無顏回公司見「江東父老」。公司高層包括童子賢、曾鏘聲(華碩副董事長)、以及施崇棠等人,雖然疾言厲色,但重點還是擺在「能從這次錯誤中學到什麼教訓?」「如何提高判斷力,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這讓黃中于彷彿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也奠定了他日後對待下屬的態度,以及致力營造一個能充分溝通、盡量授權,但有專業能力進行判斷與控管的環境。
找幹部,看的不是學歷
最後,黃中于提醒年輕人,科技公司在篩選人才的時候,針對年輕幹部,台清成交等名校畢業生,因為考試制度的篩選結果,在剛開始的時候的確佔有優勢;但當公司要找10年以上經驗的幹部時,哪個學校畢業的已經不是重點,而是過去10年你在業界的成績,這才是評判的依據。
目前黃中于手下許多優秀的人才,都是專科或者並非排名前端學校的畢業生,他鼓勵大家千萬不要妄自菲薄,進入任何一個職場後,第一階段先累積本職學能,第二階段則要提升管理能力、執行能力、運籌帷幄、溝通協調和互助合作的能力。絕不可妄自尊大,自以為能力出眾,甚至還挑工作做,這樣的人,反而最容易出錯,也最難融入組織,更不可能獲得晉升。若是能有正向的態度,誰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坐上那夢寐以求的位子。
黃中于
現任和碩網通視訊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台大電機學士、南加大衛星通訊博士,早年在美國ComSat Labs精研衛星通訊產品設計,1999年加入華碩,創立網通產品研發部門,協助華碩及和碩在Cable Gateway、STB等ODM代工領域取得世界領導的地位。目前致力於企業級WiFi/EAP及IoT相關產品研發。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2月號(463期)Career職場情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