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編劇營 選秀發掘故事高手

在台灣已經紮根20年的TVBS,預計將投資50億元,在林口打造媒體總部,這是一座結合影視國際行銷中心、戲劇綜藝產製基地以及數位雲端媒體的總部。

TVBS聯意製作總監劉思銘表示,TVBS的新聞台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未來轉型的重點,將落在娛樂版圖。
他解釋,新聞講究時效性,內容的壽命不長;而娛樂則不然,上架時間長,除了廣告收益,還能衍生許多周邊性應用(像是音樂、藝人、版權營銷等),如果能結合手機、平板電腦等新科技,做跨平台應用,「含金量」是相當高的。

而在娛樂版圖中,一般大致可分為「綜藝」與「戲劇」二大領域,現階段TVBS想要深耕的是「戲劇」。

劉思銘表示,台灣的綜藝節目,多半還是走小而美路線,只能倚靠主持人功力,若想做出堪可與國外大型綜藝節目匹敵的內容,無論在財力、人力、技術上,都是相對不足的;但在戲劇方面,則已經有一定基礎,大有可為。

垂直整合 發展影劇產業鏈
台灣目前偶像劇的產製模式分成兩種,第一種是純委製,電視台拿預算給製作公司代製內容,因為製作公司只是賺「代工費」,當然會想盡辦法壓低成本,如此,難免影響到戲劇品質。而另一種則是半內製,電視台自己編劇,再外聘劇組(妝髮、造型、美術)完成產品,配音、調光等後製階段才委外。但只要有委外的部分,就無法確保品質能盡如人意。

他表示,不管是哪一種,目前的戲劇製作方式都比較像是「大家各自在家裡做饅頭揉包子的手工業」,但這些編劇或拍攝的know-how,其實是可以構成「專利」的,這些專利應該是可以互相交換、產生商機的。



「TVBS想要做的是一條龍的『產業鏈』,有點像郭台銘布建衛星工廠,也有點像三星『垂直整合』的概念,」劉思銘說,TVBS的影劇基地含括10個攝影棚,未來希望能把初期創意、編劇、後製、藝人經紀等環節都整合成產業鏈,「只有把上下游廠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平台,才有可能做到『園區化』,這樣才能夠有效『量產』。」

為編劇安排專業經紀人
「而這個產業鏈計畫的第一步,就是培養擅長說故事的人才——編劇。」劉思銘說。

劉思銘表示,目前台灣編劇的生態多半是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真的是「做饅頭揉包子的手工業」,通常是一個編劇老師帶2、3個編劇(或寫手),靠「接案」為生,水準良莠不齊,電視台未必能拿到最合適的劇本。而對編劇工作者來說,工作風險也很大,不但常青黃不接,有時候甚至還拿不到酬勞。

為了解決這個困境,「我們不只是想培養編劇人才,更希望能比照『藝人經紀』的概念,導入『編劇經紀』。」劉思銘說。

「編劇經紀」的概念,是由電視台先培養一批善於說故事的簽約編劇,按他們擅長的「戲路」分門別類,他們的核心任務就是「說故事」,至於接洽工作、談酬勞、後續請款等,則交由專業的編劇經紀人打理,當然編劇的酬勞也要讓經紀人抽成。

對電視台而言,能夠掌握品質穩定、容易管理的劇本供應來源;而對有天分的優秀編劇來說,也比較有機會嶄露頭角,接到兩岸三地的編劇約,舞台更大,甚至有機會被包裝成重量級的明星編劇,屆時身價自然比自己單打獨鬥高上許多。

說故事高手 創造普世感動
而要實踐「編劇經紀」概念的第一步,就是培養一群「能夠創造普世性感動」的說故事高手。

劉思銘表示,戲劇是一項很獨特的產品,如果不能找到這種「普世性的感動」,發展就只能局限在固定區域。
5、6年前,台灣偶像劇也曾在大陸有過一段極受歡迎的好時光,但這幾年卻榮景不再,成績節節敗退。他分析,這幾年中國觀眾的生活有大幅度的調整,但台灣編劇說故事的方式卻一成不變,觀眾當然不買單。

他觀察,大陸劇也是如此。古裝劇可以闖出名堂,但時裝劇就沒辦法獲得認同,只有生活在那個文化裡的人會有感動,無法吸引更多觀眾。「但對中國來說沒差,他內需市場大,就算只有一撮人捧場,也能養活一齣戲,但台灣可沒有這種條件。」

目前,台灣整體電視廣告的市場大約是台幣500億元,「這個餅很難再長大了!」劉思銘說,若要支撐TVBS規畫的「影劇產業鏈」大計畫,所著眼的市場,就不能只局限在台灣,而是廣大的華人市場,「生產內容的編劇,如果只會講只有台灣人聽得懂的故事,是很難說服觀眾的。」

他分析,日劇、韓劇、美劇或是好萊塢電影等「舶來戲劇」,之所以能夠跨越文化藩籬,獲得不同國家的觀眾青睞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故事魅力有普世性。「我們想要從戲劇的『上游』抓起,舉辦編輯營,培養有跨區域說故事技巧的編劇人才,」劉思銘說。

選秀挖掘「台灣好編劇」
他表示,TVBS的編劇營和目前坊間已經有的編劇營完全不同,一般編劇營可能是針對「對編劇感興趣的民眾」,但TVBS的編劇營要找的則是「有志成為一流專業編劇的人才」,因此,招募的對象,是要有一定編劇基礎,且有熱忱投入新劇種研發的說故事人才。

「我們希望透過類似『選秀』的方式,從中發掘璞玉;提供完整的訓練,希望未來能夠成為我們旗下的簽約編劇。」劉思銘以最近在對岸紅得發紫的節目《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為喻,「概念上,可能有點像是『台灣好編劇』或『我是編劇』吧!我們要找的是,有潛力能夠賺兩岸三地編劇財的高手。」

師資陣容堅強 學用無縫接軌
第一屆的編輯營,第一輪預計徵選25名人才。入選者,將接受為期3個月(暫訂)的基礎訓練,在這個階段中,TVBS除了磨練編劇們的說故事技巧以外,也會教導他們專屬於電視台的編寫格式與體例,以便將來可以「無縫接軌」地為電視台所用。

劉思銘強調,為了讓這些入選者學會掌握「普世魅力」,TVBS聘任的師資,不只是台灣的編劇人而已,也聘請來自中國、香港甚至日本電影圈或電視圈的優秀編劇、監製、導演來授課。除了實際課堂上的教學,也會透過數位教學,讓不同區域(例如香港)的學生能夠相互切磋。

經過3個月訓練,電視台會挑選出一些有潛質的說故事人才,之後展開為期3個月到半年的實習期,這段期間,電視台會支付這些學員一些薪水,「目的是讓你不至於為了溫飽而煩惱,金額也不會是齊頭式的平等,如果你是高潛力人才,當然電視台願意多給你一些,讓你沒有後顧之憂,」劉思銘說。

兩岸三地都在鬧編劇荒
與此同時,電視台也會進行編劇經紀人的訓練,實習期後,電視台會決定要跟哪些編劇發展長期合作關係,獲選者將成為簽約編劇,並安排經紀人打點一切。

TVBS的母公司TVB,在各地都有子公司,經紀人會透過這些外埠公司(主要是華語區),為編劇爭取工作機會,有可能是偶像劇或微電影劇本,也有可能是綜藝腳本,端看編劇適合的戲路以及工作機會而定。

「目前兩岸三地都在鬧編劇荒,當然,我指的是優秀而不是浮濫的編劇。只要你很會說故事,又有經紀人像經營藝人一樣經營你,絕對不愁沒有舞台啊!」劉思銘說。

重新找回台灣戲劇的發球權
劉思銘說,編劇是很仰賴天分、養成期又長的一種職業,他們也沒把握第一屆編劇營就能順利找到理想中的說故事高手,但這件事非做不可。對電視台來說,首要目的當然是希望能掌握優秀內容,創造更大的商業利潤;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找回台灣的戲劇發球權。



「說句老實話,台灣戲劇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優勢了,」劉思銘表示,台灣產製的戲劇,缺乏像韓國影劇那種市場導向、影劇工業化的概念,也很少人願意投入資金製作大戲,難以留住人才。這幾年,很多優秀的編劇、製作人紛紛出走到中國大陸發展,人才流失非常嚴重;而台灣,也變成一個文化輸入國,「一個《後宮甄嬛傳》過來就橫掃千軍,把我們全部打趴在地上,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他表示,中國大陸的現代劇確實比古裝劇弱,但近年來,他們在「電影」領域,似乎已經慢慢摸索出說服大眾的訣竅,從《非誠勿擾》、《失戀33天》到最近的《101次求婚》的故事節奏和流暢度,就可以看出他們進步的速度。

台灣的娛樂工業是有基礎的,流行音樂在華人市場獨領風騷,也製作過不少有出口實力的戲劇、捧出許多耀眼的超級明星,「雖然這些優勢都在凋零中,但台灣是有實力可以做『內容』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能量整合起來,匯聚成更有價值的『專利』,讓文創能變成新的產業明星。

TVBS亞洲編劇培訓營
招生對象|擁有足夠編劇基礎,並有勇氣投入新類型劇種研發的編劇狂熱者
學員人數|25人
報名時間|5∕1~5∕31
課程時間|7∕3~10∕30
報名方式|準備1,000字的自我介紹,並提供自擬的劇本企畫,需附上作品名稱、創作理念、故事大綱(1,000字內)以及主要人物介紹,E-mail至serinasu@tvbs.com.tw信箱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5月號(444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